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坤
(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管理处,北京 101100)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园林养护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植物生长不均匀、水资源浪费、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园林养护管理方式往往依赖于经验和一般性的方法,无法满足不同植物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个性化需求,急需引入更加科学、智能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应对园林养护管理中的各种挑战,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策略,旨在提高园林养护的效率、降低资源浪费、促进生态平衡[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园林养护中的应用,以期为城市园林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和可持续的管理方案。
园林养护是保持和提升园林景观质量的关键活动,它涵盖了对植物、土壤、水体、设施以及其他园林要素的综合管理,以下是园林养护的基本要求。
(1)植物健康管理。定期进行适度的修剪,包括清除死枝、病叶、过密枝条,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通风,对园林内的植物进行巡查,发现病虫害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并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有机或无机肥料,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2)土壤管理。需要定期进行土壤松散,促进土壤通气透水性,有助于根系生长,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施用有机质和肥料,确保植物获取足够的养分。
(3)水体管理。需要实际制定科学的浇水计划,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季节进行合理浇水,避免过度或不足,并定期清理水池、喷泉等水体,防止水体污染和滋生藻类。
(4)设施维护。针对园林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管理与维护,重点对园林设施,如亭子、座椅、照明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结构安全,维持整体美观,在该过程中及时修复和更换破损或老化的设施,保障园区的整体品质。
(5)景观照明管理。在景观照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园区的照明系统,确保照明设备正常运作,提高夜间景观效果,尽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设计合理的照明方案,降低能源消耗[2]。
(6)生态系统平衡。可以在园林内通过引入原生植物、生态走廊等手段,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降低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7)定期巡查与监测。制订定期巡查计划,对植物、土壤、水体等关键要素进行系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使用现代监测工具,如传感器、监测器等,提高养护效率和准确性,在该过程中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园林养护,增强居民对绿化的认同感,要在园区设置信息牌、展示板,向公众普及生态知识,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病虫害防治在园林养护管理中确实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点,不同的植物容易受到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威胁,因此需要差异化的生态友好防治方法,而一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植物,并且在城市园区,对农药使用有严格的法规和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替代的生态友好手段,如生物防治和有机防治。病虫害在早期阶段难以察觉,特别是微小的害虫和病菌,因此监测工作难度较大,切实有效的早期预警需要高度的准确性,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但对于某些病虫害,准确的早期预警技术仍在研发中。一方面,现阶段大部分园林养护中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尤其是化学农药,对益虫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并且有些植物依赖益虫进行授粉和传播花粉,过度的病虫害防治损害这种生态关系,实际病虫害防治阶段内,部分害虫和病菌产生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导致农药效果降低,且植物对某些病虫害具有天然的抗性,但如何有效利用这种抗性,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3]。另一方面,无差别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寻找更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方法,且考虑到园林内通常包含多样化的植物,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病虫害抵抗性各不相同,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微气候条件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管理策略。
土壤养分管理是园林养护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方面,涉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园区内种植了多种植物,它们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差异,如何平衡不同植物的需求是一个挑战,并且土壤中养分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富集了某些养分,而有些地方缺乏。首先,强降雨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被冲刷,特别是在缺乏植被覆盖的区域,过度灌溉也导致养分的流失,特别是水溶性的养分,在实际管理阶段,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需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的生长阶段、土壤状况和气象条件,需要全面的信息和专业的知识,并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以满足植物的不同生长需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次,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调节土壤的pH 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酸性雨水对土壤的pH 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节[4]。最后,目前现有的园林养护管理中所采取的土壤养分管理方法应用过程中,有机质的分解会释放养分,但分解速度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对土壤的改良有益,但过量的添加导致有机物的积累和对土壤结构的不利影响,并且实际的养分的流动与土壤水分有关,因此在水分管理和养分管理上需要协调,避免因为水分不足或过剩而影响养分的有效利用,干旱和水涝条件下植物的养分吸收受到限制,需要合理管理水分以维护土壤养分的稳定性。
