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类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创新应用

2024-03-10 13:03刘宏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生源分层基础

刘宏烽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州 510925)

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实施,以及2019年“百万扩招计划”的推进,高职生源结构更加多样化,包括中职生、高考生、学考生等等。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学生,其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各不相同[1]。“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职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如果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则很难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经过学情调查发现,不同生源的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是不同的:中职生源的学生在中职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对内容缺乏新鲜感而“不想吃”;高考生基础较强觉得“吃不饱”;学考生基础较弱觉得“吃不下”。针对这些教学痛点,我们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生源重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情分析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多样化。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从2014年开始招生制度改革,招收不同生源的学生,主要有三大类:中职生、学考生、高考生。近年来,我校现有的46个专业中,中职生源的学生比例不断扩大,如表1所示。

表1 生源结构统计表

不同生源、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各不相同。高考生的学习能力强,但是计算机基础较弱;中职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但是计算机基础较强,而且大部分已经考取计算机一级证书;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计算机基础也比较弱。“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面对全校所有专业开课,学生人数多、基数大,面临的学情复杂。

二、分层分类教学的创新应用

分层分类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将学生科学地分为不同层次,并按照不同的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的生源和不同的专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策略、学习任务、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层分类教学。并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以及其他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创新性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分层分类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子办公的应用能力以及基础的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培养计算思维,提升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1.课程整体目标分层分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生源调整教学目标,通过共性与个性目标相结合,实现课程整体目标的分层分类。共性目标是熟悉和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培养计算思维,增强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在个性目标方面,如果是非中职生源的学生,还需要考取计算机一级证书,考证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而中职生源的学生已经考取计算机一级证书,课程的目标则不是考取等级证书,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为主。

2.具体课程目标分层分类。对于具体的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也进行了分层分类。例如,在拓展模块下的数字媒体模块中“短视频片头制作与分享”这节课,我们基于学情以及岗位需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共性目标是掌握手写效果片头制作的技术并发布作品,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文化自信。此外,还为中等生和优等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对于中等生,增加了制作英文标题的手写效果片头的学习任务,以培养中等生转化应用能力;而对于优等生,增加创作短视频的学习任务,目标是培养优等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层分类

1.依据学情重构教学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对本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并结合岗位需求、竞赛需求、考证需求,以课程思政为主线,重构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模块,以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对接“计算机一级”考证;另一部分是拓展模块,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大、物、智”等,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内容基本框架

2.通过“加、调、减、选”法实施分层分类。在分层分类的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我们采用“加、调、减、选”法,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生源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中职生源的班级,由于学生在中职已经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并已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在教学中则减少基础模块的课时量,增加拓展模块的课时量。此外,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性,以及课程对接的典型的工作岗位,如电商美工、短视频制作、电子商务运营、电商数据分析等,基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选择与电子商务专业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例如,数字媒体与电商的短视频直播密切相关,虚拟现实与VR购物紧密相关。同时,我们还会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的课时量以及先后顺序。

而对于高考生和学考生,由于他们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考证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会增加基础模块的课时量,相应减少拓展模块的课时量。例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非中职生源的班级,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考取计算机一级证书,我们将基础模块的课时量增加到36学时,拓展模块的课时量减少到12学时。

(三)教学组织分层分类

在教学组织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将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推进,并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层分类教学。

1.课前学习分层分类。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主要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分层分类教学。针对优等生与基础生的学习特点,将优等生和基础生分在同一个组,实现“优辅差,生教生”的帮学课堂,从而达到更加平衡的学习效果。

