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型中深层地热在热源厂的应用分析

2024-03-09 13:18杜可心杜彩肖焦时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3期
关键词:供热量吸收式热源

杜可心,杜彩肖,焦时飞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地热能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多地已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地热能科学有序开发利用。

水热型中深层地热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供热量高、无污染、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供暖系统,主要应用在用户侧能源站,通过热泵机组采用梯级利用的方式,直接供应中温热水到用户末端。 本文在用户侧能源站已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的基础上, 将水热型中深层地热应用在集中供热的热源厂, 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华北北部,为寒冷地区。 片区内规划建设热源厂1 座,总供热面积336.57 万m2,供热范围包括住宅用地、居住配套用地、基础教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科研用地、商业用地等,均为规划新建建筑。

2.1 项目热负荷

项目热负荷为冬季采暖热负荷,不包含生活热水负荷。

项目选用规划指标法进行热负荷的估算。 根据片区上位规划,规划新建建筑均满足当地节能设计标准。 根据规划的地下空间情况以及地块开发单位提供的热负荷资料, 仅在科研用地内考虑部分地下采暖热负荷。

项目的热负荷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项目热负荷计算表

2.2 年供热量

根据热负荷、 采暖时间和气象参数估算本项目采暖年供热量。

年平均气温:12.9 ℃。

供暖期室外设计温度:-7.0 ℃。

供暖期日平均温度:-0.5 ℃。

日平均温度≤5 ℃的天数:119 d。

根据室外温度下的小时热负荷及延续小时数绘制采暖热负荷曲线图(见图1),对年供热量进行估算。

图1 热源厂采暖热负荷曲线图

3 地热资源条件

根据地热资源评估报告, 地热资源来自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打井深度约2 000 m,平均出水温度65 ℃,平均出水流量100 m3/h。蓟县系热储具有热储空间展布、孔隙度发育较高、热储开发潜力大、热储回灌能力强的特点[1]。

根据GB 55010—2021《供热工程项目规范》,采用地热能供热时,地热尾水排放温度不应大于20℃。为了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本项目回灌温度按照20℃进行计算。

热源厂所在地块为规划建设用地,采用造斜井方式,保证开采井和回灌井的井底间距≥500 m 时,可设置开采井1~2孔。最终开采井布置孔数还需结合热源厂的装机容量, 通过分析确定。

4 热源厂建设方案

4.1 技术路线

热源厂旨在输送高温热水至用户侧能源站或换热站进行换热。 为了最大化利用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用户侧能源站已根据周边资源条件和末端用户的负荷特性, 耦合了中深层地热热泵、浅层地热热泵、污水源热泵承担基础热负荷,热源厂作为调峰热源。 区域供热技术路线见图2。

图2 区域供热技术路线图

4.2 设计方案

由于热源厂率先建设,以保证下游部分地块的用能需求,同时为了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热源厂主机设备选型不扣除用户侧能源站的可再生能源装机热负荷, 按照区域100%热负荷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可根据下游用户的开发情况和用户侧能源站的建设情况,考虑热源厂主机设备的分期建设。

热源厂供热系统见图3。 热源形式包括燃气热水锅炉、吸收式热泵(补燃型)、水热型中深层地热。 水热型中深层地热通过梯级利用,加热一次管网回水,提高回水温度,达到节省燃气的目的。

图3 热源厂供热系统简图

考虑到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的效率, 适宜的出水温度在45~55 ℃,故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的温度(即市政热网回水温度)不宜超过50 ℃;根据CJJ/T 34—202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当热源厂为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时,设计供水温度宜取110~150 ℃,回水温度不应高于60 ℃。 综上确定本项目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10 ℃/50 ℃。

