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导学案 助力物理教学

2024-03-18 08:44:38胡海珍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电功率变阻器滑动

胡海珍

(广西梧州市龙圩中学,广西 梧州 543199)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包含学习目标、内容、流程的一种方案,是指引他们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在导学案助力下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设计导学案,通过融合科学合理的评价,助推学习、创新、思考,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1 借助导学案,进行课前有效预习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背景下,出现不少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无论基于何种教育理念或者教学方法,课前预习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设计与应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不少知识较为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师可借助导学案指导他们课前预习,根据导学案完成预习,为课中学习做准备[2].

比如,在进行“摩擦力”教学时,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学案:学生放学后尝试自己骑自行车,体验一下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速度总会慢慢减小,最后停下来,分析原因是什么.这样,导学案中的内容已经摆脱课本的束缚,利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预习新课,使其沉浸在情境中感知摩擦力的存在,让他们初步认识摩擦力,为接下来摩擦力知识的正式“教”和“学”做好充足准备.同时,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方向、测量,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内容,教师可在课前预习导学案中加入一些色彩鲜明的图片.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将抽象的摩擦力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其更好地了解摩擦力相关知识,提升他们参与课前预习的主动性与高效性.

2 借助导学案,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顺利实施导学案的基础保障.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前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过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相比有着明显不同,学习目标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实践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大方向.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导学案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前确定学习方向,使其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更具针对性,减小无效或低效学习行为的出现[3].

例如,针对“变阻器”教学,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把握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与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相关信息,涉及滑动变阻器的内部构造,在电路图中的表示符号,以及滑动变阻器在工作中的原理,这些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目标,为后续实验环节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2)在实验操作实践中,可以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学会利用滑动变阻器调整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实现对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的掌握;(3)根据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可以精准描述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后,教师根据以上学习目标确定导学案的内容,围绕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兼顾理论与实践,使其通过对导学案的完成初步了解和认识滑动变阻器,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

3 借助导学案,顺利引出新授内容

在新时期下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实现提质增效,把有限的课内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让他们的整体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借助导学案助力教学时需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之处为切入点,据此精心设计导学案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学习,自然而然过渡[4].

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学习目的是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会测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巩固电流表、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的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以下导学案:电功率的概念是什么?公式怎么写?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分别是什么意思?一个灯泡上面标有“220 V 15 W”的字样,含义是什么?是不是只能在220 V的电压下工作,它的电功率是不是总是15 W?你有哪些办法可以知道灯泡工作时的电功率?前面几个问题都同“电功率”有关,属于旧知识,学生能够轻松完成,最后一个问题揭示新课主题——怎么知道灯泡工作时的电功率,使其不自觉地开始学习新知识,激活他们的物理思维.接着,教师给出有关新知识的导学案,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目的与原理分别是什么?用到哪些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方案?由此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习新知识.

4 借助导学案,增加师生多边互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导学案都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课内环节,主要是对导学案的运用与讲解,教师需采用科学的方式讲解导学案,使之成为辅助课内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具体来说,教师可借助导学案增加师生多边互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研讨导学案,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畅所欲言,有效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完成对导学案的解析,为课中学习提供更多助力[5].

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中,教师可在导学案中播放以下视频: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与树叶,在水中自由移动的潜水艇,在水中下沉的铁块,由此创设情境,引出探究主题:影响物体浮与沉的条件是什么?提供大烧杯、水、塑料小瓶,沙子等器材,要求学生利用现有条件展开探究,他们将有序组建合作小组,在小组中明确分工,分别负责猜想、操作、记录和归纳等.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着重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状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当物体上浮、悬浮、下沉时,分别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之后,教师在导学案中安排合作探究任务:根据物体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推导出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关系,让学生继续在互动中展开探究,使他们在导学案助力下深度学习.

5 借助导学案,优化实验教学形式

运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使其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对课内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操作两大类型,导学案不仅适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能够为实验教学提供助力.教师可结合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使其通过阅读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完成导学案,优化实验教学形式,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开展“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时,教师应设计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导学案,先给出理论内容,如使用电流表需注意哪些问题?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有哪些特点?这两个问题是让学生回顾同本节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使其进一步熟悉电流表的注意事项,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为他们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做铺垫.接着,教师设计有关实验方面的导学案,如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先由学生提出假设,再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定实验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与论证,得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大小都相同的结论.之后,在并联电路方面,教师在导学案中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同样由学生提出猜想或者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6 借助导学案,增强课后复习效果

假如说导学案在新知识讲授中起着“画龙”的作用,那么在课后复习中就具有“点睛”的效果,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后复习通常是安排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对练习题的解答复习课内所学,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他们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借助导学案改进课后复习形式,在导学案中安排适当的课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部分薄弱之处采取补救措施,提高课后复习效果.

比如,在实施“欧姆定律”教学时,教师设计导学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训练,利用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学生的预习和听讲成效,加入一些具有梯度性的课后练习题,一方面能帮助学困生与中等生进一步系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发散优等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创新题目,诱发优等生的求知渴望,引领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高中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可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填充和补充逐步回忆知识,使其把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增强他们的复习与记忆效果.如在本节课复习导学案中,教师可设计以下思维导图:核心关键词是“欧姆定律”,第一个一级分支关键词是“欧姆定律基础”,要求学生补充内容、公式与变形公式等;第二个一级分支关键词是“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让他们填充各个公式及变形,并搭配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的运算和使用,使复习更加全面和深刻.

7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导学案的作用和价值,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与运用导学案.充分借助导学案的优势为整个物理教学提供更多助力,为物理教学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提升物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与诱惑力,提升物理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

猜你喜欢
电功率变阻器滑动
基于PCC-CNN-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巧解滑动变阻器类动态电路题
轻松上手电功率
你会计算电功率吗
小小变阻器有大用
解读电功率
一种新型滑动叉拉花键夹具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滑动供电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