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良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00)
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这为深圳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依靠体系健全、结构合理、实效卓越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因此,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转型不仅关涉教师队伍建设先行示范,还将影响中小学教育整体发展的先行示范。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深圳教师教育为例,探讨区域中小学教师现代化的挑战及其应对,以期为区域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提供参考。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把教师队伍建设看作是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先行国家的实践经验是探讨区域教师教育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的重要参照。
1.提升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规格标准
伴随教师培养进入高等教育化阶段,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取消中等师范教育,比如美国二战以后便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法国已经实现中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与此同时,各国还通过延长培养年限,实施“教育硕士”计划来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比如20 世纪70 年代芬兰的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实现中小学教师均由大学培养的战略目标,将培养标准全面提升至硕士水平,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在学历学位水平上的统一要求;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和英国的培训学校(Training School),推动教师教育机构向一轨两级(一轨即大学,两级即本科、研究生)发展。[1]
2.推进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
职前教师教育正从以机械地获取技能和掌握实践性知识为特点的传统培训模式向强调参与、卷入和反思的实践模式(practice-based model)转变。虽然以观察模仿为主要特点的“学徒型”培养模式[2]依旧是国际师范教育普遍运用的培养方式,比如英国的“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和“门生教师制”(Pupilteacher apprenticeship)。与此同时,很多国家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师培养模式,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强调大学课程学习与实习中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验学校型”培养模式;强调缩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距离的“理论运用型”培养模式 (Theory into practice model),比如法国的ESPE 准教师“螺旋式”职业实训模式,[3]英国正在实施的中小学基地培养教师计划等;强调未来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建构以及提升自身教学行为的研究、反思、改进能力的“反思型”培养模式;强调师范生通过主动反思、探究、学习和体悟等活动成长为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型”培养模式(Practicum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4]强调大学、中小学之间以及大学教师、中小学辅导教师、实习生之间合作关系的“合作型”培养模式(Partnership 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odel);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与教育实践融为一体的“临床实践型”培养模式;等等。
3.构建教师在职培训的终身学习体系
为了确保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机会,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比如英国1992 年印发教育白皮书,要求新任教师必须有1/5 的进修时间,正式教师每7 年轮流脱产进修一次;美国制定了包含师资培训日、必修课程、暑期学校等多种样式的教师在职培训计划;法国将在职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不断增加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给予教师职业生涯拥有两年培训的权利,要求中小学校为教师在职教育提供方便;[5]新加坡教育部通过立法、政策制度等,要求教师履行在职培训的基本义务,规定在职中小学教师每年至少保证100 个小时的在职培训与进修时间,财政承担所有的继续教育费用。[6]另外,随着职前职后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许多国家开始更加注重教师培养的连续性,推进教师终身学习计划,比如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普遍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为在职教师开设获取硕士和博士学位所需的教育课程。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确立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家教育事业中的三个优先地位——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求,提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份文件紧扣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与方向。
具体到教师教育,《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教师教育的目标定位为:经过5 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 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文件还明确了教师教育的实施路径,即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推进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紧密结合、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立交桥”、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继续实施教师国培计划、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除了上述关于教师教育的专项文件之外,国家发布的一些教育综合文件也会涉及教师教育问题。比如,2019 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设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专项行动,指出要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再如,2019 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教研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督促学校立足实际完善校本教研体系。
基于国家教师教育政策,不难发现,国家已经把教师队伍建设上升到了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高度,力图打造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链接、正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互补充、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融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
深圳教育发展40 年来,尤其是近些年来,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标教育先行示范的宏大战略,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依旧存在着巨大挑战。
1.大量引进教育人才,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近几年,深圳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人才待遇,创新教师招聘方式与招聘渠道,从全国各地或各高校大力引入名校长、名教师以及高学历应届毕业生。比如,2019 年龙华区中小学教师招聘吸引了海内外超3.5 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最终来自全球62 所院校的491 人通过层层选拔,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86.2%,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博士达到了23人。再如,深圳中学近些年吸引了40 位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入职任教,硕士、博士达到38 名。高素质人才引入推动了教师结构的持续优化,目前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36 岁,40 岁以下占比70%,小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2%,高中研究生以上占比29%,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2.搭建教师继续教育平台,教师素养大幅提升
