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沟通技巧运用

2024-03-11 10:46荣卓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沟通技巧媒体融合

荣卓玲

【摘要】优质的新闻稿件讲究“三分写作、七分采访”。新闻采访是组织一篇优秀、高质量新闻的重要环节,新闻记者需要灵活运用新闻采访沟通技巧,结合被采访对象的特征,获取更真实、更有深度的新闻信息。本文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的影响力入手,分析新闻记者应用采访沟通技巧的必要性,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应用采访沟通技巧的可行措施,以获取高质量的新闻信息。

【关键词】新闻采访;媒体融合;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1.031

新闻是受众获取社会事件、民生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体融合背景下官方新闻不再是受眾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新闻记者需要不断灵活调整自己的采访沟通技巧,充分提升新闻采访质量。有效的采访沟通技巧,是指新闻记者面向被采访对象采用的高效率提问、获取真实信息素材的方式方法,需要新闻记者结合被采访对象的特征进行灵活应用。本文主要围绕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用的沟通技巧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提高新闻采访质量,保证新闻信息的传播性。

1. 媒体融合对新闻采访的影响

1.1 影响采访的时效性

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新闻的时效性不断增强,一条新闻很快会从大众视野中消失。新闻记者在处理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时,需提高采访内容的时效性,让受众能够通过新闻了解事态的现状和发展,保证新闻的传播速度,延长新闻的时效。

1.2 影响内容的可读性

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渠道为受众提供了海量新闻信息。在铺天盖地新闻的覆盖下,受众不会对每一条新闻都感兴趣,不会去点击阅读每一条新闻信息。新闻记者在处理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时,需提高采访内容的可读性,吸引受众的浏览阅读兴趣。比如选择受众普遍关注的新闻焦点,跟踪事态发展、还原事实真相;又比如选择与受众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的新闻,以优质的采访内容吸引受众。

1.3 影响受众的参与度

媒体融合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自媒体。除了专业新闻记者,受众能够从其他受众处获得大量新闻线索。暂且不讨论新闻线索的真实或虚假,受众在媒体领域的参与度已经极大加深。新闻记者在处理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时,应充分借助和动员受众力量,依靠受众获得侧面的、现场直观的、不同角度的新闻线索,提高新闻采访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1]。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新闻记者的采访效果,还能增加受众对新闻记者的黏性。

2. 新闻记者应用采访沟通技巧的必要性

2.1 保证新闻采访顺利进行

沟通是新闻采访的基础性元素,有效的采访沟通能够达到以最微小切入点,探索采访对象最传神、最生动、最具感染力一面的作用[2]。沟通决定新闻采访的成败,是新闻记者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新闻记者对沟通技巧的把控和合理应用,不仅能够缓解被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还能渲染气氛,引导被采访者更顺利地吐露心声,使新闻采访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此种状态下,新闻记者获得的新闻信息质量较高,编制出的新闻传播性更强。

2.2 辅助提升新闻稿件质量

无论是否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中的永恒话题离不开故事、情感、经历三要素,有效应用采访沟通技巧可挖掘完整的故事、深层的情感、细节的经历,提升新闻采访质量。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沟通时,可设计不同的采访问题、采访策略,促使采访主题直接作用于被采访对象,通过问答深层次地了解被采访对象的人生故事、内心世界、经历,又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导被采访对象将过往“浓缩”,暴露出核心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在提升新闻稿件质量的同时增强新闻采访稿件的艺术感染力。

2.3 辅助深层次挖掘新闻价值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认识到被采访对象的真实答案未必是深层次答案,被采访者自己都有可能被真实答案所蒙蔽,无法看清内心深处。新闻记者如果在采访沟通中点到为止,将被采访者回答的信息作为最真实的信息编写入新闻,很容易出现偏同质化的新闻采访结果,影响新闻的传播性。首次回答的信息可被视为最真实信息,但不应成为新闻记者采访的终点。新闻记者需运用采访沟通技巧深层次挖掘被采访对象内心深处的答案,找到与其他新闻稿件之间的差异,提高新闻信息的价值含量。

