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定仙与陈田鹤音乐创作之比较

2024-03-15 11:12魏瑞鑫
当代音乐 2024年2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

魏瑞鑫

[关键词]江定仙;陈田鹤;音乐创作

著名作曲家江定仙和陈田鹤不仅曾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上海国立音专,共同追随著名作曲家——黄自学习作曲理论知识,而且两人还是私交甚深的好友。深厚的友谊让两人恪守着同样的美学原则,以至于两人在音乐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由于两人的出生条件不同,毕业后所处的创作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两人在创作道路上的迥异。比较其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近现代音乐史的发展逻辑,推动现代音乐的发展。

一、江定仙与陈田鹤音乐创作相同之处

(一)江定仙与陈田鹤创作都以声乐为主

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始于学校音乐和歌曲,沈心工、李叔同、曾志等人开启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之路,赵元任、黄自、黎锦晖等人紧随其后发展中国的专业实践声乐作品。江定仙和陈田鹤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国立音专的学生,跟随黄自学习专业作曲理论,在声乐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自1932年在当时极具权威的《音乐杂志》发表第一首自创声乐作品《恋歌》以来,江定仙在声乐领域的创作几乎从未间断,声乐创作类型也十分丰富,有艺术歌曲、爱国歌曲等。在陈田鹤的创作生涯中,不仅声乐作品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影响更加凸显,创作了200余首声乐作品,题材涉及抗战歌曲、艺术歌曲、电影歌曲、清唱剧、歌剧等。

不可否认,江陈二人在器乐作品上的造诣同样不浅。江定仙创作的钢琴曲有《摇篮曲》《变奏曲》《十送红军》钢琴变奏曲等,以及钢琴组曲《小曲三首》《西洋古风曲二首》《简易曲三首》,交响诗《烟波江上》更是开启了我国交响诗体裁创作的崭新篇章。陈田鹤创作的钢琴曲有《血债》《序曲》等,以及一些民族舞曲和戏曲曲牌改编成的器乐曲如《小开门》《花鼓灯》《芦笙舞曲》和管弦乐改编的《广陵散》等。

(二)江定仙与陈田鹤都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从学堂乐歌阶段开始,我国对儿童的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这在音乐领域也有所体现。江定仙自1933年受导师黄自邀请编撰初中音乐教材《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创作了《棉花》《前途》《催眠歌》《田家忙》《挂挂红灯》《南乡子》《渔父》等一批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流畅,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音域也较窄,适合儿童演唱,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陈田鹤从1935年开始创作儿童歌曲,童年的辛酸经历使得他在创作时往往蕴含着十分饱满的情绪,创作的儿童歌曲有《燕子之歌》《春游》《米色白》等。陈田鹤创作的儿童歌曲全部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在照顾到孩子理解能力的同时,又不失歌曲的内涵,歌曲中蕴含着让孩子学会欣赏美的创作理念。据陈田鹤的好友廖辅叔回忆:“有一天他刚写完一首《米色白》,就告诉我,他一面一面流泪。”可见,陈田鹤在创作这些歌曲时的感同身受的,代表了他对当时大部分孩子在那个战火纷飞、十分混乱的感同身受。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江定仙和陈田鹤对儿童歌曲都非常重视,他们所创作的风格在继承了学校音乐歌曲通俗易懂特点的同时,又突破了选词作曲的局限。歌曲相较于以前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更具有代表性,表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儿童的境遇,对当时以及现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江定仙与陈田鹤都十分重视爱国歌曲的创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开始被激发,江定仙和陈田鹤走上街头为战斗在东北的将士募捐,号召民众为保家卫国而奋斗。江定仙从1937年开始创作爱国歌曲,从《新中华进行曲》开始,他开始释放自己的爱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歌曲,诸如《打杀汉奸》《焦土抗戰》《扛起了枪赶快向前方》《为了祖国的缘故》《国殇》《碧血》等,尤其是《打杀汉奸》影响深远,由胡然作词,歌曲流传广泛,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感。《国殇》和《碧血》作为抗战题材的艺术歌曲,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又表达了江定仙对牺牲在第一线战士的哀思,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民族大义。

