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以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024-03-09 00:07
关键词:惠山祠堂无锡

吴 萍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 无锡 214062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核心部分,承载着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为实践,意在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

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多重身份,一是历史文化街区,为无锡四大历史街区之一;二是市民公园,它与锡惠公园接壤,是市民日常登山、健身、休闲的场所,日接待游客数万人;三是西侧属于锡惠风景名胜区,参照风景名胜区管理;四是文化遗产,2012年惠山祠堂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惠山古镇参加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的申请;五是国家5A级景区,2017年成立惠山古镇景区,将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山林保护区四部分纳入范围内,2020年惠山古镇景区被正式评为国家5A级景区[1]。

1 惠山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传承思路

惠山古镇是无锡市区最完整的具有高度复合多元文化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祠堂文化群落遗产的整体保护区,研究中华谱牒文化和宗祠发展轨迹的基地;惠山泥人工艺研究、产品展销集中地;江南古典园林典范;宗教、泉茶、江南曲艺等传统文化集聚区,其所处地位的特殊性、保护修复的重要性、文化价值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惠山古镇的保护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街区。

无锡籍著名建筑师顾奇伟教授在谈惠山古镇保护时说过:“无锡本土的文化特点是守本而开放,一座城市不仅要健康聪明,还要善良。保护惠山祠堂群,重在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古镇,要让其处在历史的信息环境里。创新,既要在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

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内各类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14处;三普新发现3处;历史建筑40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泉眼9处,古树62棵,古井5口,河埠头8处;传统风貌街巷共有6条;此外还有惠山泥人、惠山庙会、锡绣/惠山油酥、梨膏糖、美食系列、祠堂家族、家风、家训文化、祭祀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遗存。

1.1 提出“保护为主、协同发展”的规划理念

在“守本而开放”的城市文化特征指导下,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保护为主、协同发展”规划理念,与惠山古镇申遗工作对接,贯彻《无锡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控制要求,与上轮修详衔接,结合现状情况,以保护和展示好街区的物质文化遗存和依存的自然山水环境,传承好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在保护历史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以保护显现街区价值,活化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引导旅游合理、适度发展,科学组织各类交通流线,为无锡打造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1.2 空间布局以锡惠山为景,惠山浜为轴,大运河为幕

历史文化街区内形成“龙光塔映水,三轴串多片”的空间结构。以龙光塔作为古镇空间主体,恢复烧香浜水面,贯通古镇水环。分为核心保护区、祠堂义田展示区、旅游综合配套区(耳尖上的无锡)、民宿艺术展示区(指尖上的无锡)、旅游综合配套区(舌尖上的无锡)、山麓民宿区入口广场区六大区域(见图1)。风貌协调区内形成锡惠山为景,惠山浜为轴,大运河为幕,形成“两轴四片”的功能布局。

图1 空间结构图

图2 功能分区图

1.3 功能布局以文化展示和传承为魂,文旅文商文创为辅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主导功能是供大众游览、品尝、观赏、参与的地域历史文化展示、展演活动,以及配套设置的各类服务设施,同时可配置少量以风貌展示为主的邮亭、茶馆、酒肆、药铺、救火会、警署等,兼作接待和娱乐用房。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功能主体是旅游配套和餐饮、度假居住用房及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2]。

风貌协调区内作为大惠山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两大块功能。一是古华山路以北综合板块,主要以文化旅游和产业商务功能为主,在文化上与惠山古镇有所呼应、文脉相连,成为景区、街区文化的延伸与演绎,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休闲板块,是街区功能的重要补充。另外一块是古华山路以南地区,以景区公园景观休闲功能为主。

2 规划策略

2.1 整体谋划、系统思考

惠山古镇兼有江南水乡古镇,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锡惠景区,惠山古镇景区,无锡市民公园等多重身份,自2005年以来编制过多轮规划。为进一步有序推进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工程,对接“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改善街区现状存在的功能、交通、旅游等方面的问题,以街区保护规划作为主要依据,开展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研究范围扩大至运河边,将惠山古镇历史街区、锡惠景区、大运河遗产区统筹协调,整合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交通系统、配套设施。

2.2 一脉相承,文化融合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惠山古镇有望成为无锡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规划将运河文化与惠山古镇历史街区文化融合,保护惠山古镇及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即全力保护所有遗存的同时,着力于自然、社会、人文、空间环境以及古镇肌理、风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把古镇作为同根一脉的生命肌体加以整体保护。以有效保护、显现历史文化价值、激活历史文化生命力作为古镇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力求形成保护发展的可持续态势[3]。

物质文化资源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要求,修复全部118个祠堂,以及各类文物古迹。确保祠堂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通过文化创意,将祠堂的祭祀、谱牒编纂、义庄、学校和婚丧嫁娶等原来的功能和用途演绎成为旅游产品;依据祠堂的精神文化内核,对祠堂进行主题化布展,形成传统文化博物馆群落;惠山浜两岸祠堂和店铺,以泉茶文化文化为主题,发展滨水茶肆类商业;五里香藤两侧祠堂和店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购物商业;恢复祠丁管理运营模式,祠丁作为惠山祠堂的管家、讲解员、运营经理和形象大使而存在。

