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戊辰
史料记载,绍兴茶始于汉,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旺于宋元,明清时期更是越茶行天下。历史上,绍兴曾被称为中国的“茶都”。厚重底蕴赋予绍兴茶特有的文化气质,成就了绍兴茶驰名海内外的独特魅力。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浙东,以越州上”,盛赞绍兴茶。目前,浙江省绍兴市的6个区、县(市)中,有5 个被命名为“中国茶文化之乡”。
近年来,绍兴市传承千百年来厚植于本土的茶文化,融文化于产业,以文化驱动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绍兴茶产业品质、品牌、品位建设,加快新时代下“越茶行天下”步伐。
立足山水文化特质
坚持品质至上
绍兴“七山一水二分田”,会稽山、龙门山、四明山,鉴湖、浙东运河、曹娥江、浦阳江,共同绘就一幅山水相融的山水人文图景。好山、好水出好茶,绍兴立足山水文化特质,将优质、绿色、生态的山水文化内核贯穿于产茶制茶全过程,凸显绍兴品质之茶形象,擦亮茶与山水文脉相承底色。
新昌下岩贝茶园风光
承袭山水资源,建设优质产区。利用江南丘陵地形和丰沛水资源的山水地理优势,依托传统“越茶”产茶制茶优势区分布,高标准推进“美丽茶园”示范区建设,实现好茶出自好山、好水灌溉好茶。建成嵊州市三界省级茶叶示范区、柯桥区南部茶叶产业集聚区、诸暨市东白湖茶叶农业强镇等一大批产茶制茶基地。全市现有连片茶产业示范区71 个,优质产区总面积达60.67万亩,年产优质茶3.9万吨,产值38.3 亿元。
深耕传统理念,提升品质等级。宋代越州名茶平水日铸首开茶叶炒青制法先河。据《越言释》记载:“今之撮泡茶,然在宋时有之,且自吴越人始之,按炒青之名,已见于陆诗。”绍兴秉承上乘源自手造理念,利用炒茶技能比武引导带动,传承发展绍兴传统技法炒茶。其中,嵊州连续22年举办炒茶大赛,本地炒茶师队伍不断壮大,仅嵊州本地炒茶能手就有11 万余名,有着“龙井茶、嵊州炒”的美誉。
突出生态内核,驱动绿色生产。以优质、绿色、生态为内核的山水文化为牵引,推进茶叶生产、制造全链条安全化、生态化。在全市农资经营店开设茶树用药专柜,建立高毒限用农药经营档案,规范使用农药;推广绿色技术,鼓励使用绿色防控设施。目前,全市28 家生态茶园均被确定为种植业省级“五园创建”示范基地,39 家规模茶园产品质量达到有机食品茶叶质量标准。
依托历史文化承载
坚持品牌复兴
绍兴茶自汉始至今,在中华茶叶史中占据独特地位,由日铸茶、瑞龙茶等为品牌代表的绍兴茶,成为中国茶叶品牌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欧阳修《归田录》中称“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明代,“兰雪”之名盛行京师,达官贵人,非“兰雪”不饮;清康熙帝甚爱日铸茶,地方官员在日铸岭上内辟“御茶湾”专门进贡;民国时期,泉岗辉白茶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
绍兴以历史悠久的品牌文化为使命承载,坚守初心、坚定不移走品牌复兴发展之路,重现绍兴茶历史光辉。目前,全市已有大佛龙井、平水日铸、越乡龙井、觉农舜毫、泉岗辉白等共18 种国内外知名茶叶品牌。
大宗茶乘坐式机械化采收
借力文化优势,复兴历史品牌。南宋高似孙著《刻录》载:“越产之擅名者,有会稽之日铸茶,山阴之卧龙茶,诸暨之石笕茶。”日铸茶、卧龙茶、石笕茶均成名于宋朝,并被列为朝廷贡品;泉岗辉白茶在清朝同治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绍兴借助历史名茶优势,先后复兴泉岗辉白、觉农舜毫、平水日铸、大佛龙井等历史名品,将传统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在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历届榜单中始终位居前列,平水日铸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觉农舜毫获评国际名茶金奖,泉岗辉白曾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茶。