陈田鹤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的爱国情感也极为强烈。从“九一八事变”之后,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抗日爱国情感达到了顶点。陈田鹤将自己的爱国情感全部灌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创作了大量的爱国歌曲,包括《认清敌人》《保卫上海》《杀开血路》《联合起来》《八一三战歌》《祝粤北大捷》等。其中被誉为“中国马赛曲”的《巷战歌》流传甚广,在我国早期爱国歌曲中屈指可数。除此之外,陈田鹤还创作了《血债》这样一部爱国题材的钢琴作品,对侵略者的愤怒已经不能通过歌唱来表达,必须通过器乐作品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民族大义。作品控诉了在侵略者的枪口下,人民群众苦不堪言,作曲家心中的悲愤和爱国之情难以自控。

江定仙、陈田鹤不仅积极投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呐喊,而且通过歌曲创作呼吁,唤起更多民众的抗日热情,在《巷战歌》《打杀汉奸》等歌曲中,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四)江定仙与陈田鹤都对艺术歌曲创作进行了改进

江定仙和陈田鹤早期都曾和黄自学习过专业的作曲理论,早期创作的作品或多或少地都带有黄自创作的味道。但经过两人的成长,江定仙和陈田鹤都在艺术歌曲的方向上进行了相同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即在继承恩师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音乐创作的理解。江定仙在继承歌曲的抒情性上,加入了戏剧化的色彩,提升了艺术歌曲整体的音乐意象。如《静境》中他在高潮部分加入了戏剧性的元素,突出了歌曲主人公在安静的等待的内心变化;《恋歌》中的江定仙在高潮和结尾处加入了戏剧性的元素,表达了男主角对恋人恋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心情。

在继承黄自对歌曲抒情性的同时,陈田鹤加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并配以唐宋古典诗词,在艺术歌曲中提升了民族韵味。如《采桑曲》《与枫桥夜泊》就将汉族语言的音调变化融入歌曲旋律的节奏,《采桑曲》开头三个字的断句,在音乐上以相同的节奏上行来还原吟诵诗歌的特点,《枫桥夜泊》中每句的末尾都以二分音符作为结束,力求保持汉族语言的韵律规律。

简言之,江定仙和陈田鹤创作的艺术歌曲,准确地刻画了当时一些情感细腻并受到当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影响的音乐形象。这些作品浅显含蓄,却又形象鲜明,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和彷徨。

二、江定仙与陈田鹤音乐创作不同之处

(一)江定仙与陈田鹤创作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江定仙和陈田鹤都非常重视声乐领域,但如果深入分析两人的作品,是可以看出其创作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除了声乐作品,江定仙将创作的方向更多地集中在钢琴作品上。1934年齐尔品在上海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江定仙创作的第一部钢琴作品《摇篮曲》获得二等奖。1938年,江定仙在青木关音乐院时专心教学创作,不仅编配了康定民歌《跑马山上》,还写下了《抒情曲》《街头与琴房》《赶场》等钢琴作品,其中的主题、旋律,都与江定仙的教学、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证明了江定仙对于钢琴作品创作的深度影响。1950年,江定仙进入钢琴作品创作的上升期,《变奏曲》《舞曲》《民歌九首》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民歌九首》對中国民歌音乐的重要的启发作用,为后来的作曲家掀起改编中国民歌歌曲的浪潮打下了基础。江定仙在1990年专门为青少年创作了一首适合他们生理特点的钢琴组曲《甘肃行》,整首曲子不仅通过跌宕起伏的旋律体现了甘肃廊式的地理特征,而且曲风移植自甘肃的花儿旧作,每首曲子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仿佛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甘肃的故事。江定仙创作的钢琴作品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情感丰富,特别是在创作的作品中移植了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可以说他的创作在中国钢琴作品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陈田鹤1936年曾任山东省立剧院附属音乐系主任,无论是当时的职业倾向,还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使陈田鹤不仅在教学上用尽心血,还创作了歌剧《荆轲》。虽然整部歌剧全部采用西方作曲手法进行创作,但通过歌剧的名字我们不难猜出,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爱国意识还是非常强烈的。这部歌剧最终因为抗战的原因没有上演,直到后来由王义平重新配器,才首次呈现在人们眼前。陈田鹤对歌剧创作的热情不仅体现在《荆轲》这部作品上,1938年为阿英编剧的歌剧《桃花源》,谱写了《桃花颂》等7首歌曲。陈田鹤将中国人民比作桃花源中隐居的世外之人,将侵略者比喻为“东海猎户”,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后续创作的《河梁话别》《换天录》更是被看作继承黄自作品《长恨歌》的经典之作。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陈田鹤不仅对戏曲创作情有独钟,而且善于把自己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屈融人歌词旋律,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唤醒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二)江定仙与陈田鹤两人的创作歌曲风格不尽相同

