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法结合新型颈椎牵引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的效果

2024-03-12 12:18徐俊刘余余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4年3期
关键词:曲度生理颈椎

徐俊,刘余余(通信作者)

贵溪市中医院 (江西鹰潭 335400)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为颈椎病患者的早期器质性改变,多因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引起,可导致颈椎间盘、韧带、关节突发生相应改变,引发颈椎正常生理运动及曲度改变[1]。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会引起患者颈部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引发颈椎病,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学习造成严重影响[2]。现阶段,临床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多采用传统手法结合牵引治疗,但因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种类多样,传统牵引难以满足个体化治疗需求[3]。新型颈椎牵引枕可根据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满足患者不同高度需求,具有经济及易推广的优点[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手法结合新型颈椎牵引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23~56 岁,平均(39.66±3.18)岁;疾病类型:颈椎生理曲度变小13 例,曲度反弓5 例,曲度变直7 例。试验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24~55 岁,平均(39.73±3.20)岁;疾病类型:颈椎生理曲度变小12 例,曲度反弓4 例,曲度变直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发病时间<6 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有颈椎外伤史,颈椎失稳;有溃疡病史;合并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法结合传统颈椎牵引治疗:对患者的颈部做捏、拿、推、揉、点、按等肌肉松弛理筋手法及牵引手法,以放松患者的颈肩部肌肉,30 min/次,1 次/d;并实施颈椎整脊手法复位,隔日1 次。

试验组实施传统手法结合新型颈椎牵引枕治疗:传统手法同对照组,手法治疗后嘱患者以新型牵引枕为颈部支撑卧床休息,松颈肩部肌肉,30 min/次,1 次/d,并给予颈椎整脊手法复位,隔日1 次。新型牵引枕包括2 个升降杆,可根据情况调节前后方向滑动,达到拉伸肌肉作用,且可多项调节,以符合患者需求;通过旋转调节螺旋升降体调节杆控制升降杆的升降,对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调节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在调节杆滑动轨道上的滑动,调节升降杆的前后向位置。

两组均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治疗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orden 测量C 值在正常范围,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orden 测量C 值明显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好转)、有效(症状好转,Borden 测量C 值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无效(症状仍存在或加重,Borden 测量C 值和颈椎生理曲度无变化)[5],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Borden 生理曲度测量值:治疗前后,于颈椎达标准侧位时(下颌角高度平第二椎体下缘)取颈椎侧位片,使用Borden 测量法测量,自枢椎齿突后上缘至C7椎体后下缘画一连线为A 线,沿颈椎各椎体后缘画一连线为B 线,在A、B 线最宽处垂交线为C 线,C 线长度为颈曲值,比较两组Borden 测量C 值。(3)功能障碍: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6]评估,包括10 项内容,每项0 ~5 分,总分50 分,分值越高表示颈部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

2.2 两组Borden 生理曲度测量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Borden 测量C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orden 测量C 值均比治疗前高,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orden 生理曲度测量值比较(mm,±s)

表2 两组Borden 生理曲度测量值比较(mm,±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25 4.52±1.10 6.10±1.15 4.964 0.000试验组 25 4.47±1.08 9.53±1.10 16.412 0.000 t 0.162 10.777 P 0.872 0.000

2.3 两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 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DI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NDI 评分比较(分,±s)

注:NDI 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25 37.62±3.65 18.20±2.69 21.415 0.000试验组 25 37.05±3.88 14.11±2.73 24.177 0.000 t 0.535 5.336 P 0.595 0.000

3 讨论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源于椎间盘早期退变及颈椎内外应力平衡失调,发病原因与长时间伏案工作、打游戏、玩手机及工作紧张等有关,患者可出现颈部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因此,对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实施必要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传统手法结合牵引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常用方法,可有效放松颈肩部肌肉,纠正颈椎曲度异常,并有研究采用传统手法结合牵引治疗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应用中获益[9]。但因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存在差异,牵引角度、体位难以达到统一标准,传统的牵引疗法并不能有效针对个体实施牵引方案,难以满足个体需求,临床应用存在局限[10-11]。新型颈椎牵引枕可根据不同患者疾病和影像学特点制定适宜的牵引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调节牵引枕高度,满足患者的侧屈角度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及科学的颈椎牵引治疗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Borden 测量C 值比对照组高,NDI 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采用传统手法结合新型颈椎牵引枕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生理曲度及颈部功能。分析原因为,新型颈椎牵引枕根据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不同,对牵引枕的高度进行调节,并可双侧调节不同高度,以满足部分患者的侧屈角度治疗,若双侧不平衡,则可通过对双侧调节杆调节来达到所需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颈椎牵引治疗方案[12];同时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在接受传统手法治疗后,卧床休息使用新型颈椎牵引枕为颈部支撑,达到延续性治疗目的,不仅松解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痉挛及粘连,纠正椎间关节紊乱,并可有效调节颈椎生理曲度,平衡椎间应力,解除神经根及血管的压迫,改善神经系统反射功能及血液循环,恢复颈椎的基本形态结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促使颈椎各功能保持稳定状态,继而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的颈部功能[13-14];此外,新型颈椎牵引枕有效解决传统牵引的单一现状,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多向调节对应的高度,使患者享受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颈部功能[15]。

综上所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传统手法结合新型颈椎牵引枕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部功能。

猜你喜欢
曲度生理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颈椎不宜太直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