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至巴彦淖尔市的狼山,西至阿拉善盟吉兰泰盐池,南至贺兰山麓,东至黄河边缘,总面积约135.2 平方公里,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
乌兰布和沙漠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叠加的原因,沙化、荒漠化日趋严重,逐渐形成了横跨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广大地区,以流动沙丘为主的大沙漠。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20世纪初,乌兰布和沙漠就跨过黄河进入内蒙古西部的另一座城市——乌海。2004年全国第二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乌海市的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达到1037 平方公里和368 平方公里。经过建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集中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大面积减少。到2019年全国第六次荒漠化、沙化监测时,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到803 平方公里和231 平方公里。在此期间,乌海市还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但从党和国家制定的生态建设长远目标看,包括对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在内的全国的防沙治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3年春季,连续发生的大范围沙尘暴,再次敲响了沙化、荒漠化治理警钟。进一步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沙化、荒漠化对华北、西北大部分国土生态安全的威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几十年防沙治沙的经验证明,对沙漠的治理必须将重点放在沙漠边缘,特别是沙漠前移的风口。基于这一科学实践,乌海市就成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重中之重。
从地理位置看,乌海地处乌兰布和、库布齐两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汇合点,沙漠与绿洲的过渡带。在地形构造上,它是一个一直延伸到乌兰布和的沙漠腹地,贺兰山与阴山之间面积约40 平方公里的巨大风口,是起源于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和蒙古国的沙尘暴刮向内地的必经之路和主要通道。
从乌兰布和沙漠对黄河的危害看,乌海是黄河由宁夏进入内蒙古,流经华北5省的入口。黄河同时穿越乌海和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穿越长度达105公里,由于大量流沙直接进入黄河,导致黄河泥沙含量急剧增加。据测算,乌兰布和沙漠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6000万吨,是单位长度内黄河水含沙量最大的地区,其中来自乌海段的泥沙占黄河内蒙古段全部泥沙含量的60%,致使黄河河床每年以平均1.5 毫米的速度不断淤高,给下游防凌防汛带来了巨大压力。
从乌海市的交通区位看,乌海是连接华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和拉萨的109、110 国道和包兰铁路全部经过乌海。乌兰布和沙漠已经逼近或越过3 条交通干线,部分地段在20世纪曾多次被流沙掩埋,交通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治理后的白独贵湾沙地秋景
从乌海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中的有利条件看,一是乌海有一条纵贯全市的黄河,为防沙治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二是乌海境内与黄河西岸乌兰布和沙漠断陷盆地风口相对处,有一条海拔标高在1600 米—2000 米、延长达100 公里的贺兰山系,呈南北走向平行屹立于黄河东岸,而且在山的东西两侧还分布着生命力极强的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群落,形成了一条阻挡乌兰布和沙漠东侵的自然地理屏障;三是乌海建市以来,举全市之力开展沙化、荒漠化的治理,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0.3%上升到现在的9.7%,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整套沙化、荒漠化的治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综合分析乌海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区位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从沙化、荒漠化治理的全局着眼,将乌海作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重点,既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又有投资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决定性意义。
就目前乌兰布和沙漠风口治理的情况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行政区划的限制。乌兰布和沙漠的主体、乌海荒漠化的源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乌海在其管辖范围内植树种草,只能缓解局部荒漠化程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乌兰布和沙漠对内地的侵袭,只治其标,不治其本。对乌海而言,要从源头上治理荒漠化,必须到黄河西岸的阿拉善盟境内进一步加大风口阻沙林带的宽度,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存在“鞭不能及”的问题。
二是投资方面的限制。目前,对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还没有专项资金。包括阿拉善盟在内的防沙治沙投资,主要来自国家正在实施的其他林业重点工程和地方财政的造林补贴,每亩投资标准只有200元—300 元,而且工程量极小,对在极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西北地区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是政策方面的限制。 在投资标准上,国家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投资标准不太合理,不论南方北方,自然立地条件好坏,完全整齐划一;在投资范围上,防沙治沙、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只对苗木进行补贴,而对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资;在投资集中度上,存在规划布局分散,重点不突出,工程资金“撒胡椒面”的问题。
四是决策共识方面的限制。整个社会,特别是决策机关和主管部门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方法及治理重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保护与建设、治理与开发等诸多问题之间的关系,需要经过更谨慎的思考与抉择,才能使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乃至整个防沙治沙工作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甘德尔山白独贵湾治理前
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事关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将治理重点集中在沙漠风口,事关沙漠治理的成效。必须对这一特殊地区制定特殊的政策,运用特殊的方式,采取特殊的措施,切实加快治理步伐。
一是将包括乌兰布和沙漠在内的我国所有沙漠、沙地的风口治理,列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十五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规划,进行专项治理。
二是以大工程带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国家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投资对沙漠风口地区给予倾斜。从西北地区风大沙多、干旱少雨的实际出发,提高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造林、抚育补贴标准。将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搬迁等项投资列入工程补贴范围。
三是科学规划、集中整治。将乌海作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龙头和突破点,重点予以扶持。在工程布局上,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与沙漠断陷带所形成的狭管对应区域,构筑3 条防线:在黄河西岸的乌海市乌达区和阿拉善盟境内,栽植一条宽3公里—5 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灌木林带,将地表流沙控制在黄河以西;在黄河东岸乌海境内,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条件,采取围栏封育和人工增加植被相结合的方式,对沿岸沙地进行全方位治理,同时对贺兰山和阴山余脉的原生植被实施封禁保护,形成一条纵贯乌海南北的生态地理屏障;进一步加大国土绿化力度,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乌海所有宜林地的全面绿化,最终形成覆盖乌海全境宽约30 公里、长约100 公里的绿色防护网。
四是彻底打破地区和行政区划限制。从全区、全国防沙治沙的大局着眼统一规划,相邻地区相互支持配合、联防联治,共同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持续快速发展。
五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乌兰布和沙漠风口治理。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农、林、牧、水、交通、国土、环保等部门互相协作、通力配合,相关项目向防沙治沙整合,集中力量打好乌兰布和沙漠风口治理攻坚战。
六是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沙治沙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身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积极性。坚持治理沙漠与经营沙漠,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沙草产业。
七是强化防沙治沙的科技支撑。大力推广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使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八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蒙古、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合作,全力加快乌兰布和沙漠风口治理速度。
治理后的甘德尔山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