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奇 罗瑞 汪少波 金勇 王健 吴宏梓 王顺 袁峰 赵建新 白宗彪 廖燚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病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作为腰椎疾病外科治疗微创理念的新技术,可有效避免术中肌肉和神经根牵拉损伤,但其也因工作空间有限、手术视野狭窄等弊端而受到质疑[1-4]。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间融合技术的结合,其不仅可以实现双侧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而且在内镜直视下实施手术,可减少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损伤[5-7],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学者及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但是,评估和比较Endo-LIF和MIS-TLIF技术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仍然有限,外科医生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本研究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分别采用Endo-LIF和MIS-TLIF技术治疗),以探讨Endo-LI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微创性,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年龄60~75岁,平均(65.8±3.8)岁。按手术方法分为Endo-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0例,2组病人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融合节段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病人基线特征比较(n=3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轻度腰椎不稳或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需行椎间融合;(2)有明显的腰背痛症状,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3)经正规非手术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无缓解或改善不明显;(4)影像学(MR/CT)检查提示与体征一致;(5)病人依从性好,能积极配合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功能锻炼和定期随访;(6)病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度腰椎滑脱(大于Ⅱ度);(2)重度骨质疏松;(3)椎间隙过度狭窄;(4)既往有同节段手术史;(5)合并严重肝、肾及心血管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1.3 手术方法
1.3.1 Endo-LIF组:全麻生效后,病人取俯卧位,选择在相应椎间隙脊柱中线旁开12~14 cm处稍微偏向头侧的方向标记穿刺点。L5/S1融合时应标记髂骨,在旁开脊柱中线8~10 cm处标记穿刺点,穿刺时尽量贴近髂骨用引导针穿刺。在透视引导下经椎间孔进入相应椎间盘,然后建立工作通道,插入环锯和内镜系统进行椎间关节打磨、椎间孔成型。通过工作通道切开并取出椎间盘髓核,处理终板,并置入已准备好的椎间融合器。使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扫描获取病人三维影像数据,设定椎弓根螺钉置入参数及路径,机械臂系统自主运行至规划路径,沿导向套筒方向作1~2 cm皮肤切口,并将导向套筒插入直达椎弓根进钉点皮质表面,打入克氏针,并置入椎弓根螺钉,验证并确认椎弓根螺钉位置。同法置入其余椎弓根螺钉。测量连接棒长度,经皮安装,透视确认位置良好后拧紧椎弓根螺帽进行复位。
1.3.2 MIS-TLIF组:使用美国Sofamor公司Quadrant 系统。病人全麻后俯卧于U 形垫上,C 形臂定位病变椎间隙并做好标记。棘突旁开3 cm处取2个纵向腰背筋膜切口,在最长肌、多裂肌间隙钝性分离至小关节突的外上缘。将Quadrant 系统的1 级扩张套筒放在上位腰椎的下关节突的外上缘与峡部的交界处,逐级扩张,显露手术野。凿除上位腰椎的椎板外侧部分、下关节突、下位腰椎的部分上关节突,去除黄韧带显露神经根和突出的椎间盘,牵开保护神经根和硬脊膜后,用髓核钳和铰刀、终板锉处理椎间盘和软骨终板,同样方法处理对侧椎间隙。将术中取出的碎骨颗粒填充于融合器,并将其置入相应椎间隙。常规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安装钛棒加压锁定,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创口。
1.4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及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渗漏、硬膜外血肿、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分别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病人的临床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包括腰背部和腿部评分。椎体间融合率包括术后12个月随访时椎体间临床融合和影像学融合两部分,临床融合指屈伸动力位片上融合节段活动度小于4°,且无腰背部疼痛;影像学融合指CT扫描融合节段椎体间骨小梁连续。
2.1 2组围手术期特征比较 Endo-LIF组病人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病人围手术期特征比较
2.2 2组疗效比较 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VAS评分(腰背部、腿部)、ODI及JOA评分在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时均明显改善(P<0.05)。Endo-LIF组病人在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时腰背部VAS评分明显低于MIS-TLIF组,而腿部VAS评分仅在术后3个月时更低。术后3个月时,Endo-LIF组病人ODI和JOA评分较MIS-TLIF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时,2组病人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随访中,所有病人均达到了椎体临床融合,但在术后12个月复查CT时,有3例病人(Endo-LIF组1例,MIS-TLIF组2例)影像学仍未形成椎体间连续性骨小梁,2组病人椎体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见表3。
表3 2组病人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分,n=30)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MIS-TLIF组有1例病人发生了局部切口感染,及时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组均未出现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渗漏、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骨科常见病变。MIS-TLIF作为治疗下腰椎疾病早期微创理念和技术的代表,可有效避免肌肉和神经根牵拉损伤。Endo-LIF技术是PELD与椎间融合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双侧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而且其在内镜直视下实施手术,可减少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损伤[8]。Osman等[9]首先报道了使用End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此后,也有其他学者对Endo-LIF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Zhao等[8]回顾性分析了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病人,结果显示Endo-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MIS-TLIF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时,Endo-LIF组的VAS和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Zhang等[10]对6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病人进行分析,发现与MIS-TLIF组病人相比,Endo-LIF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术中X线照射时间更长;术后早期随访中,Endo-LIF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改善更为明显。
本研究中,Endo-LIF组病人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评估指标显示,2组病人腰背部VAS评分与腿部VAS评分并不完全一致,Endo-LIF组病人腰背部VAS评分在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MIS-TLIF组,而腿部VAS评分仅在术后3个月时较MIS-TLIF组更低。Endo-LIF组ODI和JOA评分仅在术后3个月时较MIS-TLIF组病人改善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Endo-LIF组病人术后疗效改善更明显,且创伤相对较小,相对安全。此外,2组病人术后随访椎体间融合率与既往相关研究无明显差别。
对于需要维持脊柱稳定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传统融合技术仍然是广泛接受的治疗标准[11]。Endo-LIF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借助于椎间孔镜,在去除少量骨质的情况下即可经椎间孔后外侧入路置入椎间融合器。其中,神经根损伤是术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术中通过椎间孔成形可扩大椎间孔,并为后续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神经根损伤。同时,可在内镜直视下处理椎体终板和置入椎间融合器,也进一步保护了脊神经和硬膜囊。本研究中,MIS-TLIF组有1例病人发生了局部切口感染,其余病人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再次提示Endo-LIF技术是相对较安全的。此外,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时采用了机器人辅助置钉,因操作者骨科机器人手术技术成熟,使得置钉精度进一步提高,减小了创伤,降低了相关并发症,不仅使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而且缩短了年轻医师的学习曲线。
综上所述,Endo-LIF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学习曲线比较长,术者需同时具备传统融合技术和内镜技术的基础,尤其对于椎间孔解剖需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研究主要不足在于病人的样本量相对偏小,随访时间偏短,有待多中心、更长时间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