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树,朱美海
1.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从职业上讲,面点专业是培养从事白案的厨师人才。饮食的安全健康是大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厨师这一职业关乎广大食客饮食卫生安全和健康,责任重大,需要从业者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同时,中点师也担负传承和弘扬中点技艺的重要使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1]。以德为先,要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育中“必须要将价值塑造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面点专业培养德艺双馨的厨师人才,就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这既是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大健康理念的具体践行,也是职业道德的塑造和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发扬使命的要求。“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这为面点专业思政建设指明了方法和途径。
教师甚至领导对于厨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重要性认识不够。面点师是给食客做面点吃的,面点的营养、安全卫生,直接关乎着食客们的生命和健康,并且饮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涉及的人较多,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当前,饮食安全和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不时曝出饮食安全事件。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提出,人们对饮食安全、健康意识也空前高涨,面点安全卫生、健康,已然取代色、香、味、型,成为食客最在乎的方面。这就对厨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技艺精湛,首要的是做出来的面点要卫生安全,赢得食客的信任,食客才能放心地购买,才会放心地吃。而这份信任源自厨师的职业道德,源自厨师对每一位食客健康负责的意识和责任心。所以,作为培养面点师的重要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尤为重要。
学校在对该专业办学水平的评价上,主要是以学生的技能如何,在各级别的技能比赛中是否获奖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为主。在标志性成果的导向下,在绩效分配大大向参加比赛倾斜的刺激下,这导致教师甚至是在新生刚入学报到就开始物色有潜力的参赛苗子,让学生不上课专门训练比赛作品,以做好准备,参加各级比赛。这是对学生和其他教师利益的巨大损害,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打击了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面点专业既具有本科或者硕士学历,又具有在行业企业中工作多年技能娴熟的厨师出身的教师非常少。个别领导甚至安排没有烹饪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来做面点专业负责人,这是对学生专业教育的不负责,专业课思政育人也无从谈起。面点专业课思政育人效果取决于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在企业行业实践中积淀的工作经验。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与面点专业知识和技能自然而然地、符合逻辑地、顺理成章地糅合,这需要中式面点课教师一方面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并且具有长期的从业实践经历和良好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呈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才不感觉到唐突,生搬硬套;另一方面,教师本身是专业或相关专业出身,具有手握食客安康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长期从业养成的良好的安全卫生制作产品的习惯和素养。在实践课演示中,以身作则,学生看到教师严谨的、干净卫生的操作演示,不免心中肃然起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生心中默默地树立了优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身教优于言传,“以身教者从”,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面点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对各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疏于挖掘,或是由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积淀不够,对思政元素挖掘不够。这使得在教学中,思政教育缺失或不够充分,或者生硬,学生吸收不好,专业课上思政育人的效果差。
一方面,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独自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很少有专业教研组组织教师集体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很少从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从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所承担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角度出发,来修订面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安排各门专业课程所承担的思政教育侧重点,进而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
面点专业现有的课程评价依然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主。在试题的设计中,无论是理论试题还是实操试题,都很少有思政方面考核的设置。对于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主要是看所教出来的学生做的面点是否精美;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参加比赛获奖的等次和数量进行评价。鲜有从学生的思政素养方面进行考评的。但从校外用人单位的角度,除了对学生技能熟练程度来做反馈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素质会比较重视。
通过对面点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特点的进一步认识和对面点专业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所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笔者对当前面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做如下探索。
首先,作为职业教育,德育、知识和技能三者是齐头并进,不可偏废的。要改变过去侧重技能培训的认识,将德育放在与知识和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将课程思政作为常规教学,一贯地推行下去。其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面点专业思政育人效果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教学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学校要实施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能力培养工程,通过面点专业课程思政设计和教学能力比赛、讲授公开课、组织教师观摩学习锻炼,或者外出培训学习交流先进经验等途径,培养提高面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教学水平。
面点专业教研室要集体对专业课程思政进行建设。组织专业教师调研行业企业和食客,了解用人单位和食客对面点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岗位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应具备的对食客饮食安康的意识和责任心,对饮食文化发扬传承的责任心和文化自信心。将这些德育目标和任务纳入面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统筹规划设计,将各个德育素养培养任务分解于最相关的专业课程当中。课程在德育培养上,应该各有侧重,“不是全面兼顾”[3],比如:“饮食文化”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对中式面点技艺发扬传承的意识和责任心;“中式面点工艺”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岗位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创新制作的精神;“营养与卫生”课重点培养学生饮食安全卫生的意识,为食客生命安康负责的责任心。
要改变以往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面点专业教研室要组织各专业教师,群策群力,优势互补,发挥团队的力量,一起来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面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共同研讨打磨,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符合逻辑地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开发课程思政教案,设计预演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和方法,设计包含思政评价的练习题和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面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面点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等,进行考核激励,以调动面点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在笔试和实操考试试题中要设置思政方面的评价内容。在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评价方面,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如领导、督导、同行对面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要重视用人单位对面点专业学生的评价,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反馈,是面点专业人才培养是否达标的基准。通过多角度的评价,进而推动面点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
当前存在个别教师不重视思政育人的情况。这势必会出现这边花功夫在立德树人,而那边却“放水”,导致整个思政育人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对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所有专业课教师都要跟上,都要重视,都要共同育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4]。“三全育人”,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5]。这样面点专业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面点专业是培养主攻面食制作的厨师人才。如今分工细化,越来越多的人一日三餐交给了厨师,换言之,厨师这一职业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康,责任重大。大健康视域下,人们对饮食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意识需求有了极大的提高,菜点的卫生和安全,是食客第一考虑的要素。制作精细、干净卫生、安全营养的面点,才能更好地抓住食客的心,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作为培养面点师人才的专业,不能把培养目标的重点仅仅放在技艺方面,而是应当把思政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面点制作技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可以精进,而思政素养的重要建立阶段是在三年的学生生涯中培养,必须在学生的价值体系中打上烙印。整个专业教师乃至各级领导应当认识到面点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严格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机制,调动每一个专业教师重视思政育人,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在面点专业推行基于课程思政的“三教”改革,培养面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教学完善,可以预见面点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必将是心系食客安危、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德艺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