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俊成 高磊 娄丁元 田纪涛 李宁 薛伟伟 陈传榜 娄玉钤 李满意
【摘 要】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作为历史文化厚重,传承脉络清晰,临床疗效稳定且显著的省级优质中医学术流派,创立了风湿病以“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取得了风湿病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丰硕成果,编撰出版了系列风湿病临床验案及学术著作,培养了大批中医风湿病临床实用型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并搭建了风湿病学术交流系列平台,创办了中医风湿病专科医院,为中医风湿病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切实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效提高风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助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关键词】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虚邪瘀;中医风湿病学科;娄多峰;贡献
中医学科建设是促进中医理论创新的重要土壤,是加强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是强化中医临床的重要引擎,是推动中医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助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持续提升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的、独特的学术理论或学术主张,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1],是促进中医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原生动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医学术流派对促进中医学科建设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揭示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历史规律,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的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为例,从理论创新、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简述该学术流派对中医风湿病学科创立和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简析其在实践发展中呈现的特点和启示,旨在更好地助力中医学术流派和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的繁荣发展。
1 主要贡献
1.1 创立了基于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的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使中医风湿病学科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风湿病,也称痹病、痹证等,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2]。其病变部位多在皮肉脉筋骨,临床多有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等特点,属疑难病证之一。风湿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黄帝内经》对其已有丰富的认识,但两千多年以来,风湿病一直被视为内科杂症之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原来忍痛不治的风湿病患者大量涌入医院,促使很多医院成立了风湿病科。但不同的医师在面对风湿病患者时辨证方法的不统一、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风湿病学科发展,造成了风湿病学科“有学科(风湿病科在各医院越来越多)、无体系(没有相对统一、规范的辨证论治方法与体系)”的局面。为此,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河南风湿病医院院长、河南风湿研究所所长娄玉钤最早提出要尽快建立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经过两代人迄今40余年的努力,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创立了基于“虚邪瘀”理论的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包括规范的辨证方法),并获得201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结束了这种“有学科、无体系”的局面,使中医风湿病学科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娄多峰创立了风湿病“虚邪瘀”病因病机理论,将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正气亏虚、邪气侵袭和痰浊瘀血三个方面,简称“虚邪瘀”,认为“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侵”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且在风湿病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中,“虚邪瘀”三者相互搏结、互为因果、“不通”“不荣”并见,机制甚为复杂。20世纪90年代,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认为,风湿病辨证规律在于了解新病久病、注意患病部位、把握病证特点、区分轻重缓急、考虑患者体质,进而采取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的方法,如针对风湿病正虚候、邪实候、痰瘀候分别采取“虚邪瘀”辨证和“杂合以治”[3]。之后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娄多峰的指导下,逐步发展和完成风湿病“虚邪瘀”理论。2010年《中医风湿病学》的出版,标志着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的成熟和以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的建立。風湿病“虚邪瘀”理论抓住了风湿病复杂病因病机的关键,简明扼要,便于运用,且施以对应的辨证论治方略,极大地提高了风湿病诊治的临床疗效,深受国内风湿病领域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好评,相关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科学研究奖项,广泛收录于《中国痹病大全》《中国风湿病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风湿病学》《名中医治疗风湿病医案精选》《中华痹病大全》等相关权威风湿病学术著作、高校教材和临证医案之中,并赢得当时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河南日报》等国家及省级主要媒体的集中报道[4]。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0月,中国知网数据库共收录涉及阐述或专题研究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的学术论文516篇。由此可见,以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中医风湿病学科的创立,对风湿病的临床、科研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积极促进了中医学科体系的发展。
