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谊,杨乐童,陈颖,米洁,麻武仁,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药研究所 陕西杨凌 712100;2.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 西安 710000
中兽医理论认为,肾脏在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肾阳虚证的证候要素包含以下三点:病位在肾及命门,病性为阳虚之寒虚,病势分为虚寒之轻、虚寒之重和虚寒火不归元三种变化[1]。当动物机体由于某种原因,肾阳耗损加重,则肾阳虚证发展为肾阳虚衰证。肾阳虚衰证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形寒肢冷、耳鼻四肢不温、腰腿痿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表现。根据肾主水的生理功能,肾的气化蒸腾在整个津液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2],肾阳虚衰时无法完成水液代谢而出现多尿、痰饮喘咳、水肿等津液代谢紊乱症状。另外,肾还有司二阴的生理功能,肾阳虚衰的动物还可表现出尿频、泄泻等病证。
随着犬作为宠物饲养数量的不断增加,绝育/去势也成了防止犬过度无序繁殖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犬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受到国内外临床兽医的认可。然而,关于犬生理性绝育/去势手术的最佳年龄一直存在争议,究其原因是因为过早绝育/去势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3]。笔者在小动物临床诊疗过程中曾接诊过一例由于过早绝育而出现多饮多尿症状的患犬,通过采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该症状。现对该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可为类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诊疗思路,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就犬的绝育/去势问题进行初步讨论,以期为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提高动物福利。
病例信息:柯基犬,雌性,已绝育,体重9.5 kg。患犬于8月龄时接受绝育手术,随后因受惊吓,出现多饮多尿和体温升高症状而于某宠物医院就诊。就诊期间饮食正常,体温39.5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23 mg/L(参考范围:0~10 mg/L),其它临床检查和血液学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于是采用头孢噻呋钠治疗(皮下注射,5 mg/kg·bw,1 次/d),连续注射5 天后效果不佳,遂转至另一家医院进行治疗,采用醋酸泼尼松(口服,2 mg/kg,2 次/d)联合恩诺沙星(拜有利)(皮下注射,2.5 mg/kg,1 次/d),治疗2 周后,患犬恢复正常。停药4 个月后复发,靠服用醋酸泼尼松维持,维持期间持续存在多饮多尿症状。主人想彻底解决多饮多尿的问题,遂转诊至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中兽医科室寻求治疗。
患犬就诊时存在精神萎靡,毛发干枯,对外界声音敏感,易受惊吓,舌色苍白、痿软,脉沉细。
根据患犬8月龄时接受绝育手术,多饮多尿、易惊等病史,结合中兽医临床检查,诊断为由过早绝育所致的肾阳虚衰证。
按照温补肾阳的原则,采用肾气丸进行治疗,具体药物用量为:干地黄80 g,酒萸肉42 g,山药40 g,牡丹皮48 g,泽泻、茯苓、桂枝各30 g,附片25 g,采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配方颗粒,将配方颗粒混合后粉碎,装入1 号胶囊中,按照1 粒/5 kg·bw 剂量给予口服,2 次/d。
治疗效果:一周后复诊,多饮多尿情况得到明显缓解,继续服中药维持,三副中药后随访,患犬状态稳定,多饮多尿等症状已经消失。
多饮多尿为小动物临床中的常见表现,多种疾病可以出现该症状[4]。这是由于患犬排尿量增多,排尿次数增加,需要多饮以维持正常的体液循环。西医认为,多饮多尿症状可能是由于术中无菌操作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而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所致,同时可能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5]。也有研究表明,绝育后的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尿道括约肌张力下降,最终出现排尿量增多的症状[6]。中医认为,犬的绝育主要是切除性腺,从而使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生理功能被抑制,导致肾阳亏虚,则机体表现出一系列能量代谢低下和津液代谢紊乱症状,最终导致犬患肾阳虚衰证[7]。尿液的排泄与膀胱的功能有直接联系,且依赖于肾阳气化蒸腾与固摄作用的相互协调[2]。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肾在水液代谢中起着升清降浊的重要作用,对水液进行气化蒸腾从而实现肾主水的生理功能。当动物机体由于某种病因导致肾阳虚衰时,蒸腾气化失常,津液不能蒸腾于上,故患犬口渴饮多,且下不能化气摄水,饮入大量水液下注于膀胱,故患犬尿量增多,最终导致多尿症状出现[4,8];动物多尿后导致水液相对缺乏,从而出现多饮的表现。肾司二阴,肾的下窍在二阴,排尿、生殖、排泄皆与肾密切相关,当肾阳不足时会导致尿频等症状出现;肾在志为恐,大恐易伤肾,恐则气下,上焦气机闭塞,迫于下焦,肾气不固,下焦胀满甚至遗尿[9]。因此,就该病例而言,肾阳虚衰时,肾阳不足,便无法鼓舞精神,故精神萎靡;主水功能下降,气化无力,肾气不固,故尿频数清长;肾在志为恐,肾气不足,故患犬易受惊。