4.3 燃气锅炉和吸收式热泵装机

燃气热水锅炉共设计3 台,分别为2 台46 MW 锅炉和1台29 MW 锅炉。

吸收式热泵主要用来回收锅炉烟气余热,余热回收越多,热泵投资越大。 根据热负荷延续曲线,锅炉并非一直满负荷运行,故吸收式热泵无须按照锅炉满负荷最大余热回收量选取。一般情况下,锅炉烟气余热量占锅炉容量的6%~11%[2],本项目参考以往已实施项目经验, 吸收式热泵按照锅炉满负荷的6%计算烟气余热量,吸收式热泵COP 取1.6。本项目吸收式热泵共设计2 台,单台供热量(含补燃供热量)为9.4 MW。

综上,热源厂设计供热能力为139.8 MW。

4.4 中深层地热的梯级利用

根据热源厂的选址条件,本项目采用造斜井方式,保证开采井和回灌井的井底间距≥500 m, 最大可设置开采井1~2孔,暂按设置1 口开采井进行供热量的计算。

4.4.1 一级板换

一级板换采用地热水直供换热,一次侧进出水温度65 ℃/55 ℃,二次侧进出水温度55 ℃/50 ℃。 根据换热量计算公式[3],一级板换供热量Q1为1 163 kW。

4.4.2 中间板换+中深层地热热泵

中间板换一次侧进出水温度55 ℃/20 ℃, 二次侧进出水温度35 ℃/27 ℃。 二次侧的中介水作为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的热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为55 ℃/50 ℃。 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制热COP 取5.0,根据换热量计算公式,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供热量Q2为5 088 kW。

4.4.3 中深层地热井数量的设计

燃气热水锅炉和吸收式热泵总装机为139.8 MW,按照设计供回水温度110 ℃/50 ℃,计算得总循环流量为2 004 t/h。

热源厂内设置1 口开采井时, 中深层地热系统的总供热量(Q1+Q2)为6 251 kW,用于加热市政管网的回水,热泵设计供回水温度55 ℃/50 ℃,计算得循环流量为1 075 t/h。 此时若设置2 口开采井,则设计循环流量为2 150 t/h,则大于一次供热管网的设计流量。

目前部分品牌的热泵机组, 冷凝器侧的温差可以做到8~10 ℃温差, 此时设计循环流量减少, 可选择设置2 口开采井,但还需结合蒸发器侧的温度、压缩机的形式、COP 等因素综合确定。 由于冷凝器侧温差加大,中深层地热热泵出水温度增高3~5 ℃,主机COP 降低,还需进一步核实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参数,烟气热泵进/ 出口水温均增大,同样会降低烟气热泵设备的能效。

本项目考虑到中深层地热打井成本、 片区内整体热储开采量以及上述因素,选择设置1 口开采井和1 口回灌井,保证100%回灌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地热能进行供能,即初末寒期和严寒期均按照设计取水量运行。

5 节能情况分析

项目100%达产后,热源厂年供热量约65.30 万GJ。 中深层地热系统整个采暖季均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态,能够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年供热量约6.42 万GJ,占比9.8%。 按照燃气热水锅炉和吸收式热泵整体热效率96%、 燃气热值35.16 MJ/m3(标准大气压)计算,年节约燃气消耗量190.2 万m3(标准大气压下),折合标煤230.96 万t(标准煤当量)。

6 结论

本文结合工程设计实例, 对水热型中深层地热在热源厂的应用进行了技术路线分析、设计方案分析、装机选型以及中深层地热的梯级利用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水热型中深层地热应用在热源厂,用于加热市政管网的回水技术可行,但对热源厂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 热源厂规模过小, 则存在流量不匹配的情况, 不能够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造成投资成本增加,运营费用减少不多的局面。

2)水热型中深层以“用热不用水”为原则,地热尾水需100%回灌,合理设计回灌温度,保障地热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3)本项目设计方法可应用于既有燃气锅炉房的节能改造,达到节能减排、节约运营成本的目的。

猜你喜欢
供热量吸收式热源
R134a-DMF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对直燃型吸收式制冷装置中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要求的探讨
多块金属辐射板串联结构冬季供热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冬季供暖工况下混凝土辐射顶板传热特性
中部槽激光-MAG复合热源打底焊焊接工艺研究
多类型热源点共存下的区域热力统筹供应探讨
基于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热量—功率—燃气容量分析
两种新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