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张鹏飞 王继兵 刘丽梅
患者男性,74 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分泌物增多1年余,于2022年11月15 日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眼科查体:右眼视力光感,左眼视力0.8,右眼眼压19.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9.1 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11点、3 点、8 点位角膜缘可见不规则白色新生物,全周角膜不规则乳头状新生物覆盖,余内窥不入(图1)。左眼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2年前右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入院检查:右眼共焦激光显微镜:角膜上皮细胞形态不规则,可见点团状高反光,部分位置角膜上皮缺失;前弹力层未见神经走形;浅基质细胞水肿,呈激活状态;内皮细胞形态组织欠清,无法计数;病灶区病灶深度约达100 μm以下,结构组织不可见。右眼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病灶深度不均匀,中央约为887 μm。门诊以“右眼角膜肿物待查、右眼结膜肿物待查、右眼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收入院。根据患者现病史及查体情况,初步怀疑角结膜肿瘤,入院后给予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易贝滴眼液,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眼膏,比利时爱尔康公司)1次/每晚、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齐舒明滴眼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 h 1次
图1 结膜混合充血,11点、3点、8点位角膜缘可见不规则白色新生物,全周角膜不规则乳头状新生物覆盖,余内窥不入 图2 羊膜在位,缝线固定 图3 3 周后门诊复诊。羊膜在位,部分溶解。隐见中央角膜白斑,中央前房浅,部分虹膜前粘连 图4 拆除羊膜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见大片荧光素着染
综合分析患者眼部情况,于16 日局部麻醉下切除右眼角膜缘全周肿物送病理,同时应用新鲜羊膜上皮面向上平铺于角膜表面,并进行缝合,手术顺利,术中隐见右眼上方虹膜部分萎缩、色素脱失,9点位瞳孔缘虹膜与角膜内皮粘连,中央角膜偏鼻侧可见粘连性角膜白斑,上方虹膜缺损。17 日晨眼部查体右眼视力光感,羊膜在位(图2),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右眼2次/d、100万Uα-干扰素点右眼4次/d、自体血清点右眼4次/d、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点右眼4次/d。18 日病理诊断报告返回:(右眼角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右眼眼前节OCT:羊膜在位,角膜中央深度约为549 μm,与虹膜部分后粘连。患者情况稳定,常规使用10%5-氟尿嘧啶4次/d化疗。翌日,患者出院。
讨论角结膜鳞癌是一种位于眼球表面的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也可由上皮内上皮癌(即角膜原位癌)迁延而来,患者以50~70岁男性居多[1]。结膜鳞状细胞癌通常延伸至角膜表面上皮,但很少侵入角膜深层基质。
翼状胬肉和角结膜鳞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眼表慢性炎症、风沙及烟尘侵扰等。翼状胬肉和角结膜鳞癌的损害也表现为类似的眼表组织过度生长,多发生于睑裂边缘。翼状胬肉在传统上被视为一种良性退行性疾病,但它也表现出一些类似肿瘤的特征,如侵入正常组织的倾向、切除后较高的复发率以及治疗中需β 射线照射或局部使用丝裂霉素等,并可能与继发性癌前病变甚至角结膜鳞癌共存[2]。在多个地区的研究统计中[3-5],角结膜鳞癌在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中的检出率为从0到9.8%不等。而目前,区分翼状胬肉和角结膜鳞癌只能依赖病理检查。在本例中,患者2年前曾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此次发病尚无法排除与先前手术史的关联。
另外,有研究认为[6,7]翼状胬肉切除术破坏了作为肿瘤侵袭屏障的前弹力层,可能为侵袭的肿瘤细胞创造了一个入口。本例患者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已侵入基质层,目前亦无法除外手术因素促成了眼表肿瘤向眼内侵袭。因此,推荐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时常规行组织学检查,及时采取干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