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芸,周宬玥,姚 奇,蔡和平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感冒大多为外感淫邪引起肺卫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也伴有头疼、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四季皆可发病,春冬常见,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并发症。随着我国大力发展中医,中成药在感冒治疗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儿童免疫力低,是易患感冒的特殊群体,中成药以其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青睐。
现阶段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很多,症状不同,治法也有所差异,需要进行辨证论治[1],根据外感邪气不同可分为风邪、暑邪、湿邪和燥邪,以风邪为主; 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又可分为虚症和实证。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种类繁多,组方用药也各具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儿童医院该类中成药应用现状,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 对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帮助。
1.1 资料来源 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中成药目录中说明书“主治与功能” 中含有“解表、解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的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将剂型不同但组方成分一致者合并录入,作为同一张处方,同时将“生石膏” “石膏” 统一为“石膏”,“黄芩苷” “黄芩” 统一为“黄芩”。随机抽取2021 年6 月1 日至2022 年3 月31 日1 000张相关门诊处方,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1.2 数据录入和分析 由2 名研究人员将符合标准的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按说明书记载的品名、规格、剂型、功能主治、处方组成等信息输入Excel 软件表格中,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由第3 名研究人员进行审核校对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2.1 证型和类型 共有53 种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将组方成分相同者合并后得到48 种(如小儿柴桂颗粒和小儿柴桂口服液虽然剂型不同,但成分相同,故计为同一种);证型有5 种,可分为10 个类型,具体见表1~2。
表1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证型分布
表2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类型分布
2.2 中药使用频次 48 种中成药中使用频次排名前10 位的中药依次为黄芩、连翘、甘草、金银花、石膏、板蓝根、人工牛黄、苦杏仁、柴胡、大黄,具体见图1。
图1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所用中药使用频次分布(排名前10 位)
2.3 中药性味归经 48 种中成药中苦、甘、辛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 寒性药应用最多,温、平、凉性药次之; 入肺、胃、心经者占前3 位,具体见表3~4。
表3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所用中药性味分布
表4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所用中药归经分布
2.4 组方规律 在48 种中成药中筛选风热感冒类中药进行组方分析,支持度设为6,选择“用药模式”,得到7 组高频组合; 置信度设为0.6,选择“规则分析”,得到9 条关联规则,具体见表5~6 和图2。
图2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风热感冒类) 用药配伍模式网络图
表5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风热感冒类) 用药模式分析结果
表6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风热感冒类)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2.5 核心组合、潜在新方组合 根据相关中成药组成,设置相关度为7,惩罚度为2,通过聚类分析提取2 个核心组合,每个3 组,具体见表7~8 和图3。
图3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风热感冒类) 潜在新方组合网络图
表7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风热感冒类) 核心组合
表8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风热感冒类) 潜在新方组合
2.6 含有毒药材中成药 48 种中成药中15 种含有毒药材,具体见表9。
表9 含有毒药材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分布
2.7 不合理处方 共有72 张,总不合理率为7.2%,具体见表10。
表10 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布
儿童感冒大多以风热感冒为主[2],可分为3 种证候,即风瘟犯表证、瘟毒郁肺证、毒犯肺胃证[3],其中风热感冒以发热、恶风、汗泄不畅为主证,治法多为清解、治疗里热的清热解毒类药物[4],其次为解除六淫病邪侵袭肌表的解表类药物,再次为止咳、平喘为主并结合理气、化痰药物组合而成的止咳类药物。
本研究发现,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中使用频次排名前4 位的中药为黄芩、连翘、甘草、金银花,其中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之功,有着抗菌、抗病毒活性[5];连翘、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功效,两者配伍可治疗外感风热和温病初期诸症; 甘草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其所含的甘草酸可作为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活性成分[6]。同时,组方性味以寒、温、平性和苦、甘、辛味为主,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但脏腑娇嫩,经脉未盛,易淫邪犯体,寒性属阴,有清热解邪之效; 温性属阳,有清寒温中补虚之效; 平性则指药物偏性缓和[7]; 苦味有清热泻火作用,甘味可补虚止痛,缓和药性,辛味有发散风寒行气行血之功;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感冒大多发于表与肺,故相关治疗药物大多归肺经;儿童脾胃功能尚未成熟,外感风邪时常伴有脾失运化脘腹胀满等症状,可用归胃经、脾经的药物调和; 儿童感冒为热证,时常伴有心火亢盛、失眠哭闹等证,使用归心经的药物可达清心安神之功[8]。
在48 张治疗儿童感冒类中成药处方中,涉及风热感冒的占39 张,排位前三的用药模式分别为金银花-连翘、黄芩-金银花、黄芩-连翘,充分体现了清热解表药物的配伍模式,与风热感冒治则符合,再采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得到3 种潜在新方组合,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另外,含有毒成分的相关中成药达14 种,虽然其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但儿童机体娇嫩,长期或超剂量服用会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时需慎重[9]。
对相关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时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复给药。《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共识报告》[10-11]提到,重复用药常见的有4 种情况,分别为适应症重复、组方药味重复、同一功效类别重复、特殊组分的重复(毒性、烈性饮片和化学药物)。然而,大多儿童用中成药的说明书存在信息缺失,如用法用量不清,安全性信息缺乏等[12-13],重复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同时用药品种过多会也会加重经济负担,需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