1.2 取得风湿病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丰硕成果,提升了中医风湿学科发展水平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创立于清晚期河南省原阳县,在历经130多年迄今5代人的传承发展中,尤其重视风湿病相关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由于研究成效显著,1991年4月,娄多峰被当时的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2022年5月,娄玉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2.1 课题成果 自以娄多峰为代表的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人创立并不断完善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后,与其伴随的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见风湿病的研究从未停歇,并在科研课题方面屡获佳绩[6]。如1985年12月,娄多峰、林平、娄玉钤等承担的课题“中医中药治疗痹(顽)证的研究”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6年12月,娄多峰、林平、娄玉钤等承担的课题“痹苦乃停和痹隆清安治疗顽痹”获得1986年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乙级奖;1986年
12月,娄多峰、林平、娄玉钤等承担的课题“中医中药治疗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获得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992年12月,娄玉钤、娄多峰等承担的课题“痹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8年12月,娄玉钤参与的课题“风湿病辨证论治系列方药的临床及开发研究”获得200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12月,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承担的课题“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获得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7月,娄玉钤参与的课题“针灸腰八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和功能的临床研究”获得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8月,娄玉钤参与的课题“针灸腰八针等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的多中心研究”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11月,娄玉钤、李满意等承担的课题“风湿病命名与分类规范化体系的建立”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12月,娄玉钤参与的课题“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疗效评价体系研究”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1年12月,李满意、娄玉钤等承担的课题“基于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的系列痹病历史文献研究”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等。这些在风湿病“虚邪瘀”理论指导下有关风湿病诊治的临床研究成果,有力地提高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水平。
1.2.2 论文成果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人在矢志不渝广泛深入开展风湿病相关科研课题研究的同时,还及时撰写科研论文,深入总结探讨风湿病发病机制、传变规律、辨证要点、诊疗方法、用药策略等。自1979年6月,娄多峰在当时的季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论著《自拟“通痹汤”治疗72例痹证的体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0月,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及国内风湿病领域同仁已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等30余种国家级核心专业学术期刊等发表专题研究风湿病“虚邪瘀”病因病机理论和辨证体系相关论文成果381篇,为提高风湿病临床治疗效果探索了有益路径,提供了可靠可信、可查可用的科学技术支撑。
1.3 编撰出版系列风湿病临床验案及学术著作,提供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支持
1.3.1 组织编写首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 从广义上讲,风湿病属于中医骨伤科范畴。娄多峰在孜孜不倦钻研中医风湿病相关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领衔组织编撰了全国首套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改写了中医骨伤科高等教育无全国统一教材的历史,也为促进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后续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1986年12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高等中医药本科类专业目录修订论证会决定增设中医骨伤专业,并于1987年夏季开始招生。但是针对这个新设的本科专业,在决定做出时,尚未有现成的统一教材。在距1987年夏季招生仅仅只有半年时间的紧急情况下,当时供职于河南中医学院有着多年骨伤科教学和临床经验的娄多峰,主动请缨,勇挑编写骨伤专业教材的重任[7]。后经一番紧张筹划,报请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门批准,决定由娄多峰等担任主编,刘克忠、韦贵康担任副主编,组织当时的河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和广西中医学院相关专家,编写包括8册内容的首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骨伤学基础》(主编娄多峰)、《骨伤学》(主编张建福)、《筋伤学》(主编王衍全)、《骨伤手术学》(主编肖馥汉)、《骨病学》(主编刘克忠)、《内伤学》(主编李贵文)、《骨伤简史及医籍选》(主编韦贵康)、《骨伤生物力学基础》(主编唐显钦),后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如期出版,顺利保证了1987年骨伤专业新生用书,受到主管部门及招生院校广泛好评。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在序言中指出:“这套教材吸收了全国其他中医院校比较成熟的经验及近年来国内外治疗骨伤病的先进方法和科学成果,遵循中医理论体系,突出了辨证施治的特点,并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编写出一套这么好的骨伤科教材,是一项新工作,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1989年9月,娄多峰被当时的国家教委、人事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授予优秀教师奖章。此外,2010年1月,由娄玉钤担任主编,河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23所高校专家参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风湿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高等中医药院校无全国统一中医风湿病教材的空白,为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3.2 编撰出版大量具有开拓性的风湿病验案及学术著作