深圳近些年每年投入超过2 亿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着力打造教师发展平台,除了国培、省培之外,深圳的“名师工程”“火炬项目”“海培计划”“年度教师评选”等项目先后启动。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不仅有机会到内地接受培训,还有机会到香港甚至欧美发达国家交流学习。截止2022 年,深圳市先后派出51 批次共1420 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赴英美等发达国家参加海外培训。除此之外,还要一些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出国深造,邀请外籍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上公开课、联合教研等活动,比如深圳高级中学邀请美国教育学、语言学等专家开展英语语言培训课程。深圳通过打造覆盖面大、质量优质的教师教育平台,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校本教师培训体系初步建成,培训实效不断强化
除了市区层面的教师发展平台之外,许多学校开始重视校级教师教育平台建设。比如,深圳高级中学把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建设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设立科研处专门负责继续教育管理、校本培训、校外培训等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一是与大学合作,探索“全员培训”模式,邀请教师教育专家进入学校把脉指导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先后派出10 批教师前往知名大学培训学习,实施全员培训计划;二是搭建序列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先后创立“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进修平台、“骨干教师联合会”、“领军教师培养计划”,支持教师终身学习。校本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日常学习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教师将继续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充分结合,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实现“成事”“成人”有机结合。
1.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有待强化
教师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是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系统性不足是最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除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之外,深圳没有师范大学或者其他师范学院,新教师主要从外地高校引入,加之与外地师范院校协调不够,导致教师职前理论教育与深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脱节;二是随教育规模扩大,中小学教师数量越来越多,深圳在教师培训与专业结构调整方面虽然投入巨大,但市级层面缺乏系统先进的教师发展规划方案以及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教育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市、区、校之间的教师教育缺乏相互协调、彼此贯通的体制机制;三是各区教师教育体系之间、不同学校教师培训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人才政策与教师培训各自为政,资源缺乏整合,没能形成彼此贯通、层次分明的长效发展机制,许多教师发展项目内容重复且缺乏成果反馈推广机制。
2.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针对性有待提升
近几年,深圳中小学教师规模迅速扩大,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差异越来越明显,比如教龄较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学历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亟须理论提升;青年教师有活力、可塑性强,但教学年限短,教学实践经验不足,亟须跟进式的实践培训;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新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教育知识理念、教学技能乃至教育情怀不足,亟须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培训。市、区、校级教师职后培训内容都主要聚焦于全员参与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深入的学科指导与分层指导,难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教师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市、区、学校的培训项目主要着眼于优秀教师培养,选拔标准严格,参与面有限。虽然近些年深圳通过线上培训为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持,但是线上培训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廖安梓与徐健调查了深圳南山区6 所学校132 名教师,发现线上继续教育内容繁杂,针对性差、实用性不强;网络式培训方式单一,互动性差;碎片式学习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学习意愿不强。[7]
3.中小学教师教育结果重“成事”轻“成人”
叶澜教授认为,“成人成事”是“新基础教育”的内生力,即要把成人与成事结合起来,在成事的过程中成人,通过成人推动成事。[8]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应以所有教师的全面发展为归旨,但是许多教师培训活动却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实践成果的培育或者个别优秀教师的培养上,重视“成事”,违背了教师教育成就教师成长的初衷。香港教育大学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深圳多数名师、名校长均引入自其他二、三线城市,缺乏本土成长起来的教育名家和名校长,亟须培养具国际视野的本地名教师和名校长。名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导致其辐射力与影响力有限,难以支撑形成市、区、校等不同层面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导致新教师或者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师徒制”支持,影响了深圳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持续提升。这种情况若不改变,则会导致深圳在名师、名校长依靠外部引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身将会打击了本土教师发展积极性。
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往哪走、如何走,既要参照国际中小学教师教育强调职前与职后相协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经验,也要遵循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近中远期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更要结合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基础与问题,以确保方向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实践路径的可行性。
中小学教师教育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与长期性的教育发展大业,需要从市级层面提出一个整体性的战略定位与推进思路。基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基本要求以及国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谋划,可将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宏观战略定位为:以推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为价值追求,以助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中国底蕴、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基础教育为目标定位,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在宏观战略的统摄下,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一是中小学提前介入职前培养,师范院校后续跟进职后培训,推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二是职前培养重理论兼顾实践,职后培训重实践兼顾理论,推动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交互共生;三是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建兼顾师德培训与教学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四是提高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基本标准,尊重教师学习培训的自主选择权,营造基本要求与教师兴趣有机结合的教师教育生态;五是提升市教师发展中心规划统筹力度,鼓励区、校教师发展中心探索创新,形成自上而下的规划统筹与自下而上的探索创新有机互动的教师教育工作机制。