在人医临床中,诊断肾阳虚衰证时需要注意辨明脏腑病位,辨清病性[10]。根据肾阳虚的诊断标准,诊断要点在于水液代谢紊乱、生殖功能异常、生长发育障碍等肾与膀胱相互作用的症状表现,肾阳不足而导致的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等症状作为辅助,舌淡嫩、脉沉无力也是诊断肾阳虚衰的重要依据[10]。应用到中兽医临床中,本文的病例基本符合该标准[11]。
现代研究显示,大量水通道蛋白分布于肾脏,其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是肾脏调节水重吸收的关键蛋白,而AQP2 受“血管升压素-肾脏集活管基底膜上V2 受体-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水通道蛋白2”通路,即“AVP-V2R-cAMP-PKAAQP2”信号通路调控,此通路可以影响机体肾脏形成原尿的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肾气丸可能是通过V2R 和PKA 两个靶点上调NRK细胞AQP2 表达,从而最终对尿液的形成产生影响,以达到改善多尿症的目的[12]。因此,AQP2 可能是协助中兽医诊断肾阳虚衰的关键蛋白,也可以作为确定动物绝育或去势是否会导致肾阳虚衰的关键蛋白。
在治疗方面,本病例通过肾气丸补肾助阳、行气化水的作用缓解肾阳虚衰所致的多饮多尿症状,改善机体水液代谢紊乱状态。《金匮要略》中有记载:“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此方为东汉张仲景所创,是临床上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剂,主治肾阳不足所导致的精神萎靡,消渴,小便反多等病症,其作用与肾脏调节水液代谢平衡和尿液形成与排泄过程密切相关[8]。
在兽医临床中,犬的绝育与去势手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它可以解决动物数量过剩问题、预防和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缓解动物发情期行为、延长寿命等[3]。许多国家与地区在犬出生后的第一年内便对其进行绝育与去势。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犬的过早绝育与去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关节疾病、癌症和遗尿等[3]。对于宠物而言,是否需要以及何时绝育与去势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通过“抓捕-绝育/去势-放归”(trap neuter release,TNR)可以逐步减少区域内流浪动物的数量,在基于犬强烈领域意识的前提下解决流浪动物数量过剩问题[13]。绝育与去势还可以有效应对动物生殖系统疾病,包括雌犬的子宫蓄脓和乳腺肿瘤,以及雄犬的前列腺增生和睾丸肿瘤等[3,14]。犬发情期性格烦躁,食欲下降,有打斗倾向。雄犬出现频繁排尿,爬跨等行为;雌犬有阴门肿胀潮红,流出黏液且夹杂血液等现象。通过绝育与去势可以改善犬的发情期行为,便于饲主的饲养管理[15]。同时,有研究发现,绝育雌犬的预期寿命较未绝育雌犬增加26.3%,去势雄犬的预期寿命较未去势雄犬增加13.8%[3]。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研究表明,过早绝育与去势对犬的不良影响包括:肥胖、糖尿病、免疫疾病、骨科疾病(包括髋关节发育不良、颅交叉韧带撕裂以及肘关节发育不良等)、癌症(包括生殖性肿瘤、淋巴瘤、肥大细胞瘤、血管肉瘤和骨肉瘤等)以及遗尿等[3,6,16-22]。
目前公认在犬第一次发情期前进行绝育或去势手术,以降低发情期激素变化对动物机体所产生的不可逆影响,即6~8月龄时接受绝育或去势手术。但有学者提出,不同品种的犬在出生后7~15月龄才能够陆续达到性成熟[23]。据研究显示,犬的最佳绝育年龄大概率取决于体型、品种,以及与品种相关的特异性疾病等因素[3]。以关节疾病举例,体型差异,品种差异与品种特异性疾病都会影响其发病率。与小型犬相比,大型犬绝育/去势后患关节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即大多数小型犬的关节疾病发病率与其是否绝育/去势以及绝育/去势的时间无明显关联;而在大型犬之中,关节疾病的发病率也存在着品种差异,如爱尔兰猎狼犬的关节疾病发病率与其绝育/去势的年龄无关,金毛猎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与其绝育/去势与否以及手术时间都有密切关联(小于或等于12月龄进行绝育/去势的发病率为10.2%,大于12月龄进行绝育/去势的发病率为3.1%,未进行绝育/去势的发病率为5.1%)[3,17-18]。
基于本病例可知,利用中兽医学相关理论治疗犬由于过早绝育而引起的多饮多尿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为类似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思路。另外,绝育与去势既有益处也存在风险,在进行该手术之前需要权衡利弊,尽最大可能保证犬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动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