1.3.2.1 验案著作 从1952年夏娄多峰横下决心立志“攻克顽痹”,到1982年其重返当时的河南中医学院工作,在长达30年的漫长岁月中,无论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其从未停歇过运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实用且疗效稳定的诊治经验。为让这些真知灼见尽快公布于众,为临床诊治风湿病提供有益参考,娄多峰于1983年正式出版了我国首部系统阐述痹证的专著——《痹证治验》[8],填补了痹证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该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共12萬余字。总论概括地介绍了痹证的成因、辨证及治疗;各论为全书的重点,列举了167例病案,以人体部位为纲,辨证分型为目,逐一作了详尽而精辟的阐述;附录选载风湿病治疗的常用中药方剂,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予以详实介绍。也就是在此书中,娄多峰在数千年治痹史上,首次明确把痹证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三字,并详尽阐述了其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首次提出“瘀血可致痹”的新观点、新理念。后来随着娄多峰团队的研究深入,其所研制的治痹新药“痹苦乃停”等使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组织开展的痹病流行病学的调研使治痹理论进一步深化;疗效的提高与理论的深化把治痹理论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上述诸因素的推动下,1994年由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娄高峰、娄玉钤整理的《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9]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把《痹证治验》中的“辨证施治(风寒、风热、瘀血)和临床体会(辨证、施治)”上升到“痹病辨证施治规律”的理论高度,并以醒目的大标题独立成章。该书还把风湿病的诊治规律分为诊法规律、辨证规律和施治规律,在辨证规律中又细分为了解新病久病、注意患者部位、把握痛症特点、区分轻重缓急、考虑患者体质5个方面;在施治规律中,又细分为10条小规律,即扶正祛邪、标本论治、宣通运用、依部用药、三因制宜、正治反治、异同相治、守方与变方、既病防变、杂合以治等。同时,该书还列出“西医病发微篇”专篇,对西医学常见的20种风湿病作了理论阐述。由此说明,娄多峰当时在痹病研究上已把西医学知识运用到治痹实践中,打破了单纯中医治疗的传统理念,是把中医治痹与西医学治风湿病相结合的大胆探索,为治痹开拓了更广阔的道路,在中国治痹史上实属创新之举。在验案整理方面,2007年,娄高峰、娄玉钤编写出版了全国著名中医经验集丛书之《娄多峰论治风湿病》[10],系统总结介绍了娄多峰“虚邪瘀(痰)”病因病机学说和辨证论治体系,以及“行杂合以治”“重调护预防”等治疗和预防痹病(风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验案。
1.3.2.2 学术著作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人在孜孜以求开展风湿病诊治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中,并未曾仅把眼光局限于自身,而是从站位整个风湿病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最终出版了多部风湿病诊治史的巨著,填补了多项空白。如在组织编写总计160余万字的《中国痹病大全》[11](2019年,修订完善再版更名为《中华痹病大全》)时,娄多峰、娄玉钤等在当时的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系统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又先后到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图书馆查阅了2000余册医学典籍,摘录有关痹病记载的卡片资料约2000斤。在组织编写60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中国风湿病学》[12]时,娄玉钤在娄多峰的指導下,汇集全国180余位风湿病诊治专家,历经近10载,三易其稿,填补了系统梳理中国2000多年治痹史脉络的空白,堪称中国风湿病的百科全书。《中国风湿病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该书在对2000年来中国治疗风湿病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广收、博采、精研历代医家在风湿病方面的理、法、方、药,学习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现代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痹病的最新成果。二是侧重于临床的实用。临床实用的内容在书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尤其是拥有300张病床的河南风湿病医院,以其“虚邪瘀”理论为指导,以“辨病辨证、综合治疗”为方针,把经过多年实践对风湿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防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及理念融入此书中,大大增强了该书的临床实用性。该书是从事风湿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也是不可多得的专业读物。同时,它也可供从事内科、骨科、皮肤科、免疫科、针灸科、推拿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及中药学、方剂学、预防医学等工作者参考使用。三是突出中西医并重。该书不仅体现了古今结合,而且还与西医、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和技术等西医学手段相结合。在学术著作方面,2003年,娄玉钤还主编出版了《风湿病诊断治疗学》[13]。该书深入论述了我国临床常见的近80种风湿病的诊断、中医和西医治疗、护理、康复、预防等具体方案和有效措施,深受广大读者好评。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中医风湿病学教材、验案著作、学术著作为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新动能。
1.4 培养了大批中医风湿病临床实用型人才,蓄积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动力 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是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13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始终把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实用型人才作为流派的中心任务之一,狠抓不懈,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在流派传承方面,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开创者娄宗海把医术传给次子娄孟新,药术传给三子娄孟林及三儿媳胡秀云。同时,娄宗海、娄孟新、娄孟林、胡秀云又将医药之术传予“德性好、悟性高”的娄孟林长子娄多峰、次子娄云峰。娄多峰则把仁德和医术传给了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的第四代传人,如其长子娄玉钤、胞弟娄高峰、侄儿娄玉甫及异姓弟子李满意、郭会卿、李沛、郑福增、高明利、张华东、庞学丰、孟庆良、王上增、曹玉举等,药术传给长儿媳刘雅敏、长女娄惠贞、三女娄玉霞、三女婿李振国等。娄多峰、娄高峰、娄玉钤把医术传给了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的第五代传人,娄玉钤的胞弟娄玉州、堂弟娄伯恩、堂妹娄静及异姓弟子王颂歌、杨英、郭洪涛、李云龙、付建利、冯文杰、张广辉、李坚、李朝阳等。这些传承人多已成长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风湿病诊疗专家和骨干人才,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在教育教学方面,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至2017年娄玉钤先后带教硕士研究生张广辉、李坚、赵敏、赵幸熬、苗根旺、成广超、李朝阳、王淑静、邱海彦、陈永前、吴超、许平英、李院魏、张子扬、秦涛、丁琳琳等,并顺利完成学业。这些硕士研究生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或选择就业,都已经成为风湿病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力量。自2010年9月起,娄玉钤等开始承担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风湿病学》教学,该课程共36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个学时,临床见习
