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心情不好是不是装的?

2024-03-11 13:21
农村百事通 2024年2期
关键词:情绪青少年家长

每年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在各地心理咨询室里,总有一些对新学期不太适应的青少年前去求助。在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接近于成人的当下,仍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不重视、不理解,认为孩子是小题大做,甚至认为孩子是装的。

★小孩子也会心情不好?

不久前一次亲友聚会,李亚(化名)的母亲把不乐意参加聚会的李亚也叫了去。李亚因为情绪不佳,所以只坐在角落里,不跟亲友打招呼也不说话。

有人问李亚怎么回事,母亲就提起他的近况。原来正在上初三的李亚,不久前成绩突然下滑,从年级前十名掉到了140多名,而且因为长时间上网课,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些疏远。这学期开学后,李亚总是闷闷不乐,经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有时还望着窗外流泪。

听到母亲与众人谈论自己,李亚开口道:“妈妈别说了,我心情不好。”母亲则看了孩子一眼,说:“小孩子,能有什么心情不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丽指出:“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不少家长都会有类似的想法。他们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不重视、不理解,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可能到了叛逆期,等叛逆期过去自然就好了。甚至有孩子被确诊为抑郁症,家长还认为孩子是为了逃学而装病的。”冯丽说,许多父母之所以认为孩子小题大做,是因为他们只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忽略了时代的变化,也忽略了如今孩子面临的更复杂的成长环境。

“我17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养家了,可现在我那17岁的儿子整天打游戏气我们。”一位父亲向冯丽倾诉,认为儿子不如当初的自己。

一些家长的认知缺陷,让孩子的处境变得更危险。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有一个从小就被父母严格要求的女孩突然不愿意上学。她的父母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他们觉得孩子厌学是“作”。等女孩到了初三再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她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但父母仍然无法接受孩子成绩下滑的现实,母亲甚至擅自停掉了孩子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将其换成了维生素片。

“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如今的孩子每天都面临巨量的信息。在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身心不够成熟的孩子常常无法读懂世界、读懂自己,所以常常会陷入各种烦恼中。”冯丽表示,比起一味否定孩子的情绪,家长更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引导和化解孩子的情绪,而不能光凭经验,去应对孩子情绪的变化。

★如果孩子不良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家长就要引起重视

孩子出现哪些状况,需要家长特别留意?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其间,孩子会向家长、老师、同伴等发出“求救信号”。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会表现出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失眠、早醒等情况;或者出现剧烈的性格变化,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等;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这些都可能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有的孩子没有朋友,或与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也要重点关注。

冯丽强调:“一般来讲,孩子出现类似的反常情况持续两周以上,家长和老师就要正视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冯丽认为,对青少年来说,最常见的造成情绪波动的原因主要有3个,分别是人际焦虑、学业压力和亲子冲突。这3个原因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且大部分孩子都会遇到。

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会遭遇生理或心理的各种烦恼,家长如何从孩子的言行中读懂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是否给予足够的陪伴,能否给予正确适度的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比如有的孩子从小缺乏陪伴,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思考答案。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可能变成压力,自我攻击,甚至在青春期形成另外一个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内在的冲突有可能演变成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变成抑郁症或狂躁症,要么不愿意说话,要么容易发脾气。”冯丽表示,合格的父母,首先自己要情绪稳定,其次要有能力引导孩子的成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能够接纳和包容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做法和想法,那么孩子的叛逆期就会过去得更快一些。反之,如果一味打压,那么孩子的叛逆期就会持续得更久,行为也有可能更出格。

★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源于父母控制欲太強

随着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被一再提及,人们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不少家长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希望了解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冯丽指出,根据她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孩子被爱和被接纳的家庭、父母控制欲低的家庭、支持孩子独立性的家庭,比较容易培养出阳光、积极的孩子。这不仅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赋予孩子获得人生快乐与幸福的能力,而且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成功。

在冯丽看来,如果孩子从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的爱,那么成年后即便遭遇挫折,坚固的自信心也会让他们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

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很多源于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当父母的控制欲渐渐变成孩子身上的枷锁时,就会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小的时候,大多数孩子会畏惧父母的威严,选择服从父母,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焦虑与压力也成倍增长。当家长以心疼孩子、怕孩子走弯路为借口,干涉孩子的行为和想法时,巨大的心理压力就会成为孩子的“心病”。

家长最容易忽视的是孩子所背负的痛苦。其实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痛苦和压力都是如影随形的。面对各种压力,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消除压力,而是教他们如何与压力相处,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这就要求父母多放手,多给孩子独立处事的机会。在一件件小事里,挫折带给孩子的是经验和教训,成功带给孩子的是成就感与自信。

(广西   吕若琦)

猜你喜欢
情绪青少年家长
青少年发明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情绪认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