3.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采访沟通技巧分析

3.1 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

第一,掌握被采访对象的背景。新闻记者应在正式采访沟通开始前详细了解新闻事件现有的信息,以及接受采访的当事人信息。新闻事件信息应从正面、侧面多角度进行挖掘,收集当事人首次回应新闻事件或主动给出的新闻信息,收集周边群众、知情人所掌握的新闻信息,收集专业部门调查得到的可公开信息,在坚持客观、真实的同时深入挖掘新闻。当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被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向或外向、是否有兴趣爱好、有怎样特殊的经历,以便在采访时寻找正确的切入点,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

第二,合理判断新闻价值。有高价值的新闻能够在受众之间形成高影响力,同时具备高速传播和高经济价值。新闻记者的时间精力有限,在采访前合理判断新闻价值,将新闻向受众感兴趣或与受众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的方向进行挖掘,提升受众对新闻的兴趣。只有当受众对某一新闻感兴趣时,才会大量阅读、转发和讨论,使新闻在社交网络中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这就是新闻价值。新闻记者可通过预测新闻事件走向和公众舆论趋势来判断新闻价值,提高新闻采访沟通的效率。

第三,合理制定采访计划。有计划地采访沟通,是保证新闻采访质量的基础。采访计划应包括:①明确的采访时间、采访环境,比如新闻现场目击者采访时,最好选在新闻事件相似的时间点和现场环境,便于目击者回忆、描述所目击的内容,帮助新闻记者获取更多可靠、真实的信息。②合理的采访提纲、问题,比如对教育领域专家进行采访时,可先从新近发生的教育界事件入手,询问专家的看法,询问国家地方教育政策的相关规定,采访专家提供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建议,逐步从特例向一般师生群体过渡,从国家顶层设计向教育实践过渡。合理的采访提纲和问题既能够防止提出的问题太过唐突,又能够调动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3.2 巧用采访沟通的技巧

3.2.1 把握好采访的节奏

采访沟通是一种有节奏的行为,把握好采访节奏有利于提高采访质量。首先,新闻记者应设计进度合理的采访问题,保证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紧密,防止因问题跨度过大而影响被采访对象的思路。其次,新闻记者需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性格和表达特征适当调整采访中的提问频率,让被采访者围绕采访主题进行表达和输出。当采访对象非常乐于或善于表达时,容易出现跑题的情况。新闻记者应把对方表达的内容及时引导到采访主题上来,让被采访对象多围绕主题进行回忆、思考和表达。必要时,新闻记者可剔除被采访者表达内容中一些与采访主题不相关的信息,抓住关键信息进一步采访。当采访对象性格内向、不太善于表达时,新闻记者需运用沟通技巧引导被采访对象的思路,打消被采访对象的疑虑和防备,并可有效避免记者自己的思路與采访对象的思路一同被卡住,保证新闻采访质量。

3.2.2 熟练掌握提问技巧

提问是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工具,能引导被采访者回忆、思考,能层层递进直达主题,能推动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新闻记者应熟练掌握的提问技巧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正问、反问、设问。正面突击、反问刺激、设问直指核心,每一种提问方式都能帮助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核心,但需记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3]。比如,在一则有关个人隐私泄露的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可面向当事人进行正面提问,“你怎么知道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你认为自己的隐私被泄露途径是什么?”“发现隐私泄露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隐私泄露给你和家人带来了哪些困扰?”新闻记者面向私自兜售他人隐私信息的相关人员可进行设问,“这些个人信息你是如何获得的?”“这些信息的销售价格是多少?”“你了解侵犯他人隐私行为违背了哪些法规规定吗?”