自西方艺术歌曲的形式传人中国,中国作曲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将中国文化以西方艺术歌曲表现出来,黄自、赵元任等一系列作曲家对此问题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江定仙和陈田鹤作为黄自的学生,在继承黄自创作特色的同时,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歌曲创作风格也在回答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差异。

1.江定仙的创作风格

首先,江定仙在创作作品时非常重视歌词、曲调、伴奏的合理性。江定仙认为,不能因为中国元素被引入音乐作品,就忽视了音乐整体的平衡性。除了旋律和歌词的民族性,江定仙还十分重视伴奏的民族化。江定仙认为伴奏是烘托整首作品的关键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和声作曲手法,必须民族化。如《岁月悠悠》,伴奏时加入五声性音阶;伴奏在《静镜》中形成摇曳式,烘托主人公内心在安静环境中挣扎的氛围;在《恋歌》的伴奏中还加入了五声性的音阶,以增加作品整体的抒情性。

其次,江定仙认为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戏剧的冲突,这一特点在江定仙一生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例如《恋歌》中短短11个字的歌词,江定仙用三种节奏的变化来体现主人公迅速转换的内心情感;在《静镜》的对比中段,无论是从半音阶渐慢到FF力度,还是最后的下跳小七度,抑或是最后停留在变音之上,都体现了主人公在安静的外部环境下内心戏剧性的变化。这样的创作风格与江定仙从小的经历不无关系,江定仙从小就接触西方音乐的戏剧性变化对他印象深刻。由此可以看出江定仙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不论形式和题材如何变化,但戏剧和抒情都体现在其音乐作品中。

2.陈田鹤的创作风格

第一,陈田鹤非常重视音乐作品的旋律性。他认为中国歌曲的创作应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抒情性,以及如何解决中国五声性音阶和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以陈田鹤的经典作品《采桑曲》为例,《采桑曲》作为陈田鹤早期作品之一,全曲只有16小节,整首作品以D宫五声调为主构成,表现了采桑在中国古代乡村深处的情景,整首歌曲旋律流畅,也与采桑这首歌曲的整体氛围相吻合。与《采桑曲》创作手法相似的还有《明窗独坐谁做伴》《春归何处》等艺术歌曲。

第二,陈田鹤继承了中华民族做事精练的风格。用比较简短的材料,塑造出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如《采桑曲》,整首歌只有16小节,却能把形象的场景展现给我们;《米色白》通过8小节的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热爱劳动的少年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少年劳动时的快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江定仙作品之于陈田鹤,更富戏剧性;陈田鹤作品之于江定仙,更富抒情性,古风韵味更浓,与中国传统音乐更紧密相连。总体而言,江定仙将各种音乐元素合理配置,体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理念,而陈田鹤则更看重对农村生活与社会主体的结合。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江定仙与陈田鹤同处一个时代,都受到黄自的影响,所以其创作有很多相似的特点,比如在创作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生理特点,创作出了很多爱国音乐作品,并且对艺术歌曲的创作进行了改良。但两人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导致其创作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江定仙非常重视对钢琴作品的创作,是由于自己从小接受钢琴教育:而陈田鹤则由于自己曾在山东省立剧院任过职,所以对歌剧作品的创作也比较多。两人对于创作艺术歌曲的理解也是有差别的,江定仙更注重作品伴奏的作用,倾向用伴奏来烘托整个作品的意境:而陈田鹤则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中国传统音乐,在创作时更注重旋律,在作品中融人了一些传统音乐的旋律。

江定仙和陈田鹤在音乐作品创作理解上的差异,不仅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更多地表现了两种不同于中国音乐未来发展的理念。前者代表高级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对音乐整体氛围的追求,重视和声对环境的描绘;后者代表社会中的其他阶层对音乐的诉求,中国自古以来的音乐都比较注重线条化,重视将中国音乐的底蕴通过旋律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聆听和分析一个音乐家的时候,不仅要分析作品的旋律、和声等特点,还应深入挖掘作曲家真正要表达在作品中的内涵。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中国西体歌剧音乐创作的得与失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理论刍议
2020内蒙古音乐创作与发展研讨会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西藏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