非物质文化资源,通过姓氏探秘(谱牒文化)、结婚庆典、弥月庆典、成人礼庆典、寿星庆典等人生礼仪活动的恢复,在景区形成表演性活动内容,在景区外围的商业街区形成餐饮、休闲业态和设施配套,提升古镇外围区域的商业价值。提炼和总结祠堂的忠、孝、节、义和其他文化,形成以中华民族英雄、孝文化、中国古代女性文化、中国慈善文化、中华家训文化、谱牒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展览,并将其融入相对应的祠堂之中,充实祠堂文化内涵;同时,根据祠堂的文化主题,植入购物和主题休闲型商业业态。此外,通过大师工作室、非遗制作、体验、展示等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益。

规划恢复李绅读书台、烧香浜水面、祠田等历史遗存,按照保护级别设定不同的利用方式,对祠堂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全面展现古镇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民俗风貌和水乡风情。

分三个功能区作为非物质文化载体。一是舌尖上的无锡即无锡传统美食体验区,满足游客美食体验。二是耳尖上的无锡即无锡音乐和实景演出体验区,以无锡历史文化、祠堂文化、园林文化、二泉映月等为内容通过舞台变幻、歌舞表演、戏曲、音乐与高科技影像技术相结合的互动式情景剧院,系统展示无锡的前世今生,满足游客娱乐体验。三是指尖上的无锡即无锡手工技艺体验区,泥人、竹刻、剪纸、紫砂、精微绣、乐器,满足游客购物体验。

2.3 秉承匠心,精雕细琢

惠山古镇的山、水、林、木、街、巷、院落具有古镇历史空间环境肌理的典型性,通过现场踏勘、建立模型库、视廊分析等手法,反复推敲详细设计方案,把控尺度。

维持山水标识空间,维持龙光塔的管塔视线,维持惠山浜沿线的视线通廊,维持惠山古镇周边的建筑高度空间。将风貌协调区内视廊控制和高度引导量化到指标,通过导则管控引导区域内地块指标,便于后续管理与实施。

对烧香浜周边通过建模,选取不同的视角分析空间尺度,景观效果,最终划定水体边界,水面宽度20至48米,形成“南岸赏戏,北岸观塔”的景观效果。

引导开合有序的界面设计,重点设计一带二路,展示古镇形象。一带即龙头河,惠山浜水面,水体宽度9至24米,随着两岸空间尺度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空间景观。宝善桥以西水面较窄,形成幽静宜人的空间,精致的空间;宝善桥以东,形成开敞大气的空间,在惠山浜古华山路一侧可领略锡惠山古镇全景。二路即通惠西路、古华山路是进入古镇主要城市道路,与城市对接的主要展示窗口。规划对道路红线、断面形式、沿路绿化宽度、建筑后退距离、出入口设置、步行空间设计等做了多轮方案修改。

2.4 部门协调,统筹运作

形成市政府——文旅集团——惠山古镇三级运作模式,以文旅集团为管理主体,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负责惠山古镇历史文街区的保护工作,并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建设、自然资源与规划、财政、环境保护、旅游、水利、交通、公安、消防、地铁等部门协调,共同商定详细规划布局,共同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建立公众参与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通过签订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保护责任书等形式,依法落实“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民间团体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逐步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教育基地;培养稳定的街区保护管理人员和古建筑修缮队伍。

3 保护修缮成果

惠山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探索之一是将古镇的整体保护及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定位于古镇历史文化有机体的保护,即全力保护所有遗存的同时,着力于自然、社会、人文、空间环境以及古镇肌理、风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把古镇作为同根一脉的生命肌体加以整体保护。探索之二是以有效保护、显现历史文化价值、激活历史文化生命力作为古镇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力求形成保护发展的可持续态势。在工作上以“全力求证、小心落笔”为准则,把对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分析置于首位,使保护有据,发展入理。

3.1 实现文物古迹100%修复

惠山古镇修复100%完成了范围内文物古迹的修复,入选“国家文物保护最佳工程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

3.2 年接待游客数增加

实现年接待游客数1000多万人次。惠山古镇景区成立后,古镇与锡惠整合运营后,相互联动,日均游客流量达4万人以上(节假日达到6万人左右),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

3.3 修复较高遵循了原规划的空间肌理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惠山浜、直街、横街核心区的修复较高遵循了原规划的空间肌理。

总体院落空间布局在对现存文物本体修缮的基础上,考虑到祠堂建筑的特定内涵,至少保证享堂的再现,确保文物完整性。现存建筑本体,坚持不改变原状,保持建筑本体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原结构修缮,确保文物真实性。局部复建以历史资料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院落的复建。外立面细节构造严格参照现存文物本体以及历史街区内现已修复建筑之风貌进行设计,保证整体历史街区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

3.4 完成了泥人博物馆的建设

中国泥人博物馆建在原无锡惠山泥人厂旧址,建筑设计选择了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的方案,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布展面积8000平方米。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有利于惠山古镇泥人文化的传承,而且成为古镇的文化地标建筑。

4 结语

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经完成了惠山横直街、惠山浜两大核心区的修复工程,重现了惠山祠堂群的人文历史景观,并在赋予文化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其折射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得到了许多文史专家学者的推崇,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空间肌理延续、市民游客共享、部门协同运作的普适性示范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惠山祠堂无锡
无锡惠山的“凤羽龙”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无锡一棉
惠山泥人——须臾出手中 泥韵展风采
梁家祠堂史话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