4个学时。截至2023年10月,累积授课468个课时,教授本科学生1950名。三是在基层医师培训方面,2010年至2014年,连续举办五届“风湿病诊疗适宜技术基层医师培训班”,集中讲授娄多峰治疗风湿病遣方用药规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诊疗;针灸疗法在风湿病中的运用;综合治疗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作用;娄多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物理疗法治疗风湿病;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等内容,累积培训各省辖市、县(市、区)中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个体诊所等风湿病相关从业医师500余名。这些接受培训的基层医师,已经成为基层风湿病患者的健康守门人。
1.5 积极参与并搭建风湿病学术交流系列平台,扩大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影响
1.5.1 积极参加学会活动并举办学术会议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人还积极参加国家级风湿病专业学会相关活动和创建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为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发展壮大争取支持的同时,还策划举办风湿病诊疗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浓厚风湿病学科建设发展的学术氛围。如1988年4月,娄多峰被聘为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寒病协作组领导小组成员;
1990年4月,被聘为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1993年9月,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类疾病协作组领导小组成员;2003年9月,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14]。2010年,时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承德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当年的年会上,以《中医风湿病学科回顾与展望》[15]为题进行主旨演讲时深情地说:
“2004年在厦门选举产生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王承德任主任委员,孙树椿、沈丕安、胡荫奇、范永升、娄玉钤等任副主任委员,姜泉任秘书长。在总会的正确领导下,在路志正主任委员,焦树德副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在朱良春、谢海洲、王为兰、陈之才、张沛虬、李济仁、娄多峰等老专家的领导下,学会在组织建设、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可喜的成绩。”娄玉钤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等,连续多年参加上述学会年会,并在大会上做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相关研究报告。
同时,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和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发展离不开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如1985年,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痹病学组成立时,娄多峰当选为组长;
1998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时,娄玉钤当选为主任委员;1998年10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时,娄玉钤当选为主任委员。上述河南省风湿病专业学术组织成立后,积极策划组织举办了河南省风湿病肢残康复技术培训班,第二届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暨骨伤学术会议,全国中医风湿病执业培训班,第十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暨培训班,第十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年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为积极促进河南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地学术支持。
1.5.2 创办国家级学术期刊 为更好地搭建中医风湿病学科交流平台,持续加强风湿病诊疗方面理论方法创新、前瞻性研究,及时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大力培养实用型风湿病专业人才,1998年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依托河南风湿病医院承办了《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该杂志作为内部交流刊物,坚持运行13年,得到业内同行的高度赞许。经过娄多峰、娄玉钤和相关同仁的艰苦努力,2012年
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在《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基础上更名为《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正式创刊。该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突出中国风湿病学特色的专业学术期刊。时任国医大师路志正、朱良春,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孙树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鸣鹤,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沈丕安,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王承德,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原副主任委员吴东海,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原主任委员张奉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辑栗占国,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曾小峰,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吴启富,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施杞,贵州中医学院原院长沈冯君纷纷题词寄语,衷心祝愿《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创刊。