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广琴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 30014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据统计,2019 年我国新增脑卒中患者394 万例,死亡219 万例,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十分艰巨[1]。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由于人体脑组织的生理结构较特殊,高达55%~75%的患者治疗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3]。此类患者因活动受限,血容量减少,血液黏滞度增高,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发生风险较高。一旦发生LEDVT,可导致患者下肢出现永久性损伤,严重阻碍其下肢功能恢复,因此积极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LEDVT 的发生至关重要[4]。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一种新型血栓机械预防装置,通过对下肢局部进行有序、反复压迫和松弛,能够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及淋巴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液淤积,从而达到预防LEDVT 的目的[5]。下肢持续被动活动仪是一种新型下肢康复仪器,主要通过模拟人体运动预防下肢肌肉萎缩,从而促进下肢功能恢复[6]。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下肢持续被动活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LEDVT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4~75 岁,平均(58.41±5.46)岁;Brunnstrom 偏瘫分期:Ⅱ期22 例,Ⅲ期21 例;疾病类型:脑梗死30 例,脑出血13 例;偏瘫部位:左侧24 例,右侧19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16 例;年龄42~76 岁,平均(58.69±5.72)岁;Brunnstrom 偏瘫分期:Ⅱ期23 例,Ⅲ期20 例;疾病类型:脑梗死32 例,脑出血11 例;偏瘫部位:左侧22 例,右侧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脑卒中[7];病情处于恢复期;伴有单侧肢体偏瘫;无言语沟通障碍;无气压治疗禁忌证;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骨关节病变、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疾病;其他原因导致的偏瘫;既往有血栓病史;入组前已存在LEDVT;下肢皮肤完整性受损;对功能锻炼不耐受;严重认知功能异常。
对照组给予常规LEDVT 预防干预。护理人员耐心介绍患者脑卒中偏瘫后LEDVT 发生机制、危害性及防范要点,使患者提高警惕,从而使积极配合预防工作;患者卧床期间帮助患者摆好体位,使其处于良好的功能位,每2 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 次,为患者按摩患肢,从近端按摩至远端,控制好力度,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活动,直至恢复自主活动。待患者神志清楚后,鼓励患者早日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以防止患肢发生肌肉萎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下肢持续被动活动预防干预。(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告知患者仪器治疗的目的及意义,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使患者伸直下肢,采用AirPro-2000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择适宜的压力套筒套在患者下肢部位,妥善固定避免松动、脱落,调节压力值为50~110 mmHg(1 mmHg=0.133 kPa),由下至上有序对患肢进行反复充气、放气,脉冲持续时间为3 s,充气间隔时间为20 s,治疗期间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反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压力参数,使患者肢体维持在最佳舒适度。15 min/次,3 次/d。(2)下肢持续被动活动干预。告知患者仪器治疗的目的及意义,防止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置于下肢关节康复器(杭州正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YTK-C 型)上,调整患肢外展15°~30°,妥善固定后启动仪器,初期从最小角度开始,屈髋、屈膝各20 min,2 次/d。患者能耐受后,每2 天增加活动角度10°,直至运动角度达到90°。
两组均持续干预10 d。
(1)凝血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2)下肢肿胀及LEDVT 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下肢肿胀、LEDVT 发生情况。若下肢皮肤紧绷、手按压胫前处或下肢踝部,按压处有明显的皮肤凹陷,且长时间不恢复表示下肢水肿。LEDVT 采用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进行确诊,彩超结果示血管腔内出现低回声,管腔明显增宽,血栓处出现充盈缺损,无血流信号等表示发生LEDVT[8]。(3)下肢功能:采用简化的Fugl-Meyer 评定量表下肢部分[9]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功能情况,共7 个项目17 个条目,即有无反射活动(2 个条目)、屈肌协同运动(3 个条目)、伸肌协同运动(4 个条目)、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2 个条目)、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2 个条目)、反射亢进(1 个条目)、协调能力和速度(3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2 分计分,总分34 分,下肢功能与分值呈正相关。
观察组PT、APTT 水平高于对照组,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 为凝血酶原时间,FIB 为纤维蛋白原
组别 例数 APTT(s) PT(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31.42±3.55 38.32±4.44a 12.43±2.46 18.43±2.62a对照组 43 31.64±3.62 36.12±5.58a 12.41±2.34 16.47±2.44a t 0.443 9.905 0.369 7.004 P 0.684 0.002 0.713 0.008组别 例数 FIB(g/L)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4.54±0.36 2.57±0.29a对照组 43 4.53±0.31 3.19±0.43a t 0.392 4.939 P 0.531 0.026
观察组下肢肿胀及LE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肿胀及LEDVT发生率比较 [例(%)]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功能比较(分,±s)
表3 两组下肢功能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43 17.89±2.13 23.84±1.78 7.277 <0.001对照组 43 17.95±2.38 21.16±1.84 5.392 <0.001 t-1.111 -2.440 P 0.270 0.017
LEDVT 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5%,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许多不便[10]。以往常规LEDVT 预防干预以下肢保暖、良肢位摆放、定期体位更换、静脉穿刺血管保护等为主,安全性虽较高,但预防效果有局限。而抗凝药物干预虽能够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但用药安全性较低,易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LEDVT 预防干预方式至关重要[11]。随着LEDVT 预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预防手段越来越受临床青睐[12]。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属于机械预防手段,主要应用脉动气流实现类似肌肉收缩、舒张的效果,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下肢淤血排空,发挥抗血栓作用[13]。刘立雄等[14]研究证实,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预防干预同时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经过多腔气囊反复充气、放气,能够有效抑制患者凝血因子黏附聚集,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患肢肿胀发生率、LEDVT 发生率。葛学玲等[15]研究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组织早期可塑性较高,此时给予早期康复活动干预,能够加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代偿与重组的发生,缓解偏瘫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传统康复活动一般由患者主动或家属被动协助为主,力度及时间难以控制,难以保障整体活动效果[16]。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是一种新型运动疗法,采用机械和电子装置帮助患者持续性被动活动,能够有效刺激患肢外周神经,改善关节周围血液,解除患肢痉挛状态[17]。既往研究证实,下肢持续被动活动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LEDVT 及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下肢肿胀及LE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下肢持续被动活动预防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血栓预防及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替代传统人工按摩,从远端至近端循环、均匀按压患者下肢,能够有效改善血凝状态,避免高凝血因子在血管壁凝集,从而减少肢体肿胀、LEDVT 的发生。同时配合下肢持续被动活动,能够长时间维持下肢关节活动度,进一步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改善患者下肢肌肉挛缩症状,加快患者下肢关节软骨、肌腱等组织的修复,从而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下肢持续被动活动预防干预,能够充分叠加抗血栓作用机制,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防止下肢肿胀及LEDVT 的发生,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