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楠
(辽海出版社,辽宁 沈阳 110003)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新时代赋予出版行业新的历史使命,培养一批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型编辑,也是出版社面临的新的历史挑战。促进学者型编辑职业长远发展是是时代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出版社应当为学者型编辑的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编辑长远发展。
学者型编辑,顾名思义是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建树的,或对某一学科有较强研究能力的编辑。在新时期,出版社尤其是专业类别出版社通常面临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比如教育类出版社对教育专家、学者型编辑的需求,古籍类出版社对古典文献专家、学者型编辑的需求等等。但是对于青年编辑来说,要想真正成为适配这种需求的学者型编辑并不容易。
编辑如果想在相应出版领域深耕,成为真正的学者型编辑,必然要对自身的学术素养有所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出版行业作为塑造意识形态的重要部门,对于政治思想的把控是重中之重,抓好日常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编辑的常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提升,多参加培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学者型编辑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是要高于一般编辑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充电、自我提升。然而实际工作中,编辑通常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压力,特别是专业出版社,目前大多面临着人才梯队建设不完整、人才引进困难等困境,老编辑逐渐退休,新编辑无法引进或培养不及时,普遍存在人手不足、能力不均等情况,学者型编辑经常身兼数职,除了完成自身的稿件加工等工作外,还要应对很多烦琐的日常工作,甚至还要承担其他部门、其他编辑的工作,这就致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充电。加之出版社人才培养上的缺失,大部分出版社没有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不愿意投入时间和资金让编辑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学术活动等方式,进行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这就直接导致了编辑自我提升面临困境。
在市场化大背景下,出版社作为企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这种压力通过逐层传导,最终细化分解到每一个编辑身上。这种压力对于学者型编辑的影响更大,一方面,受行业环境影响,编辑本身的薪资待遇不高,真正具有专业能力的学者型编辑逐渐选择转行,在自身的专业领域进行新的探索和深耕。另一方面,任务考核压力过大,学者型编辑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在编辑决策过程中以提升稿件质量为核心,做到精细化、精益化处理。以古籍类出版社为例,出版图书内容较为晦涩,专业人才不足,图书体量较大,在稿件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学者型编辑凭借自身的学识与能力与作者进行反复协商、沟通,最终达成相应的共识。这就相应造成了古籍类图书市场占额小、出版周期长、经济效益不理想等连锁反应。与之相对的是社内的经济效益考核压力,远高于一般图书编辑的工作量和远低于畅销书编辑的经济收益。受此影响,在修改或审核书稿的过程中,部分学者型编辑可能会在发现稿件出现问题时也不愿意主动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不愿意耗费时间精力与作者进行适时的沟通,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学术能力解决专业性问题,只是将目光和注意力聚焦于语言逻辑表达等层面,并没有从学术创新、创造,以及学术完整、学术诚信的角度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并给予解决。大部分编辑迫于经济效益压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身的任务指标,在工作中难免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只关注基础语言语句结构、逻辑的完整性,却没有对其内容质量进行准确、高效把控,逐渐失去了学者型编辑的自我认知与职业价值。
学者型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稿件内容的多样性和专业性问题。面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稿件,必然需要编辑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进行细致、深入的评估分析,对书稿内容从文化伦理、价值、道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与评估,既要尊重作者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又要从出版的角度进行宏观把控和专业的处理。不同学科、不同方向、不同专业的稿件也是学者型编辑面临的一个较大困境,在出版社巨大的经营压力下,编辑在稿件的选择上其实并没有很高的话语权。相反,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学者型编辑也经常需要处理自身专业之外的稿件,稿件的多样性搭配了不同领域的专业性,需要学者型编辑不断学习、掌握丰富多元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去了解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和逻辑结构。但是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学者型编辑其实很难有大块的时间进行专业性的学习,难以对相关学科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缺乏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这也造成了学者型编辑对于自身专业学科外的稿件缺乏专业视角,在编辑过程中无法借助多元化的观点,秉承开放态度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会给自身的职业发展带来相应的阻碍。因此,学者型编辑普遍缺乏相应的包容性,很难在编辑和评审过程中采取开放的态度,结合多种声音来做到综合全面评审。
学者型编辑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持续不断地进步。学者型编辑应当具备持续学习以及自我提升的基本能力,但是大部分学者型编辑不具备良好的学术研讨条件。虽然学者型编辑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但是却缺乏一套完善的退出机制,以至于大部分学者型编辑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比如未制定出更加细致、深入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部分学者型编辑往往只注重发展自身的领导能力,却没有充分增强自身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只关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并没有与多个行业、多个机构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未尝试探寻不同的编辑领域,以至于自身职业发展受限。另外,学者型编辑在新时代背景下未及时根据国家政策条令,参照图书出版的政策变化,对自身能力指标进行适时提升。比如,在新时代背景下,大部分学者型编辑甚至还不会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以及先进的图画软件工具,在文字校验、核对、图片编辑以及错误查找、逻辑分析过程中较少引进数字化技术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缺少自我成长、自我反思,从而导致学者型编辑的综合发展受限。