其中王承德在寄语中表示:“希望《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坚持‘中西并重,优势互补,百家争鸣,开拓创新的办刊宗旨,反映风湿病学术发展的新成果,弘扬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从而教益于广大风湿病工作者,造福于广大风湿病患者。”时任《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主编娄多峰在发刊词中记述道:“《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将成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融合的平台,专业人员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科发展。”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共刊发风湿病研究相关文章3283篇,文章总下载次数80余万次,总被引用次数25 781次,2022年复合影响因子1.915。正如路志正、朱良春等风湿病大家所言,《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促进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学术交流阵地。
1.5.3 持续广泛开展风湿病诊治科普宣传 在以风湿病诊治为业的传承发展中,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的传承人们在做好科研、临床工作的同时,始终把风湿病诊治的医学科学普及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无论娄多峰是在原阳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期间,或是执教当时的河南中医学院期间,还是创办河南风湿病医院之后,凡是找其诊治风湿病的患者,都会跟其学到系统的风湿病预防、养护等科普知识。而早在1989年,娄玉钤、刘雅敏、王萍就编著出版了风湿病诊疗方面的科普书籍《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庭自疗》[16]。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广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先后4次被重印,总发行量近10万册。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建后,娄多峰、娄玉钤等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印发科普手册,在报刊、杂志及医院官网开设科普专栏等形式,广泛开展风湿病诊治方面的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2000年,娄玉州主编出版了《常见风湿病的综合治疗》[17],运用百姓语言系统介绍了相关风湿病患者的心理康复、物理疗法、运动疗法、食疗、针灸和拔罐疗法、中医药治疗、常用西药等。2005年,娄玉钤、李俊德主编出版了科普著作《中医教您防治类风湿关节炎》[18],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概述,临床表现、检查及临床分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2009年,河南风湿病医院组织专家还编著出版了科普著作《常见风湿病临床问答》[19],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简述了风湿病有关常识、诊断、治疗、预防、康复、调护等方面的内容,深受相关读者喜爱。2015年,由娄玉钤、李满意主编的《常见风湿病临床440问》出版,该书针对风湿病患者临床现状和需求,在前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收录风湿病临床更多的常见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对风湿病患者和家属进行了风湿病知识的科学普及。2022年,娄玉钤等还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连续发表了数十期
娄玉钤“名老中医谈风湿病”科普文章,广获好评。这些科普活动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的支持,而且还扩大了中医风湿病学科的影响。
1.6 根植郑州、上海、原阳创办中医风湿病专科医院,扩大了中医风湿学科发展的阵地 中医学术流派的根本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在于更好地运用自身独具特色的技艺为风湿病患者解除病痛。因此,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历代传承人在就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省属高校和医疗机构从事有关风湿病的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根植郑州、上海、原阳等地,创办相关中医风湿病医院,不断扩大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规模和阵地。如位于郑州花园口黄河河畔的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建于1995年,法定代表人为娄玉钤,占地40亩,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设置病床300张,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是集医、教、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风湿病专科医院。该院将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紊乱因素相参照,应用ENA多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等现代检测方法和中医四诊相结合的诊断技术,针对不同证型,研制出多种中药系列制剂,辨病辨证;配合其他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新疗法,如中药药浴、外敷、针灸、推拿、拔罐、督灸、药透、温针、火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牵引、蜡疗、运动康复等数十种综合治疗措施。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颈肩腰腿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疑难风湿病方面,形成专病专科特色优势,患者遍布国内外。上海娄氏中医医院,2011年创建,是上海市崇明县崇明岛唯一一家中医医院,法定代表人为娄玉州。该院是在百年娄氏治痹的基础上,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挖掘名老中醫专家经验等政策扶持下,为满足颈肩腰腿疼及其他中医优势病种的患者需求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医院开放病床30张,现设有内、外、妇、儿等中医门诊科室,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风湿病的诊治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娄氏中医医院,2018年创建,法定代表人为娄玉甫,该院主要诊治风湿病相关疾病,在当地享有良好口碑。
2 呈现特点