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其中职前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或者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负责,主要职责是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的新手教师;职后培训主要由基层教师教育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促进教师实践素养的持续提升。随着教育教学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及教育教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师范院校很难培养出终身具有胜任力的中小学教师,导致教师教育呈现如下变化趋势:一方面需要职前培养阶段增加实践培训的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地方或者学校需要的新手教师;另一方面承担教师终身学习的职后培训变得异常重要,亟需师范院校为职后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培训。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试图提出了如图1 所示的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体系设想,该体系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其一,职前培养阶段,主要以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为主,目标在于培养准教师具有学科教学与学生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教育理念与教育态度,与此同时增加实践学习的课程比例,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将师范院校所教授的知识、理论与态度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该阶段主要由师范院校主导,地方教师教育部门参与教学并提供实习场所、实习指导教师;其二,职后培训阶段,主要以实践性知识与实践性行为的培养为主,目标在于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所需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教学理念以及持续改善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此同时增加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论的理论培训,以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术,该阶段主要由地方教师教育部门负责,并邀请师范院校采用跟进式的理论培训。
图1 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体系设想结构图
具体到每个教师的培养培训,职前培养阶段打破先理论学习再实践练习的简单化思维,每门课程都安排相应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甚至采用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合作授课的方式,帮助准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学习;职后培训依据教师学习经历与成长过程采用不同的跟进式培训。比如,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或者社会人士进入教师行业,必须在市教师发展中心完成为期半年的理论课程、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完成为期半年的实践培训,才能进入工作岗位,而师范专业毕业生则只需要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完成为期半年的实践培训就可以进入教学岗位。再比如,针对实践经验足够丰富却进入专业发展瓶颈期的年长教师,允许其到市、区教师发展中心或者达成合作协议的师范院校参与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脱产理论学习或跟岗学习。
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由路径设计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行动,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形成要求、激励与支持中小学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师教育生态。
1.健全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标准体系与制度体系
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达到基本任教资格的教师;二是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符合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教育家型教师资格的教师。制定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标准,既需要参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还需要参照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以及深圳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需求。具体而言,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健全师德师风标准,完善师德师风监督评议、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2)健全不同等次教师的专业资格标准、评价标准,建立定期审核、评价聘任、奖励惩罚制度;(3)制定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与不同岗位教师的职后教育标准、课程选修标准,实行职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
2.建设专业的教师教育机构与优质的培训师队伍
依照深圳中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路径设计,负责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负责为教师职前与职后理论学习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师范院校;二是负责为教师职前与职后实践学习提供教学指导服务的市区校教师发展中心。第一类机构建设需要尽快创建深圳师范大学,推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提质升级,提高本地高校培养师资的基本能力,同时建立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合作培养机制。第二类机构建设,需要高标准建设市、区、校教师发展中心,健全市、区、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划分、合作衔接等体制机制,推动科研、教研、培训、信息化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从高校教师、科研员、教研员、名校长、名师等队伍中培养遴选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培训师队伍,以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提供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
3.构建教师发展数据库与丰富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瓶颈的教师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或者学习支持,深圳市需要以区为单位建设教师发展数据库,一方面通过教师个人填报与学校报送等方式,及时更新教师个体发展需求与继续教育情况等信息;另一方面由市、区教育发展中心根据数据分析,确定培养方案与培训策略。在掌握全市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统筹,联合师范院校、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发针对性的课程,指导校教师发展中心给予本校教师个性化、过程化的实践学习支持,构建丰富灵活的课程体系,供中小学教师结合教师发展标准与个人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实现职后培训一师一课表。
4.完善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保障体系与支持体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仅仅依靠外部的硬性要求远远不够,必须充分激发教师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在工作负担如此沉重的背景下,必须把教师发展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统筹考虑,而不是将其看作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或者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事情。这就要求市、区突破现有的制度设计,完善激励性的保障体系与支持体系,比如,针对教师培训与学习经常挤占教师休息时间,教师疲惫不堪,影响了学习积极性与工作幸福感等问题,以市、区为单位,采用增加编制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实际教育教学需求1 ∶1.2 的比例配置中小学教师岗位,利用多出的教师编制实行轮岗培训,每个教师每5 年有权申请在市、区教师发展中心脱产带薪学习0.5—1 个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