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芳,周儒奎,苗宇船,逯晓青,郭继龙,刘 杨,徐红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晋中 030600; △通讯作者)
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模型的复制是高等院校病理学实验课程中最常开展的实验教学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自主复制急性家兔肺水肿模型,了解肺水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经此探讨临床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1,2];引导学生将大一所学生理学、药理学知识与病理学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激发其实验主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临床素养与综合性思维;对学生实训类课程学习思维的提升及今后的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创新实践探索均有裨益[3,4]。
目前,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在开展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教学中都存在如下现象: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复习肺水肿理论知识占用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手术的时间大幅度缩减或者存在不能按规定教学时间完成实验操作的现象;教师讲解模型制作时以播放教学视频,或者只讲解步骤为主,对于每一步操作背后的具体知识点或原因缺少具体介绍,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较依赖教师,一味地机械复制每一步操作,不能深刻理解与掌握肺水肿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实验思维,不能妥当进行实验分工与合作,导致急性家兔肺水肿模型复制时间较久,实验课堂效率不高;课后由于主要运用传统的纸质版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实验学习效果,学生课堂所得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及原因分析反馈周期长,教学效果差,导致学生一味关注实验成绩,而忽略急性家兔肺水肿本身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综合上述问题,课题组将多元评价体系应用于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课堂教学前、中、后各个环节中,通过诊断性评价进行课前理论知识与实验认知的学情调查;使用形成性评价动态检测,进行形成性评价动态检测,实时评估课中学生对临床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治疗及模型复制各步操作步骤的掌握与理解;运用总结性评价巩固学生对于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的目的、流程、结果、意义的认知程度。实践教学证明,经多元评价体系过程实施后,上述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5,6]。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多元评价体系是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而不局限于单一的纸笔测验来评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7]。它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参照评价、口头评价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方式,将传统的纸笔测验一元评学评教方式转变为多元评价体系,将以成绩成果为导向转变为以学生学习过程为导向[8]。它以教师、学生、师生间共同参与的课程或教学活动为对象,结合各种理论、评价工具、方法和资源等多样化的途径,从而较好地了解教师所教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及开展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潜能及知识面的拓展情况[9,10]。因此,在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课堂中,教师选用多元评价体系中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进行教学环节前、中、后的各项评价,如表1所示,通过体系中的诊断性评价(课前)、形成性评价(课中)、总结性评价(课后),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在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临床思维。
表1 多元评价体系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被称为准备性评价,属于多元评价体系方式中的一种,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通过摸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状况进行预判,以进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11]。在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问卷调查及在线客观题测试、雨课堂投票等,了解学生肺水肿实验预习情况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例如,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课前经问卷或投票,评估学生预习时长和预习效果自测结果。
经课前诊断性评价,教师发现中医药大学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层次各有差异。其中预习效果自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5%的学生经过预习已熟悉实验内容,可自主实验;23%的学生经预习后仍大部分不懂,需要逐步细讲;12%的学生认为只有部分操作不熟悉,需针对介绍。而预习时长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3%的学生预习时长为<30 min;17%的学生预习时长为30-60 min;28%的学生预习时长为61-90 min;11%的学生预习时长为91-120 min;31%的学生预习时长为>120 min。针对课前评价获得的不同反馈,教师在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教学设计或策略采取时,可对肺水肿病因、发病原理知识及操作步骤要点进行着重介绍,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闯关模式课堂教学任务,让已经熟悉实验内容( 肺水肿发病机理、模型复制操作步骤、药品使用规范等) 的学生通过相关任务充分锻炼进阶能力,也让初步接触本实验课程的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实验基础要领,从而改进后续的教学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形成性评价属于多元评价体系方式中另一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内容的评价,对教学实施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通过此评价可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问题,获得及时准确的教学反馈信息,同时也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12,13]。
