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晖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荆州 434000)
现代公共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而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的融合已成为近年来建筑行业设计与人员研究的热门课题。 对于国内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现状,设计人员应当积极转变设计观念, 用好现代公共建筑这一文化传承载体,将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应用于公共建筑设计中,致力于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建筑,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亮宝楼坐落于西安曲江新区,地处大雁塔景区中心,是一栋兼具文化与实体的公共建筑, 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1]。此次研究围绕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以亮宝楼为例,对该现代公共建筑中汉字、传统家具、传统工艺的应用进行分析。
汉字是中国人类最早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2]。 在传统文化元素当中,汉字装饰并非是现代产物,而是早于数千年便得到广泛应用的元素符号,例如,众所周知的吉祥纹字符以及瓷器、服装等的图样。 而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众多设计者也充分以汉字为媒介,将汉字“化身”为传统文化元素的符号。
西安历史上的亮宝楼修建于清朝末年, 亮宝楼作为西安大雁塔景区中一栋经典的仿唐建筑, 其建筑外貌与唐朝风格一致,内部整体仿照明清皇室风格所设计,主色调采用朱红、明黄亮色搭配使用。 以亮宝楼牌匾为例(见图1),以中国明清贡献匾额样式为蓝本,蓝色为底,明黄金龙镶边,中央取乾隆皇帝墨宝集字而成,体现出浓重的传统文化氛围。
图1 亮宝楼牌匾
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外在表现, 呈造型优美、形式丰富等特点,并且中国传统家具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合体,是国人在装饰设计、建筑设计上的智慧结晶体现[3]。从家具的实质出发,家具本身是文化形态的具象表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同时也是建筑的延伸产物,所以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应当与家具特色保持匹配。
西安亮宝楼作为大雁塔景区内的极具现代化特色与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每一层都体现出明清建筑风格,所以建筑内部陈列、家具也体现出明清建筑风格,促使中国古代宫廷风格与现代化家居陈列风格的完美融合。 以亮宝楼国宴大厅为例(见图2),国宴大厅中传统家具桌椅、屏风、吊顶均为中式家具风格,无论是雕花、暗纹还是家具摆放朝向均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切合国宴大厅宴席的现代功能,同时也为空间氛围平添一分贵气和分量。
图2 亮宝楼国宴大厅
中国传统工艺是国人文化智慧的结晶, 从古至今的陶瓷工艺、壁画工艺、剪纸工艺、刺绣工艺等均体现出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极具可深挖的审美价值[4]。 不同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作用不局限于某一元素的单一运用,或者停留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层表现,而是将各种经典的工艺元素在特定的空间中, 以契合现代公共建筑的功能作用,达到空间与氛围的完美融合。
西安亮宝楼三楼是艺术博物馆(见图3),馆藏物品主要包含古代文物、民间工艺品、近现代书画藏品等,所以为了实现博物馆现代功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馆内设计风格体现出浑厚、凝重、庄严、高贵、典雅之感。 在主馆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铜文化融入其中,设计人员主要对主体风格进行修整,建筑主要色彩为青色调,同时对承重柱做出青铜器效果,打造出极具艺术感和历史感的设计风格。同时,在吊顶上也着重从采用中国传统工艺中的彩绘工艺,将吊顶绘制成天花藻顶,极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图3 亮宝楼艺术博物馆
3.1.1 文化元素形式的转变
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将文化元素、 图案造型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是从文化元素中提炼元素符号、 精神内核,并对其进行二次创造、转化与利用,是赋予传统文化元素艺术生命,完成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可行措施。 结合工作实践,具体的传统文化元素形式转变手法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第一,概括性简化;第二,整合形状。
从第一点而言,“概括性简化”是对“形”的传承与创新。 所谓“形”指的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切拥有外在造型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外在视觉形象。 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文化性特征、辨识性特征,将此类元素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可对造型元素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化、条理化、统一化处理;从第二点而言,“整合形状”则是对文化元素外在表现进行合规处理。 传统文化元素中无论是图案、汉字或是家具等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均是现代建筑中的“作品构件”,而通过此类元素进行提炼形状、加大对比等处理,能够实现形与形之间“似是而非”的造型效果。 以西安亮宝楼艺术博物馆天花藻顶为例,该顶则是应用传统文化工艺中的彩绘工艺,合理运用红、绿、黄、蓝等颜色勾勒出不同纯度和明度的色阶关系,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呈现出满蒙以旗统人的八旗色,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无余。
3.1.2 文化元素风格的转化
为了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具体风格演化,就需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造型关系、色彩关系等,并合理运用现代美学形式法则将二者进行结合。 结合工作实践,可从以下两方面优化设计:第一,合理运用均等式造型;第二,合理选用合适式造型。
从第一点而言,均等式造型通常采用对称性构图,使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平衡性、对称性美感,达到一种对称且呼应的相对式美感。 仍以上述西安亮宝楼艺术博物馆为例,博物馆内陈列采用经典式左右对称结构,即以中间展品为纵向中轴线,左右呈对称布局,给人一种庄严、大气的美感。
从第二点而言, 合适式造型主要根据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元素造型,对造型进行压缩或放大,然后统一置于建筑内的某一特定空间,达到一种内外呼应、氛围协调的美感。 以西安亮宝楼牌匾为例,牌匾作为该现代建筑给人“第一印象”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从色彩、形式等以中国宫廷风格进行呈现,展现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达到了公共文化传播的目的。
3.2.1 心理尺度
心理尺度指的是人们在现代建筑设计观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即置身于特定空间中的心理感受。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 为了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则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内部的其他文化元素以及受众群的适应能力。 换言之,即设计人员保持美好愿景与宣扬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运用,保证文化元素符合空间氛围及大众审美,使得空间陈列成为传达文化意识、思想文化、内含价值的外在表现。
3.2.2 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主要考察的是现代建筑空间环境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尺度关系。 从此出发,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对现代公共建筑的功能作用进行合理分析,顺应地面形态和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从造型上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尺度大小和比例关系, 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美感。 以西安亮宝楼为例,亮宝楼坐落于西安大雁塔景区内,大雁塔是西安市具有代表意义的仿唐景区,所以亮宝楼从外观、造型等方面均需要与景区风格匹配。
3.3.1 对传统材料创新
现代公共建筑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之一便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美, 若建筑设计材料运用得当则能够增添艺术审美。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现代公共建筑的材料和使用方法呈广泛化、多元化特征,但是材料的本质不外乎土、石、木、金4 类,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思考空间构造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以不同材质的机理、特征构成现代公共建筑的特有形式美感。
3.3.2 发现现代化材料
在现代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 空间装饰艺术离不开造型材料的表现,材料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影响空间艺术美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公共建筑也在不断探索不同质感、工艺工法联合的新思路,材料品种的增多,也进一步丰富了设计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以多媒体手段为例,多媒体手段利用光影、声音等媒介制造出动态的时空艺术, 而将其引入现代公共建筑设计当中可以为公众呈现“时空交接”之感,从而以全新的体验方式呈现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建筑使用需求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如何利用好现代公共建筑这一载体,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促进现代公共建筑设计发展是现代公共建筑设计人员思考的重点。 本文以西安亮宝楼为例,对该楼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进行分析,随后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文化元素的嬗变与解构、 文化尺度的合理与适应两点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公共建筑设计的建议,望为广大现代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