2.1 以疗效为标准,强化临床实践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传承发展中恪守“临床疗效是第一生产力”的黄金标准,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运用中医药或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类风湿病的临床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应用到临证的实际工作中,如此常年累月周而复始的实践,最终形成、完善了具有独特自身特色的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提高了临床疗效,为广大风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好转和治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临床路径。如《痹证治验》《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娄多峰论治风湿病》等验案著作的先后出版,无一不是在巨大数量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清了诊治风湿病的规律性认识,并在不断的丰富中形成了系统而精辟的学术思想[20]。这些著作也是一脉相承的,从中还可以窥探到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为风湿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启发和思考。同时,回望娄多峰的成长历程,也可以感知到在追求以提高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的价值体系内,其在日常临证工作中,必然会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吸收古往今来一切有利于改善风湿病患者临床症状,控制风湿病患者病情发展的方法为其所用,并结合临床实际逐一融会贯通,形成学术思想体系,最终成为支撑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之所在[19]。
2.2 以科研为依托,注重融合研究 始终注重科学研究是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不断发展壮大的第二个重要秘诀。该学术流派的历代传承人把通过众多临床实践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借助科学研究得以验证,并转化为新药、学术著作等研究成果,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另外一方面促进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还提高了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的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扩大了自身在风湿病诊疗领域的影响力。如新药痹苦乃停和痹隆清安的成功问世,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此两种药的药物组成及药量为娄多峰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探索而得,其在科研研究工作中,依托当时的河南中医学院完善的实验室设备,联合相关医疗机构及郑州市中药制药厂进行技术和实验攻坚,最终达到了理想目的,不仅获得了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奖,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广大风湿病患者带去了改善症状病痛的希望。再如《中国风湿病学》的出版发行,该书是首部系统中国治痹经验及学术主张的风湿病学巨著,是中医风湿学科独立发展的重要奠基之作,其在集中展现历代医家和当代医家诊治风湿病的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展示了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风湿病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取得的显著业绩。再如数百篇相关论文的发表,也同样起到了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学术流派声望的目的。从新药问世,到经验集锦的出版,再到重要风湿病学术著作的发行,到大量优质学术论文的刊发,有力证明了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以科研为依托的道路上,通过融合研究,为中医风湿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3 以仁术为核心,突出医德建设 细心梳理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该学术流派在遴选传承人时都遵循了“德行好,悟性高”的六字金标准。德行,即医德,注重德行修养,践行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道真谛,是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的持续发展的精神密码,也是该学术流派创始人作为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后裔,践行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回溯20世纪50年代初,娄多峰在目睹风湿病患者惨状后,立下矢志“攻克顽痹”誓言的史实,其实在其为患者诊治前,已经由多位当地名医前来应诊,后来仅有娄多峰一人在70余年的毕生临床实践中,始终不渝研究风湿病的诊治,鼓舞其攻坚克难、永不言弃信念树立的内在因素必有家族文化血脉传承的流淌、为医济世惠民情怀的激荡。同时,在日常临床实践过程中和科学研究中,也彰显了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把医德奉为行医核心要义的宗旨所在。如无论在老家原阳坐诊还是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建后为患者诊治风湿病,遇到家庭贫困的患者,娄多峰、娄玉钤等多是减免药费,此种义举至今依然在坚持传承。如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是局囿于本学术流派的发展,而是站位整个中医风湿学科建设发展的高度,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编撰出版了诸如《中国痹病大全》《中国风湿病学》等风湿病学巨著,创办了《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举办了大规模的风湿病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创建了河南风湿病医院等医疗机构等,这都是该学术流派传承人们以德为先、医德双馨的真实写照。
3 实践思考
3.1 博采众长,在不断地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理论升华中持续浓缩流派学术思想 纵观中医药发展史,回顾历代中医学术流派开创者或代表性人物的成长成才经历,其都是重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学著作和相关医家学术思想的学习,持之以恒地进行临床实践,并在具体的临证工作中,恪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各个医家诊治同类的诊疗思路,在不断地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理论升华中,在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并浓缩了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创立了学术流派理论体系。正如上述所言,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的创立,就是兼容并蓄,以追求疗效为目的,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而结出的硕果。因此,建议中医学术流派在传承发展中,要遵循“疗效第一”的原则,注重临床实践,通过兼容并蓄,力促自身流派学术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升华,进而为本学术流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纲领性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
