竺晓婷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00)
21 世纪后,我国的社会劳动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但她们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尤其是妊娠期的女性,她们在情绪上更容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妊娠期妇女由于角色的转变、身体的不适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如果没有及时消除这些负面情绪,极有可能会造成产后抑郁的发生[1]。产妇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护理技能培训,在护理新生儿时很容易出现差错。在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时更加侧重于保障其身体健康,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护理,这对于产妇极为不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帮助产妇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掌握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技巧,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有着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的是孕妇在入院后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其提供护理工作,解决母婴问题,提升护理效果[2]。本文在研究中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与产妇心理、新生儿护理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的实用性。
以2022 年2 月—2023 年2 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6 名产妇为具体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床旁护理组,该组中产妇的年龄范围为20 岁~45岁,平均年龄为24·8 岁±1·4 岁;体重范围为46 公斤~86公斤,平均体重为54·2 公斤±1·5 公斤;选择剖宫产的产妇16 名,选择顺产的产妇为22 名。另一组为常规护理组,该组中产妇的年龄范围为20 岁~45 岁,平均年龄为24·7 岁±1·3 岁;体重范围为46 公斤~85 公斤,平均体重为54·7 公斤±1·4 公斤;选择剖宫产的产妇15名,选择顺产的产妇为23 名。这两组产妇的基本信息大体相同,P>0·05。纳入标准:(1)产妇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医院产检,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2)新生儿健康。排除标准:(1)心理问题十分严重,难以配合研究;(2)中途退出;(3)选择其他护理模式;(4)拒绝参与研究。
常规护理组中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普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并做好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详细地为产妇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方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要点,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3]。
对于床旁护理组产妇则采用床旁母婴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方式的特点如下:(1)护理培训。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项护理能力,从而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医院要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帮助她们掌握更多的新生儿护理、负面情绪疏导以及分娩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要多阅读和护理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在日常工作中要站在产妇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严格规范各项护理行为[4]。护理人员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并针对产妇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2)床边护理。护理人员要能够耐心倾听产妇及家属内心的想法和诉求。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前后由于角色的转变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影响产妇心理和身体的恢复。护理人员要运用所学的语言技巧安慰产妇,帮助产妇摆脱负面情绪的干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5]。在谈话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播放轻音乐、为产妇提供按摩服务等,帮助产妇放松身心。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不良情绪可能会给其自身和婴儿带来不良影响,叮嘱产妇的家属要多陪伴产妇,给予产妇身心上的支持,避免言语和行为给产妇带来的刺激。分娩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当指导产妇进行适量的运动。护理人员可根据产妇的需求提供营养丰富、结构合理的膳食表。护理人员还应当定期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产妇的切口和子宫恢复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3)新生儿护理。分娩后1 d 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采用合理的方式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护理人员可以先为产妇示范正确的哺乳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及时解答产妇提出的疑问[7]。护理人员要在床旁进行各种新生儿护理操作的指导,随后让产妇及其家属来展开各项新生儿护理,当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方法。(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利用接纳、承诺的方式引导产妇打开心扉,帮助她们摆脱负面情绪的干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分娩以及婴儿喂养活动。加强对产妇家属的教育、关心、支持、鼓励,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1)针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技能掌握率进行对比。(2)针对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数的高低与护理质量的好坏为正相关的关系。(3)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量评分,得分越低,护理质量越高。(4)对比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得分,参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本文在研究中选择了SPSS 22·0 工具对数据资料展开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倘若P<0·05,那么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床旁护理组的沐浴、臀部、抚触、脐部护理技能的掌握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例(%)]
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床旁护理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得分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分,±s)
表2 两组产妇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分,±s)
组别 护理质量 服务态度 护理技能常规护理组(n=38) 83.2±6.6 41.4±1.9 42.8±4.5床旁护理组(n=38) 93.5±4.3 43.2±2.2 51.3±2.5 t 值 10.254 19.365 11.131 P 值 <0.05 <0.05 <0.05
在护理之前,两组的母乳喂养量、爱登堡评分差距不大,P>0·05,说明差异并不明显。护理后,床旁护理组母乳喂养量高于常规护理组,而爱登堡评分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则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母乳喂养量与爱登堡评分情况(±s)
表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母乳喂养量与爱登堡评分情况(±s)
母乳喂养量(mL) 爱登堡评分(分)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护理组(n=38) 63.3±6.2 142.5±14.2 23.1±3.4 14.8±2.2床旁护理组(n=38) 63.2±6.4 232.1±21.4 23.3±2.9 11.2±1.3 t 值 0.764 15.315 1.855 14.433 P 值 >0.05 <0.05 >0.05 <0.05
在护理之前,常规护理组与床旁护理组的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以及躯体功能评分相差不大,P>0·05。而在护理之后,床旁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出现了大幅的提升,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s)
表4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s)
躯体功能 心理活动 社会能力 物质生活状态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护理组(n=38) 51.28±2.38 65.44±2.21 52.67±2.21 70.18±2.22 50.11±2.26 71.21±2.23 54.88±2.25 72.34±2.46床旁护理组(n=38) 51.15±2.56 87.45±2.18 53.88±2.34 85.67±2.43 50.14±2.55 90.46±2.87 55.45±2.66 88.76±2.21 t 值 0.045 36.745 0.112 22.076 0.048 36.849 0.035 26.54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近几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逐渐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不断鼓励人们生二胎、三胎,产妇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视度也随之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提前入院待产,导致医院的护理工作量非常大。相较于其他科室,产科护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孕妇是其护理的主要对象,这类人群的心理、生理相较于其他病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她们更期待护理人员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疏导、疼痛缓解、产后恢复等服务。
实践证明,在临床中选择母婴床旁护理可以同时满足产妇、新生儿的需求,得到了产妇及其家庭的一致认可。选择该模式可以让产妇与婴儿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帮助产妇快速适应角色的转变,保障母婴的身心健康安全。母婴床旁护理能够针对产妇和家属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支持,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新生儿护理技巧[8]。在床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和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帮助产妇消除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做好各项疾病的筛查。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床旁护理组抚触、沐浴、脐部、臀部护理掌握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也意味着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产妇对护理技能的掌握度[9]。在临床中许多产妇在妊娠后由于角色的转变,压力的提高,会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护理人员在针对产妇提供母婴床旁护理时要密切倾听产妇内心的想法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安慰产妇,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床旁护理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母乳喂养量、爱登堡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床旁护理组母乳喂养量高于常规护理组,爱登堡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表明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优势在于能够缓解产妇的不安情绪,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量和生活质量,这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不仅只是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还要能满足产妇和新生儿的各项需求[10]。要想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医院必须善用可供使用的资源,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在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时,要密切关注其内心诉求,加强专业技能的指导,以促进其产后恢复,保障新生儿茁壮成长。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在住院过程中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在床旁完成对母婴的所有护理,其涉及面极为广泛,要保障产妇和婴儿身心健康、让产妇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新生儿的方法。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护理工作,按时接受医院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专项技能。这种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为产妇和婴儿提供专项护理,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在床房护理中,产妇也可以更好地学习护理新生儿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一边操作,一边为产妇详细讲解护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具有极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升母乳喂养量、护理质量及产妇生活质量,减少产妇出现负面情绪的概率,并使其掌握相应的护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