园林养护管理中进行的水体维护具体包括湖泊、喷泉、小溪等水体的维护,实际的维护管理过程中,由于园林养护管理方法的限制,水体容易受到园区内的人为污染、废弃物、落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质下降,并且养分过剩引发水体中藻类爆发,影响水质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首先,长时间不清理水体底部的杂物导致水体底泥堆积,影响水中氧气的供应,如喷泉、水泵等设备的维护需要专业人员,一旦出现故障,影响整个水体循环系统。其次,水生植物过度繁茂阻碍水体循环,影响水体的美观和生态平衡,且由于水生植物寿命有限,周期性更替和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长时间的沉淀会导致水体淤积,影响水深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园区内的建设、植被覆盖减少等因素导致水体中泥沙的增加,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泥沙进入水体[5]。最后,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如引入的外来物种、过度捕捞等,并且不同水生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需要得到维护,以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除此之外,季节变化和气温升高导致水体温度波动,对水体中的生物和水质产生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实际的应用往往需要人工手段进行水体温度的调控,且该过程需要投入较大的管理成本。
个性化施肥管理计划是精细化管理在园林养护中的重要应用,通过根据不同植物和土壤条件的特点,定制化合理的施肥方案,以提高植物养分吸收效率、促进健康生长,实际管理阶段需要在园区内不同位置采集土壤样品,覆盖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区域,并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土壤分析,包括养分含量、土壤质地、酸碱度等指标。一方面,可以根据园区内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评估它们的不同养分需求,在该过程中积极考虑环境因素(气温、湿度、光照等)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并结合土壤测试的结果,精确计算每个生长区域植物所需的养分,并制定定量施肥计划,从而根据植物的生长节律和需求变化,合理安排施肥的频率,避免过量施肥。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精细调配肥料成分,防止某些养分过剩,影响土壤质量,在养护管理阶段通过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自然抵抗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更环保的养护管理。此外,个性化施肥管理计划的应用与实施需要养护管理人员具有园林养护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园林养护过程中需要为员工提供培训,使园林养护人员掌握个性化施肥管理的理念和技能,培养园林养护团队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执行个性化施肥计划。通过采用个性化施肥管理计划,园林养护可以更有效地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定制化灌溉系统是精细化管理在园林养护中的关键策略,通过合理设计和智能控制,实现对植物的个性化水分供应,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尽减少浪费问题的发生,图1 为园林养护灌溉系统。具体而言,需要在园区内不同地点布设土壤湿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的变化,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种类和需水特点,评估其不同阶段的水分需求,并考虑天气、气温和湿度等气象因素,调整植物的水分需求评估。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灌溉计划,根据需水量进行精确施水,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针对园区内地形的不同,合理规划灌溉系统,确保水分均匀分布。此外,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自然降水,用于园区内的灌溉,并选择适合不同植物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了提升灌溉效果,可以考虑采用土壤覆盖、植物覆盖等手段,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园林养护中所采集的数据需要进行记录与保存,并将气象数据整合到灌溉系统中,实现对气候变化的实时响应,实际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灵活调整灌溉策略,确保植物在不同环境下获得足够的水分。通过采用上述策略,定制化灌溉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图1 园林养护灌溉系统
生态走廊与绿道的设计是精细化管理在园林养护中能够丰富植物生态的多样性,在兼顾美观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养护工作投入的成本,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创造出有利于植物和生态系统的环境,提高园区的生态多样性、景观价值和可持续性。首先,应该结合园林所处地区,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提高生态走廊的适应性和生存率,并根据植物的高度、形态和生态特性,进行多层次的植物布局,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可以在生态走廊中引入水体,如小溪、池塘等,提供水源,增加生态景观的多样性,设计树洞、岩石堆、草丛等,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衍环境,在该过程中需要确保生态走廊与绿道能够自然地连接各个景点,形成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而为游客提供方便的通行设施,如步行道、观景平台等,促进人与自然的互动。一方面,可以利用边缘效应设计生态走廊,增加不同生境的交错,提高生物多样性,并重点考虑群落的动态变化,引入多样性的植物和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为园区提供不同季节和不同生态阶段的景观,选择具有适应性的植物,使生态走廊在不同气候和季节下都能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需要设计野生动物通道,使野生动物能够安全地穿越生态走廊,保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在通道中采用适当的植被遮蔽,提供足够的掩护,保护野生动物免受外界干扰。除此之外,可以在生态走廊和绿道设置信息牌、展示区等,进行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并鼓励社区参与园艺项目,使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和参与生态走廊的养护管理,从而实施定期的生态监测,评估生态走廊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出现的问题,实施生态修复计划,恢复和加强生态走廊的功能。通过综合运用上述策略,生态走廊与绿道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园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为植物和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同时为人们创造出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综上所述,定制化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植物需水量评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植物的个性化水分供应,个性化施肥管理计划通过土壤测试、植物需求评估和科技支持,可以为不同植物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而生态走廊与绿道设计则通过植物选择和布局、连通性和通行设计、野生动物通道设计等手段,创造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应用不仅使园林养护更加环保、高效,也为城市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