坚持品牌外拓,重振珠茶辉煌。绍兴珠茶是中国最早出口的商品之一。18世纪初,平水珠茶以“熙春”“贡熙”之名风靡世界茶坛,茶价与珠宝相当,被誉为“绿色珍珠”。1843年至1894年,中国向西方平均每年出口20 万担平水珠茶,最高达25万担,为我国绿茶出口世界开启了新纪元。近年来,绍兴坚持利用外销历史上的品牌优势,巩固摩洛哥等传统非洲市场,开拓北美、欧洲等新兴高端市场。2023年,绍兴全市茶叶出口量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远销53 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标准管理,坚守制茶初心。明代刘基称“绍兴之地多美茶”;苏辙诗云“冬后茶芽麦粒粗,磨转春雷飞白雪”。绍兴历来对制茶品质要求严格,这也成为“越茶”名品迭出的核心要素。绍兴市坚守品质制茶初心,以品牌统一管理、品质统一规范为路径,推进区域公共品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先进化。柯桥区以“平水日铸” 商标许可管理为抓手,按质量等级区分茶名,实现对产品质量高效监管。嵊州市采用“越乡+企业商标模式”对龙井茶品牌进行整合,目前约四分之三的龙井茶企业品牌已整合至“越乡”品牌旗下。
发挥艺术文化优势
坚持品位活茶
诸暨春风十里小镇茶园
精致,是绍兴茶的文化精髓,在与山水、人文元素交融中,绍兴形成独具地方辨识度的特质茶文化。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盛赞“越瓷青而茶色绿”;明代徐渭《煎茶七类》助推高雅饮茶文化走向寻常巷陌;明末清初张岱吃茶考究,是一位精于辨茶、识水和茶艺鉴赏的行家,自称“茶淫橘虐”;民国初年,绍兴“适庐”茶室是中国当时最早拥有雅座和平湖调演出的茶馆。这些无不体现出绍兴茶文化一脉相传的精致肌理。
融合艺术元素,打造精致越茶。以文化艺术元素为载体,糅合越剧、书法、禅宗、民俗等绍兴特质文化元素,借助各类茶事活动,将“精致越茶”理念推出绍兴,走向世界。如,创作“双越飘香”(越剧)、“日铸茶传奇”(莲花落)等传统戏曲剧目,多次在国内外高规格茶事活动中亮相;续办有着千年历史的新昌茶祭大典,并面向公众开放;每年举办中国(绍兴)茶叶博览会,2023年主题为“绍兴茶一壶饮尽江南风雅”;在书法圣地兰亭举行全国规模的兰亭茶叙艺术节等。
挖掘诗词文化,激活唐诗之路。在绍兴,不仅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一部全唐诗、半部在鉴湖”之说,更有“全唐诗一部、无茶不成书”美誉;南宋绍兴诗人陆游更是留下近300 首茶诗。为了让“浙东唐诗之路”重现历史光彩,绍兴注重发掘诗词文化元素,先后推出日铸御茶游、山水诗画游、辉白贡茶游等10 条“茶诗游线”。柯桥区御茶古道·日铸茶文化旅游线路和新昌县禅茶休闲养生之旅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全市27 家市级美丽茶园全部开通休闲观光业务。
开展文化研究,传承创新发展。擦亮绍兴“品质茶都”“茶道之源”“文化茶乡”等金字招牌,推动绍兴茶文化薪火相传、持续发展。先后成立市、县两级茶文化研究会,编印出版《绍兴茶文化》《天姥茶话》《越地茶情》等书籍;兴建越茶博物馆、诸暨茶博馆、越红博物馆、嵊州市茶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地标;举办茶文化征文、茶艺大赛、茶研学游、茶文化进学校社区等活动,有力推进了绍兴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