在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课堂教学中,课程组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在课前诊断性评价中已通过学习通平台发放15道关于肺水肿实验理论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防治方法)回顾的选择题,因此,在全程4个学时的课堂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课前答题情况,着重讲解错误率较高题目(5 min),帮助学生串联并熟知急性家兔肺水肿的发病机理;重点介绍急性家兔肺水肿模型制作各步手术操作(20 min),借助成都泰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http:∥tmvmc.com/fictitious_course.html),要求学生完成平台发布的实验操作客观题10道(5 min),巩固并强化实验操作要领及关键步骤;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进行急性家兔肺水肿模型制作(120 min),包括家兔的称重、麻醉、固定、气管插管、分离颈部静脉、静脉插管、静脉输液、肾上腺素注射,并在操作完成后记录家兔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呼吸幅度。教师实时监测各组模型复制进展、处理学生操作中反馈的各项问题,并引导各组学生在实验课堂中自主观察实验现象,体会之前所讲每一步操作原理;待模型复制成功,指导各组学生有序处死家兔,解剖胸腔,逐步分离取出肺脏,称重,计算肺系数(20 min),观察肺脏是否出现水肿,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模型复制成功;课程后期,在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完成急性家兔肺水肿模型复制的收获与感想),按照模型复制中学生的各项反馈、各组实验结果准确性与否、学习通平台的主题讨论结果进行实验课整个过程的复盘与总结(10 min)。形成性评价实时动态监测课堂的教与学,培养了学生深度学习、认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协作技能,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决策的调整及实施,对提升课堂质量大有裨益。
总结性评价也称事后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把握活动效果进行的评价[14,15]。在急性家兔肺水肿教学课后,课程组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例如实验课授课环节教学设计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清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与学生互动良好、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并评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评价,例如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模型复制过程是否遇到了问题,实验结果是否理解等。学生评教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态自然;8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内容丰富;7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目标明确;9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过程完整;65%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良好。学生评学结果显示,66.3%的学生认为经过课堂实验,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80.6%的学生认为经课堂实验后,相关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较为熟练;73.8%的学生认为课堂实验过程中模型复制步骤较为连贯;69.7%的学生认为经过课堂实验,较好掌握了家兔肺水肿实验的原理及知识。
了解了学生评教、评学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实验课教师将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课前、中、后各个环节进行归纳总结,经学习通在线平台发布总结章节,设置两个任务点,并以简短的3 min总结小视频(第一个任务点)及视频所匹配PPT的形式在章节发布,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回顾与学习;同时将第二个任务点设置为实验报告的撰写与提交,督促学生结合课堂操作得到的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夯实课堂知识,也使期末考试复习高效精确。经评教、评学、总结的课堂实践,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堂体验感与学习效果较好,提升并激发了其后续实践操作类课堂的实验思维与临床思维;94%的学生也认为总结小视频的方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方便快捷,对自身很有帮助。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了解评教评学等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当前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状态间的平衡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最后归纳总结,如图2所示,学生梳理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操作中的重难点、反思模型复制中的不足,总结实验经验,提升实验综合能力。
图1 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多元评价体系各个环节总结示意
图2 课后实验操作归纳总结示意
课程组将多元评价体系教学思路应用于2022年-2023年第一学期,2021级中西医专业1-8班(382人)八个自然班开设的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课程组主要从学生到课率与动物模型复制时参与率进行评估。其中试点班为多元评价体系应用班级,对照班为应用传统思路进行实验教学班级;动物模型复制时参与率是指班级分组中(6人一组)每位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而不是部分学生进行操作,其余学生在旁观察学习。实践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思路开展实验的2021级中医专业1-8班(398人)的该课程到课率(82%)与动物模型复制时参与率(76%)相比,多元评价体系试点班的该课程到课率(98%)与动物模型复制时参与率(97%)都明显提高。
课程组主要从模型复制花费时长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两方面分析课堂效率是否提升。实践结果表明,多元评价体系试点班2021级中西医专业1-8班(382人)的学生在该实验模型复制所耗费时长普遍低于传统教学思路开展实验的对照班2021级中医专业1-8班(398人);且课后实验报告较对照班2021级中医专业1-8班(398人)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较好。其中成绩为A+的学生占比由对照班的11%上升为试点班的38%;成绩为A的学生占比由对照班的17%上升为试点班的26%;成绩为A-的学生占比由对照班的33%下降为试点班的15%;成绩为B的学生占比由对照班的39%下降为试点班的21%。这证明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教学思路开展实验的班级,实验课堂效果更好。
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作为众多机能生理实验课程中的重要实验之一,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临床实验思维。课程组将多元评价体系应用于实验课堂教学前、中、后各个环节中,通过诊断性评价进行课前理论知识与实验认知的学情调查;使用形成性评价动态检测,实时评估课中学生对临床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治疗及模型复制各步操作步骤的掌握与理解;运用总结性评价巩固学生对于急性家兔肺水肿实验的目的、流程、结果、意义的认知程度。教师通过模型复制前各项器材、仪器的准备;模型复制中精细的手术操作;模型复制成功后密切观察家兔呼吸及各项生命体征、尸体解剖、取肺脏、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实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临床疾病诊断、监测、治疗、分工合作方面的缜密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体验感与学习效果,拓宽学生关于急性家兔肺水肿的知识面。经多元评价体系教学思路的实践与应用,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提高,实验课堂效率也有所提升,可为后续将要开展的机能类实验实训课积累经验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