学术道德与诚信是学术界的基石所在,对于学者型编辑而言,在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也需要稳步高效提升自身的学术道德与诚信素养。首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型编辑应当对文章数据、收稿图文信息的真伪以及其中的数据篡改行为、图片伪造行为、侵权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在编辑、审稿过程中需要对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相关编辑应当在工作过程中怀着敬畏的心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且保持一颗责任心,对数据资料进行有效查阅、整合,收集多方面的数据信息,验证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比如,在图文引用和文献管理过程中,学者型编辑需要对引用原文、引用格式、文献清单进行评估,对其中引用资料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对其中的抄袭行为以及剽取他人成果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其次,在诚信与道德方面,学者型编辑应当进行持续深入学习,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术纠纷调研、道德调查等,对图稿、图书文案中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精细化、高效化管控,以合作的方式,联合多方机构来解决学术纠纷。
最为关键的是,学者型编辑应当保持中立、公正、诚信,以更加中正的立场进行文章审核、评价、分析。因此,学者型编辑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公开、透明,而相关单位以及出版机构更应当在该过程中对学者型编辑的诚信指标进行定期考察,通过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帮助学者型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诚信水平,从而更加高效地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编辑决策管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学者型编辑专业成长发展涉及较多事项。在基础工作层面,编辑须对图书文稿进行修订、决策,编辑应当考虑文章质量,对内容的准确性、清晰度、逻辑性、合理性、合规性进行深入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目标读者以及作者、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评估文章是否具备相应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编辑决策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公正、公开地审核评估。因此,学者型编辑应当具备基本的文本质量管控能力以及目标整合能力,能够对图书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方向。
另外,学者型编辑也应当进行持续深入的学术创新创造,能够读懂、找到书稿、图文中所具备的新观点、新思想,能够对书稿的学术价值以及创新性进行深入、细致评估。比如,学者型编辑应当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评估文章中的论证、论点、论据是否能从新的角度得到优化。因此,学者型编辑应当秉承开放的工作态度,对学术内容进行多方面论证分析。除此之外,学者型编辑也应当评估稿件是否与出版社图书的市场定位、主题相符,保证图书稿件的选材、主题内容与出版社的价值定位高度一致,即学者型编辑需要在该过程中对不符合出版社需求的稿件进行处理,并且及时向作者提供相应的反馈建议,解释为什么不符合需求。最为关键的是,在权衡决定决策的过程中,学者型编辑还应当做到长远细致考量,比如对出版社的声誉、影响力进行评估,尽可能解决分歧,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总体来说,学者型编辑在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编辑决策能力,能够在文本质量控制、学术价值创新、数据评估、伦理道德等多个方向,站在顶层分析、顶层设计的角度,开展书稿评估审核分析工作。
学者型编辑团队须进行创新创造,相关工作对出版社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促进学者型编辑多样性、包容性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出版社可将具备不同经验的编辑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编辑汇聚在一起,让其以不同视角对图书中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审核,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学术研究探讨,在多样性管控过程中,须保证整个学术编辑团队涵盖不同文化、性别、专业的学者,能够在编辑工作中打破偏见和歧视,使图书的出版更加公平、公正。因此,相关出版社以及编辑团队需要为学者型编辑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另外,也需要为学者型编辑的发展提供多元化合作探究的机会。比如,可促进学者型编辑与不同国家的学者进行有效交流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需求,提高沟通能力和水平,增强沟通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导学者型编辑加强实践,在编辑工作中与作者进行深入、高效交流沟通,倾听作者的心声,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因此,图书出版社在新时期须提升编辑的多元化能力,使其在多元化环境中能够对工作进行创新创造,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兼容的态度来完善现有的工作。
学者型编辑的发展路径不够明确,由于学术研究背景较为广泛,学者型编辑的发展可能会缺少一个明确的目标,其中夹杂着大量不确定的因素,以至于学者型编辑在职业规划发展过程中感到困惑。在此过程中,图书出版社以及相关培训单位、机构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引导学者型编辑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并且通过适当地引进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帮助学者型编辑实现个性化成长。并且让学者型编辑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找到重心和方向,引导其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实现深耕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学者型编辑对其他学科领域的认知层次,可通过与作者、同事合作、交流,帮助学者型编辑在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对于自身专业之外的稿件,在每一次审稿、处理稿件的过程中都需要查阅资料,对陌生专业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在此过程中学者型编辑同样可积累宝贵的经验。图书出版社可让学者型编辑定期进行相应的工作总结,或者进行工作研讨,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引导其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积累、总结,从而在陌生领域实现发展突破。另外,也可以结合诸如定向化的培训方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结合专业化的讲座论坛,帮助学者型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终身学习、持续学习,促进自身不断进步和成长。
总体来说,学者型编辑在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中应当找到良好的切入点,提高个体发展水平和效率,而出版社以及各主管单位也应当给予学者型编辑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助力其实现个体能力的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