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莉 黄 恺 余珊珊
福建省福鼎市医院 1 新生儿科 2 儿科 3 超声科 355200
新生儿窒息是指围生期因特定原因导致的新生儿无法完成自主呼吸或呼吸受限的病症,会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引起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组织损伤,是导致新生儿残疾、智力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后期病情的预测是当前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1-2]。当前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主要以新生儿评分(Apgar)进行,而Apgar比较依赖医护人员经验,具有一定局限性。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大部分器官损害是可逆的,而神经系统损害是难以逆转的,严重危害儿童远期生活质量,早期识别窒息性脑损伤,在改善其预后方面极其重要,有诸多研究指出,影像学指标对新生儿窒息及因窒息导致的脑损伤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3]。CT及MRI均可以清晰显示颅脑损伤情况,但CT具有放射性,对新生儿有一定伤害,而MRI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且对于一些不宜移动、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无法及时进行。头颅超声是一种无创、高效的检测方式,可以床旁操作,便利性高,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属于常规脑电图的简化技术,能够对脑电活动进行持续监测,可用于脑组织受损的诊断及预后评估[4]。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90例窒息新生儿及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行AEEG及床边头颅B超检查,对比探究两种方式在窒息新生儿中的指标差异,分析了其对窒息性脑损伤的诊断效能,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治疗的窒息新生儿90例作为窒息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健康组。窒息组中男48例,女42例,妊娠时间37~41周,平均妊娠时间(38.58±1.06)周,出生体重2.71~3.68kg,平均出生体重(3.12±0.41)kg;健康组中男23例,女17例,妊娠时间37~41周,平均妊娠时间(38.26±1.14)周,出生体重2.66~3.70kg,平均出生体重(3.15±0.50)kg。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窒息标准,出生1min、5min新生儿评分(Apgar)≤7分,具有窒息症状[5];(2)均为足月单胎分娩;(3)出生体重≥2.5kg;(4)研究经过父母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症状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患儿;(2)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3)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入组新生儿均行AEEG和床旁头颅B超检查。(1)AEEG检查方式:于出生6h后进行监测,仪器选择日本光电脑电图仪(EEG-1200C),剔除贴电极处毛发,充分消毒,打开仪器,按国际10~20头皮脑电图标准放置电极,连续监测6h,专人对结果进行观测,详细记录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及癫痫活动(SA)情况,监测完成后检查新生儿头皮状况,收好仪器[6]。(2)头颅B超检查方式:分别于出生24h、72h进行监测,仪器选择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经颅探头进行扫描检查,频率范围5.0~7.5MHz。新生儿充分安抚后,取侧卧位,充分暴露颅脑,分别做经前囟冠状面检查,经前囟正中矢状面检查,经前囟左右旁矢状面检查,观察颅脑内部组织情况。患儿头颅偏向一侧,经侧囟对大脑动脉进行观测,检查大脑动脉血管收缩峰流速(Vs)、平均峰流速(Vm)、舒张峰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指标值,共检查3个心动周期,计算各指标平均值作为最终指标值[7]。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诊断金标准:有出生窒息史,且行头颅MRI检查、临床病史符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标准》[8]。
1.3 观察指标 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分别对AEEG及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进行判定,出现不一致结果时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对比两组各检查方式指标差异,对比各检查方式在诊断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
2.1 两组AEEG检测结果分析 窒息组患儿背景活动振幅正常率、SWC成熟率均低于健康组,SA发生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EEG检测结果分析[n(%)]
2.2 两组床边头颅B超检测结果分析 出生24h,窒息组Vs、Vm、Vd指标值高于健康组,RI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2h,窒息组Vs、Vm、RI指标值高于健康组,Vd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床边头颅B超检测结果分析
2.3 AEEG、头颅B超对窒息性脑损伤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 结合随访结局,窒息组90例患儿中脑损伤阳性29例,阴性61例,AEEG检测结果与随访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649,P<0.05),头颅B超检测结果与随访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579,P<0.05),联合检测结果与随访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68,P<0.05),见表3。
表3 AEEG、头颅B超对窒息性脑损伤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例)
2.4 AEEG、头颅B超对窒息性脑损伤诊断效能分析 AEEG与头颅B超联合诊断对窒息性脑损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AEEG、头颅B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AEEG、头颅B超对窒息性脑损伤诊断效能分析(%)
新生儿窒息指新生儿出生后无法建立正常呼吸的病症,是导致新生儿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多种原因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如产前的脐带绕颈、产中产程过长、产后呛奶等[9]。窒息发生后,新生儿随即表现出缺氧症状,出现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引起心脏、肺脏、胃肠等器官损伤,同时因为新生儿脑组织代谢旺盛,耗氧量高,对缺氧表现出高敏感度,会很快因窒息出现脑细胞坏死、组织水肿等病变,引发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水肿等疾病[10]。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死亡新生儿中约19%是由窒息引起的,在我国新生儿死亡原因中,窒息仅次于早产,位于第二位,同时在引发儿童智力残疾原因中,新生儿窒息是首要原因[11]。新生儿窒息引发的各种组织损伤为渐进性,尽早对窒息及因窒息导致的脑损伤进行诊断对减轻脑组织坏死、挽救神经系统非常重要。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主要使用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pH值,当新生儿出生1min或5min时,Apgar评分≤7分,pH<7.2即可诊断为轻度新生儿窒息,出生1min Apgar评分≤3分或5min Apgar评分≤5分,pH<7.0则可诊断为重度新生儿窒息,但Apgar评分具有一定主观性,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同时对因窒息导致的脑损伤诊断主要通过对新生儿窒息的评估及后续症状表现监测,容易延误病情[12]。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CT、MRI等逐步应用于新生儿窒息病症的诊断,但CT具有放射性,而MRI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具有一定局限性。AEEG是脑电图的简化模型,相对于传统脑电图,其对原始波形进行压缩整合,简化轨迹可以反映脑电活动电压信号情况,床旁头颅B超是一种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无创检查脑血管血流状况的方式,具有可床旁操作、无创伤、无辐射、经济实用的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AEEG结果中,窒息组患儿背景活动振幅正常率、SWC成熟率均低于健康组,SA发生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EEG可以用于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诊断,健康新生儿脑电波幅平稳,波谱带光滑,带宽正常连续,会有成熟的睡眠周期,当出现窒息时,脑组织出现损伤,波幅表现明显异常,上下边界幅值异于健康新生儿,表现出电活动抑制,觉醒—睡眠周期消失,同时脑损伤后有概率出现癫痫,AEEG则可表现出高波幅电活动,李莺等[13]通过研究指出,AEEG对新生儿窒息脑损伤具有一定诊断效能。床旁头颅B超结果显示,出生24h,窒息组Vs、Vm、Vd指标值高于健康组,RI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2h,窒息组Vs、Vm、RI指标值高于健康组,Vd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窒息新生儿床旁头颅B超指标有异常表现,新生儿大脑动脉是大脑血运重要途径,能够反映大脑氧气供应情况,在机体出现窒息缺氧情况初期,为保证脑组织正常血运,会增加血流量,降低动脉阻力指数,表现为Vs、Vm、Vd升高而RI降低,随着病情发展,当脑组织损伤过重出现血肿、出血等症状,则会导致舒张压下降,舒张期血流灌注减弱,阻力指数升高,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AEEG联合头颅B超对窒息性脑损伤的诊断结果与最终随访结局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要明显好于AEEG、头颅B超单独检测,与苏增玲等[14]、周轲等[15]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联合检测能够作为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的预测指标。
综上所述,窒息新生儿在AEEG及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中会有明显异常,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的诊断效能良好,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