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婵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0)
我国于2019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强调林地资源结构转型应用,重点国有林区身先士卒,依托现有林地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通过林下种植、养殖、景观资源应用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林下经济竞争力。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选择重点国有林区分析林下经济竞争力,既可了解林区资源开发状态,还能够分析现有的不足。
自我国20 世纪末期开始全面禁伐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迅速,广西地区重点国有林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9 年林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00 亿元以上,占据整体林产业总值的60%左右,截至2022 年底增长到400 亿元左右,林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包括种植、采集、旅游开发等,不同林区结合自身的资源分布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林下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通过林下经济竞争力评价,能够了解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影响要素[1]。本文重点研究高峰林场的林下经济竞争力,对比同地区的其他林场,建立林下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从横向角度和纵向角度进行林场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研究对象主要位于广西地区,数据提取自《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由于目前对林下经济竞争力评价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且评价指标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因此,建立多指标评价模型,使用熵值法提取影响林下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作为林下经济转型发展与结构升级的竞争力影响因素,通过指标的权重分析评级各影响因素的大小。基于熵值法的应用,熵值越高,则表明信息越无序,则信息的效用越低,权重则越小。在指标构建过程中,应用极值法进行数据的处理,测算数据比例后,计算熵值,得到权重,最终根据权重数值,得到竞争力水平[2]。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需要结合林下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将支持要素、直接影响要素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林下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林下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竞争力水平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基本要素(林业资源面积、投资金额、人员投入)、区域发展水平(生产总值、旅游开发、人均工资)、产业支持(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产值、制造业产值、休闲服务产值、资源产值、畜牧产值)、政府支持(产业占比、国家投资、政策保障)。基于林业林下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消费者情况、政策及相关指标,分析林下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对比各指标所占权重,权重越高,则影响因素越高,竞争力要素越强。
利用熵值法处理相关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各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权重占比如表1 所示。
表1 各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权重占比
基于对各林区经济产业竞争的权重分析,派阳山林场林下经济竞争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东门林场的林下经济竞争力呈现出波动变化,先降低后增长。三门江林场与高峰林场的林下经济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状态,但三门江林场在2021 年内有所降低,高峰林场的权重比值较大,且增长幅度较多。因此,通过综合对比发现,高峰林场更加稳定。
综合分析广西各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情况,横向比较各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其中高峰林场的经济竞争力最为突出,按照综合实力排名,高峰林场林下经济竞争力高于派阳山林场,派阳山林场林下经济竞争力高于三门江林场,三门江林场林下经济竞争力高于东门林场。高峰林场的林下经济竞争力最为突出,远远高于派阳山林场,其他林区的竞争力差异在0.15 以内,总体竞争力比较弱。分析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高峰林场的总体规模比较大,林下资源更为丰富,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养殖业、采集业等规模上,均比其他林区较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比较其他林区而言,派阳山林场、东门林场、三门江林场的规模均比较小,综合竞争实力比较弱,产业资源并不丰富,所处地区主要为山区,劳动力资源较少,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较为薄弱[3]。因此,分析横向数据对比结果,高峰林场的林喜爱竞争力最高,竞争优势明显。
从纵向角度进行分析,4 个林区的林下经济产业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除高峰林场以外,其他3 个林区均在某个时间段内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派阳山林场目前仍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竞争力呈现出波动差异变化,稳定性较差。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高峰林场的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经济体量较大,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产业竞争力稳定。派阳山林场、东门林场、三门江林场三个林区规模较小,林区改革发展较慢,产业结构仍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稳定性比较差。因此,对比而言,高峰林场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发展指标比较稳定。
为了解各指标要素对各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各林区基本要素、区域发展水平、产业支持、政府支持权重分值占比,通过权重可以看出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各林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各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二级指标得分如表2 所示。
表2 各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二级指标得分
从横向角度分析各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指标影响因素权重,派阳山林场的基本要素得分比较高,产业支持得分比较低,区域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要素占比适中,产业支持是影响派阳山林场林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东门林场的基本要素得分最高,区域发展水平得分比较低,产业支持和政府支持指标得分适中,影响东门林场林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区域发展水平,三门江林场的各权重横向对比结果与东门林场相同,区域发展水平是制约林下经济竞争力增长的主要因素。高峰林场产业支持权重指标得分比较高,但政府支持权重得分比较低,政府支持成为高峰林场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4]。因此,高峰林场的林下经济发展指标权重均比较高,表明高峰林场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
从纵向角度分析各林区林下经济的影响因素,基本要素权重占比中,高峰林场的得分最高,东门林场的得分最低,在基本要素中,高峰林场林下经济竞争力最高,三门江林场的林下竞争力最低。就区域发展水平而言,东门林场的区域发展水平权重得分最低,高峰林场的区域发展水平权重得分最高。高峰林场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竞争力较高。就产业支持而言,高峰林场的产业支持程度较高,竞争力较高。就政府支持而言,东门林场的政府支持权重得分最低,高峰林场政府支持权重得分最高,相比较其他林区而言,高峰林场的林下经济发展政府支持力度较高,是林场始终保持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基本要素是影响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必须加大林区资源保护,维持林业资源面积的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做好林区资源的防护工作,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依托。林区资源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保护林区资源能够发展区域经济,使得林下产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相关部门除考虑增加资金投入和人力保障之外,也要协调森林资源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林区资源保护和开发机制。林区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且资源长期处于不断开发过程中,因快速发展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则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影响林下经济的发展,使得林下经济竞争力变薄弱。就目前而言,广地地区在提升林下经济竞争力过程中,亟需建立健全的林业资源保护体系,维持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维护林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资金投入上以公共财物为主,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在人力资源投入上,确保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在林区林下经济发展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通过权重得分分析,区域发展水平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发展水平指标中包括生产总值、旅游开发、人均工资,是林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首先,在促进区域发展水平提升时,各级政府及林区管理部门之间应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促进地方经济与林下经济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建立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例如,在促进林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各地方可以通过培训林下经济特色产品,挖掘特色产品市场。同时,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扶持农户的林下经济发展活动,鼓励当地居民从事非林活动,自主创业。例如,利用林区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居民通过提供衣食住行等相关的服务,能够获取额外的收入。在林区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种植新型的经济林,种植药材等,也能够促进区域生产总值的开发。林区通过旅游开发、经济融合、产业发展,能够提升林下经济竞争力[5]。
各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存在差异,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广西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促进林区经济的平衡发展,逐步减少了对高峰林场的政策支持,而其他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增加。不同林区的森工企业在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现有的环境和政策条件,明确资源和经济条件的空间范围,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人才、市场主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情形下,确保经济要素与林区资源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并发挥林下产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林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将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药材种植等新兴产业引入林下经济体系,有助于提升林下经济的收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林区发展过程中,要促进农业的多元化,通过推动农业种植模式,能够增加林下经济的产出。例如,组织当地农户种植果树、蔬菜、草药等,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均可提高农民收入来源和经济发展效益。此外,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建立品牌,通过优质产品的品牌化,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改善销售状况,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林下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资金要素、发展要素、产业要素、政策要素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建立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评价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进一步了解林区林下产业发展形态。各林区之间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状态,区域发展水平、资金、政策、产业结构均是影响林区林下经济竞争力的要素,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对应的措施,重点解决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