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
◎东平湖生态隔离带建设前
◎东平湖生态隔离带建设后
东平湖位于泰安市东平县,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枢纽。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受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湖区网箱网围养殖泛滥、围湖造田等影响,东平湖局部水域水质一度恶化为劣V 类,湖区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是谋布局,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深入落实《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推动将东平湖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创新执法联动机制,构建“河(湖)长制+林长制+网格化”监督模式,推进全民护湖。
二是统全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挺起“山之脊”,以泰山、徂徕山、沿湖六工山、凤凰山等水源涵养区为重点,开展山体修复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净化“水之源”,鼓励用水单位进行节水改造,将大汶河生态用水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以支保干,开展大汶河流域河道整治;科学调度用水,构建大汶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东平湖双重补水途径;淘汰落后产能,取缔607 家淀粉加工企业,升级改造47 家企业治污设施,完成沿湖218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保障入湖水质水量。保护“林之肺”,瞄准“环东平湖、沿大汶河”等重点区域,总投资32.29 亿元,实施“三边”生态廊道等工程,打造156 万平方米生态防护林,实现绿岸护湖。增厚“田之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科学规范化管理,重点打造凤凰山-九女泉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产业园,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排放。调节“湖之肾”,持续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等九大攻坚行动,拆除违法建筑447 处,清除网箱网围12.6 万亩,拆除投饵机3000 余台;探索“湿地+”模式,完成退耕还湿2 万亩;投资1.68 亿元,创新“地下污水处理,地上湿地公园”的生态净水机制;着力打造“生物+”系统,实施增殖放流,重构生态群落,恢复鱼草平衡,水草生物量年均削减约4.7 万吨。
三是谋福祉,推进生态文化产业价值提升。以湖为纽带,探索“生态+”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等文旅项目,推进乡镇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传统渔民转型转岗;发展“绿色+”渔业,步入“人放天养,捕捞生产”的生态渔业模式;擦亮“魅力+”新名片,承办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环东平湖水浒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活动。
一是生态流量全面恢复。大汶河断流成为历史,入湖口戴村坝国控断面生态流量达到或高于1 立方米/秒,东平湖生态水位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2021 年湖区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呈中营养状态。
三是水生态系统全面优化。东平湖自然岸线率达62%,较2019 年增加34%。鱼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底栖生物种类较2009 年分别增加63%、28%、39%。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东平湖安家,2020年观测到500 余只,2022 年发现1600 余只在湖区稳定越冬并成功繁殖。
四是民生福祉节节高。东平湖的生态环境改善推动了沿湖乡镇文化产业的发展,东平县旅游综合收入由2004 年的0.31 亿元增加到2021 年的43.5 亿元。
泰安市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厘清责任,重塑生态管理体制,转变河湖发展理念,可为南水北调沿线的湖泊保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