在采用优等生与基础生结组的方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成员搭配要合理。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避免将全部优等生或者全部基础生放在同一组内,以免影响学习效果。将优等生和基础生混合在一起,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可以促进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和学习。第二,积极引导合作。分组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配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和分享,鼓励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分数考核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2.课中导学分层分类。一是课中学习任务分层分类。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强,如果学习任务太简单,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基础生,学习任务太难,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需要进行分层分类处理。学习任务分层分类就是在任务布置环节中,把学习任务设置为三种不同的难度,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生只需要完成基础任务;中等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基础上,还要完成难度较大一些的应用型的学习任务;而优等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还要完成创新型的学习任务。以拓展模块下的数字媒体部分的教学为例,将实操部分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的基础任务是制作手写效果的片头,是所有同学都要完成的;第二层应用任务是利用学过的方法制作英文手写效果片头,基础生不需要完成,中等生需要完成;第三层的创新任务是在完成片头制作之后,运用制作软件中自带的视频素材创作短视频,只要求优等生完成,从而实现了学习任务的弹性化。如图2所示。

图2 学习任务分层

二是课中教学方法的分层分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助法、体验教学法等。不同课程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虚拟现实模块内容时,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虚拟现实的奇妙,感受虚拟现实的魅力,从而在体验中认知虚拟现实技术。而在学习数字媒体短视频制作时,则主要采用小组协作法,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短视频的策划和制作。

三是课中教学方式的分层分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提优等生、促中等生、抓基础生”的目标[2]。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个别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采用集中式的教学,即通过统一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进行单独式的辅导,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基础生的接受能力较弱,教师主动为个别的基础生做单独的教学辅导,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基础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最重要的是,通过单独的教学,可以让基础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通过这种沟通关爱、交心感化的方式激发基础生的学习动力。但是由于“个别教学”效率比较低,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找准时机,抓住重点,把“集中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个别教学”作为辅助的教学方式。

3.课后拓展分层分类。在课后拓展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拓展学习,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拓展任务,通过实施分层分类的教学,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主要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第一,优等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如探究性学习、综合性问题、项目化学习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甚至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特长相关的拓展任务,如参加比赛、做课题研究、进行项目化学习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特长发展和能力提升。第二,基础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和拓展任务,如课本上的练习题、基础训练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中等生介于优等生和基础生之间,需要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中等难度的拓展任务,如部分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探究性学习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在课后拓展的分层分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任务分配要合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分配不同的拓展任务,以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任务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让学生具有挑战性和成就感。②课后指导要加强。学生在完成拓展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及时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继续完成任务。③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后,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

(四)课程评价分层分类

在课程评价中,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优等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基础生容易产生自卑感。为了平衡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适当调整考核评价的标准,减少基础生的自卑感,激发基础生的学习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1.评价标准分层。借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评价,构建“教、学、考、管、评”一体化的分层分类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根据学习平台的成绩以及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高优等生考核标准,降低基础生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评价上达到相对的平衡,消除基础生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

2.评价方法分层。在课程评价中,可以通过教师评价、组间互评、组内评价、自评等各种方法,多元化主体共同完成成绩的评定。教师特别要牢牢把握教师评价部分,可以参照差异化评价标准执行,提高对优等生的评价标准,降低基础生的评价标准,利用教师评价均衡优等生与基础生之间的差异,缩小优等生与基础生之间成绩的差异。

3.通过“三级三化”方法建立分层分类评价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三级三化”的课程评价体系[3],把学生分为基础级、中等级、优秀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实时化、精细化、可视化的考核,实现三级递进、三化融通的课程评价体系。“三级评价”是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降低基础生的考核标准,提高优等生的考核标准。缩小了两者的差距,消除基础生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所谓“三化”,即实时化、精细化、可视化。实时化,即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的计分功能,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进行课程积分奖励,并进行实时记录。精细化,即详细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签到、参与课堂活动、提交作业等。可视化,即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每一项得分,以及总成绩和排名,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分层分类评价,解决了优等生骄傲、基础生自卑的问题,可视化解决了传统考核模式中考核只是做样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诟病。实时化考核减少了主观因素对成绩的影响,维护了课程评价的公平公正。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我们依据不同的学情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依据这些标准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并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应用。从教学实施的效果看,基础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优等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形成了“好学、乐学、会学”的氛围。整体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基础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成绩结构也更加合理。实现了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基础生“吃得下”的目标,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虽然分层分类教学大大增加教师团队的备课量,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教学负担,但是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并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生源分层基础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有趣的分层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