3.2 积极探索,在循序渐进的横向或纵向科学研究中不断增强流派对学科建设的贡献 科学研究是推动学科建设和中医学术流派持续繁荣发展的“金钥匙”。因为在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学术流派理论主张得到证实,学术流派发展困惑常常也会获得答案。此外,尤其重要的是在循序渐进的横向或纵向科学研究中,学术流派对相关学科建设发展的贡献也会得到彰显,最终为学术流派扩大影响力,赢得行业支持,凝聚社会发展合力提供条件。如在深入的科学研究中,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不仅将学术理论转化了临床新药这个生产力,而且还深入挖掘风湿病学科建设所需要的系列教材、验案集锦、学术著作和论文成果,最终达到了提升学术流派学术影响力、臨床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目的,为更好地造福广大风湿病患者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建议中医学术流派在传承发展中,要围绕自身学术思想,立足自身擅长技艺,广泛联合医疗机构、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大力开展相关学科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等,为自身学术流派发展和相关学科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3 大医精诚,在所有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要坚决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动摇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站稳以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动摇,切实把患者健康所需放在第一位,是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工作必须践行的根本价值观,也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的根本遵循。在130多年的砥砺发展中,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把先祖娄师德公心居上的家国情怀,幻化为大医精诚的精神信仰躬身实践到诊治疾病和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如从遴选“德行好”的弟子作为学术流派的传承人,到在实际工作中把“好医德”作为立身立业之根本;从帮扶贫困风湿病患者,到捐款捐物帮扶贫困群众;从开展公益学术交流活动、义诊活动,到聚力推动学科科学研究等,点点滴滴都是济世为民情怀的具体体现,也由此赢得了国内外广大患者和风湿病学科领域同仁的好评、赞赏、支持和拥护。因此,建议中医学术流派在传承发展中,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要切实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提高疗效、提供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4 小 结
中医学术流派是推动中医学科建设和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作为历史文化厚重,传承脉络清晰,临床实践疗效稳定且显著的省级优质中医学术流派,创立了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取得了风湿病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丰硕成果,提高了中医风湿学科发展水平;编撰出版了系列风湿病临床验案及学术著作,提供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支持;培養了大批中医风湿病临床实用型人才,蓄积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动力;积极参与并搭建了风湿病学术交流系列平台,扩大了中医风湿病学科发展影响;根植郑州、上海、原阳创办了中医风湿病专科医院,扩大了中医风湿学科发展阵地,为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之,持续加强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等中医学术流派内在创新特质的探索与研究、深厚文化底蕴的发掘与阐扬、独特理论及临床技艺的推广与应用,能够加快中医学术流派和中医学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效提高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助力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晓斐.承与启:把中医药疗效发挥到淋漓尽致[N].中国中医药报,2022-10-21(03).
[2]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
[3] 娄多峰.痹证治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6.
[4] 河南风湿病医院.国医大师,风湿泰斗:娄多峰教授行医60周年纪念专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147-177.
[5] 卜俊成,薛伟伟.家国情深济世长——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的百年传承[N].医药卫生报,2022-4-23(03).
[6] 卜俊成,李宁,孟子佳,等.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源流与学术思想探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3,12(4):75-80.
[7] 张学忠.走向成功:中国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风湿病专家娄多峰[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326.
[8]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第五十六卷)·著述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368.
[9] 娄高峰,娄玉钤,娄万峰.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1-18.
[10] 娄高峰,娄玉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11] 娄玉钤.中国痹病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3.
[12]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
[13] 娄玉钤.风湿病诊断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5.
[14]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8-48.
[15] 王承德.中医风湿病学科回顾与展望[J].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2010:13(3/4):1-3.
[16] 娄玉钤,刘雅敏,王萍.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庭自疗[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
[17] 娄玉州.常见风湿病的综合治疗[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
[18] 娄玉钤,李俊德.中医教您防治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2.
[19] 河南风湿病医院.常见风湿病临床问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
[20] 卜俊成,徐楠,高磊,等.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代表性著作特点研究与启示[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3,12(11):71-80.
收稿日期:2023-10-15;修回日期: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