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梅
(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贵州 瓮安 550400)
血液透析(HD)即“人工肾”,是一种应用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方式,机制是溶质通过跨膜(半透膜)运动,进行物质交换,帮助患者清理体内代谢废物、毒物,达到净化血液、平衡电解质等目的。此外,在高钾高钠血症、急性中毒等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临床上将维持性血透患者连续半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大于20%定义为频发性透析中低血压(IDH),认为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相关资料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中IDH 发生率居高不下,约7·5%至69%[2]。IDH 发生后会危害患者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等,且对于患者远期生存率也有影响[3]。目前临床对频发性IDH 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其发生机制、治疗等方面[4],对于其危险因素及护理应对策略的关注度不够。本研究针对频发性IDH 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本院自2020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合格病历100 例。筛选其中发生频发性IDH 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频发性IDH 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及授权书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严格按批准文件执行。
频发性IDH 定义:维持性血透患者连续半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大于20%[5]。纳入标准:(1)维持性血透患者;(2)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者;(3)年龄18 岁~70 岁;(4)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5)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授权书。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者;(2)合并其他疾病且病情严重者;(3)患有精神疾病且无自知力者;(4)患者或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授权书。
观察指标:(1)频发性IDH 发生例数;(2)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3)透析前血压(透析前半小时静息状态血压)情况,包括SBP、DBP、MAP;(4)透析相关数据,包括透析月龄、血流量、透析液温度、平均超滤量;(5)透析前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生化指标包括血钾、血钠、血磷、血钙、HDL-C、LDL-C、CO2-CP、GLu、Scr、TC。
(1)采用本院病历系统筛选并导出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病历,准确、及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并由专人监督相关数据的使用仅限于本研究。(2)专人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知情同意沟通,并指导签署知情同意书。(3)根据本文得出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专业数据分析。正态性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方法进行评价,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与正态分布不符的,使用Mann-Whitney U 进行检验;此外,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6];用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透患者筛选出105 例,其中合格病历100 例,脱落5 例(原因:患者或家属拒绝数据用于本研究)。发生频发性IDH 患者39 例(39·00%),未发生频发性IDH 患者61 例(61·00%)。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透析前血压和透析相关数据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透析前SBP、血流量、透析液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透析前DBP、MAP、透析月龄、平均UFV 均高于未发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发生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钾、血钠、HDL-C 水平低于未发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组的血磷、LDL-C 水平高于未发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血钙、CO2-CP、GLu、Scr、TC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将“2·1”中具有差异性的指标,包括年龄、体重指数、透析前DBP、MAP、透析月龄、平均UFV、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钠、HDL-C、血磷、LDL-C水平,作为自变量,应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平均超滤量、血红蛋白、HDL-C 是血透频发性IDH 的影响因素,其中血红蛋白和HDL-C 是保护因素,年龄和平均超滤量是危险因素。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血透患者频发性IDH 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频发性IDH 在血液透析中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报道其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血浆渗透压、心功能、超滤量等有关[7]。
频发性IDH 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合格病历100 例,发生频发性IDH 患者39 例(39·00%),与既往研究结果“IDH 发生率7·5%~69%”比较,处于中位区间,符合既往研究[8]。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透析前血压和透析相关数据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透析前SBP、血流量、透析液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既往研究相一致。发生组的年龄、体重指数、透析前DBP、MAP、透析月龄、平均UFV 均高于未发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体重指数与既往研究不符[9],可能原因在于本研究纳入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导致患者的体重指数差异性大。两组患者透析前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发生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钠、HDL-C 水平低于未发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组的血磷、LDL-C 水平高于未发生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钙、CO2-CP、GLu、Scr、TC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结果与既往研究相一致[10]。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平均超滤量、血红蛋白和HDL-C 是血透频发性IDH 的影响因素,其中血红蛋白和HDL-C是保护因素,年龄和平均超滤量是危险因素。超滤过多会导致患者尿量迅速减少,进而引起血容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减少过多,波动过大,不仅影响内环境平衡,还会造成细胞外晶体渗透压下降,叠加血管再充盈出现障碍,最后导致血压下降[11]。超滤过少又会出现心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在透析充分的必要条件下,保障患者超滤量合理是护理工作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年龄偏大的患者,护理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其血压变化,做好交接班,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如提升护理等级,准备好急救药品,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等。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液中铁元素的缺乏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使用相关透析设备、不合理的饮食、过多的抽血化验等都是造成其缺乏的原因[12],容易导致血红蛋白的缺乏,进而导致贫血,影响应激反应,最后导致频发性IDH 发生概率的增加。此外,HDL-C 起着保护血管的作用,具备维持和提高血管弹性功能的性质,而频发性IDH 发生的原因就包括心血管功能障碍。因此血红蛋白和HDL-C 是IDH 的保护因素,应在护理工作实践中重点关注。
针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的相应护理对策如下:(1)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透析前应当建立健康档案,重点记录每次透析时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和血压情况,有指标异常者应提升护理等级,并标注“频发性IDH 高风险”,尤其是在交接班中要重点交代。(2)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每位患者透析前进行评估,对频发性IDH 高风险患者,安排在“频发性IDH 高风险”专用床位,床位附近放置急救车、抢救设备等,做好血压监测,保持合理的超滤量。(3)个体化饮食,联系营养科共同为“频发性IDH 高风险”患者制定科学、便利的营养套餐,补充营养,方便患者出院后能自己制作。(4)持续性的健康宣教,以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为载体,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病情认识、饮食控制、合理用药的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依从性。(5)定期复查,为每位频发性IDH 患者建立复查“排班表”,按时督促患者来院复查。
综上所述,维持性透析患者频发性IDH 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平均超滤量、血红蛋白、HDL-C,其中血红蛋白和HDL-C是保护因素,年龄和平均超滤量是危险因素。护理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密切关注上述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频发性IDH的发生,保障患者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