第二,新闻记者可用封闭式、引导式、开放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问,突破采访对象的心理防线[4]。封闭式提问中,新闻记者为被采访对象设置“是”“否”两个答案,能够从被采访对象处获得准确度较高的信息。考虑到封闭式提问容易引起被采访对象的反感,新闻记者可灵活调整语调,降低被采访对象的方案,也可采用严厉、严密的态度,突破被采访对象的心理防线。引导式提问中,新闻记者需在前期充分收集被采访对象、新闻事件信息,准确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动向,引导被采访对象表达真实信息、深度思考。比如在关于留守儿童失学问题的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面对教育局专家进行采访时可设计引导式问题,“我国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剥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人违反的法律和规定”“剥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人将受到的惩处”“留守儿童失学问题解决策略”等。如此,可逐步将受众关注的新闻焦点从失学问题转向面对失学问题该怎么办,从而提高新闻采访质量。

3.2.3 恰当应用心理效应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注意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效应,尤其是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登门槛效应、自己人效应、超限效应[5]。

第一,首因效应多出现在新闻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第一次面对面中,第一印象不好或有距离感,很容易影响被采访对象的心态。新闻记者应根据被采访对象的特征准备庄重、正式或朴素的衣着,争取在第一面就给被采访对象留下好印象。

第二,近因效应多出现在新闻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最后一次会面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最后一个印象不好同样很容易影响被采访对象的心态。

第三,登门槛效应出现在新闻记者频繁与被采访对象交流的情况下,且新闻记者多处于请求被采访对象的位置。“无事不登三宝殿”是登门槛效应的缘由。如果要求较高很容易受到拒绝,要求较低则比较容易被同意,然后逐步靠近目标。新闻记者应灵活被采访对象的登门槛效应,避免在采访之初就提出较为尖锐的问题或采用比较强硬的态度,从被采访对象容易回答、比较熟悉的问题入手。

第四,自己人效应多出现在被采访对象认同新闻记者的基础上,能够让被采访对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新闻记者应积极寻找自己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共同语言,以此为突破口,达到较高的采访效果。

第五,超限效应多出现在采访中刺激过多、刺激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新闻记者需要尽量避免激发超限效应,避免引发被采访对象的不耐烦或逆反心理。所以,新闻记者应根据被采访对象的特征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在采访对象不愿意谈论时,新闻记者应及时转移话题、减弱刺激,避免出现新闻采访中断的情况。

3.2.4 善用其他沟通方式

新闻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沟通并不限于一般的语言交流,媒体融合大背景为记者提供了多种沟通渠道。社交媒体沟通正在成为当代新闻记者重要的沟通方式,可通过社交媒体与不愿意当面交流的被采访者进行沟通互动,并通过被采访者文字答复的遣词造句了解采访对象所掌握的信息和情绪态度。直播采访是近几年常见的采访沟通方式,线上面对面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采访沟通变得更高效、更便捷。直播采访可打消部分性格内向、对社交比较恐惧的被采访者的顾虑,使被采访者更容易表达出真实的情绪和态度,有利于缩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3.3 照顾好采访对象情绪

新闻记者在采访沟通中应照顾好被采访对象的情绪,避免因为对方进入过度紧张、抗拒、抵触的状态,保证采访顺利进行。新闻记者可转换话题、表达理解和信任等方式引导和调节采访对象的情绪,使被采访对象愿意配合采访。新闻记者可从采访对象的视角和心理出发,率先表达自己对被采访者的理解和认同,拉近被采访对象的心,使被采访对象吐露心声。

4.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的专业化成长路线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要想提升新闻质量,必须从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入手。首先,新闻记者需主动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了解新闻事件信息和被采访对象,在了解前提下准备采访提纲和问题,预测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新闻记者应积极参与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并主动将参培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闻采访实践,于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采访模式,于实践中打磨自己的新闻采访沟通能力。

5. 结束语

新闻采访沟通技巧是新闻记者的重要技能,也是新闻记者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新闻记者需重视打磨自己的采访沟通技巧,充分发挥采访沟通技巧的作用,根据被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采访方式、采访策略,掌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效应,提高新闻采访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成波.县级融媒体记者采访形式发展分析[J].中国报业,2023(08):100-101.

[2]刘立亭.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J].记者摇篮,2021(12):52-53.

[3]解婷.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应用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1):157-159.

[4]杨晓英.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沟通技巧[J].新闻文化建设,2021(07):76-77.

[5]何继强.记者如何娴熟地运用采访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9(23):151-152.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沟通技巧媒体融合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及沟通技巧研究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时间与空间:新闻采访中无声的语言
浅析铁路客运服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实训培养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