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2024-03-08 18:41隋娜娜
教育·校长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隋娜娜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脱离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延伸,将核心素养全面落实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突出知识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采用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加强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符号意识等,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知识中不断探索、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践操作等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进行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中,遇到一些过于抽象的知识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知识难以深入理解,无法熟练掌握和应用。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核心素养的落实,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拓宽知识面和数学思维,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来对症下药,加强学生数学能力,使其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以及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在数学各个方面的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括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品质和能力,主要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几大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素质和技能、情感态度和方法,主要围绕这三个维度,充分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以及学科育人的功能。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将全面落实于课堂之中,教师创设全新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整体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能够有较好的数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在知识中探究,学会正确思考,不断深挖新知识,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可见,学好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品质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心智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耐心和专注力,对外界事物很容易出现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上很容易受到他人或外界因素干擾,导致学习态度摇摆不定,产生大大小小的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教师会给予科学的引导或启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不断在思维方面有所创新。除此之外,数学学科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品质,在知识中不断挖掘与创新,强化思维,锻炼学生顽强意志力,攻克难题的决心,面对困难不畏惧、不放弃的优良品质。

(三)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终身学习的信念,将所学知识全面内化,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的涵盖面较为广泛,紧紧贴近实际生活,抽象化的知识非常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将公式、定理、概念会背诵、会默写就可以,而是要真正地理解和运用。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针对问题铺展开来,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分析;第二,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问题看到本质,具有较强的联系思维;第三,习惯性采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将各种不同的问题进行数学定义。由此可见,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学会思考,提高探究能力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并不懂得该如何思考,也不明白应当如何站在数学思维的角度看待问题,虽然题没少做,但学习能力及成绩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前提条件。一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喜欢猜,尤其做数学练习时,遇到选择性的题喜欢去猜测,而不是动脑筋认真思考,导致学习数学非常吃力。思考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够从表层知识一步步深入,最后解决实际问题,逐渐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善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问题、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出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不断摸索和发现,寻求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活跃思维,帮助学生搭建数学框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及学科素养。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学生正确方法、点拨和启发,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推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最终将知识吃透,能够巧妙运用于实际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升。

例如,“圆”这节内容涉及圆面积公式推导这一知识点,通常情况下,传统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直接将结论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这种机械式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提升学生思考力、探究力。笔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整体教学模式进行一次革新,尝试引用新鲜元素,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圆转化为近似于正方形的图案,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储备,进一步思考、推理、分析圆的面积公式。在此期间,学生相互交流、沟通,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全身心投入其中,并把圆成功转换为正方形、四边形,充分利用相关公式得出结论。此过程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建立数感、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小学生数感较差,学习数学不够积极,总是爱打退堂鼓,摸不清楚数学的规律,无法掌握数学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加强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并在阅读题目后,能够圈画出关键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将文字转变为符号,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将数字关系形象化、具体化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意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算理,需要在过程中体现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以整数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在转化的过程中探索新知。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加强他们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将这些抽象化的知识进行转变,逐渐形成让学生能够感知到的事物,亲自体验和感受,强化记忆。教师将“0.72×5”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应当如何计算,而是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思考,对算式进一步探究,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整理,引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计算题中,学生主要采用两种计算方法:加法和乘法。这一题围绕乘法意义“几个几”开展,也就是5个0.72,可以转化为加法:“0.72+0.72+0.72+0.72+0.72=3.6”;而乘法计算,学生把0.72转化为72,用整数乘以整数的方式进行计算,也就是72×5=360,由于乘数增大一百倍,所得出的结果还要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则用360÷100=3.6。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学生集思广益,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经过一系列探究后,教师会为学生进一步总结。在对小数乘整数计算的时候,应当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相乘,乘完以后再观察最后的结果扩大了多少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当积的尾数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學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经过亲自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将知识内化于心,提高学生数感及符号意识。教师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创设多元、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在实践中摸索和反思,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与众不同的视听感受,能够在有限时间学到更广泛的知识,认真走好每一步,踏实学好每一课。

(三)运算能力,逻辑思维

计算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具有扎实的计算功底,对学生未来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正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数学能力越往后越能凸显出计算的真正价值,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如果说思维是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那么计算则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功。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重在基础,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计算,只有具备深厚的计算功底,打下扎实的计算基础,才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铺好道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前期计算能力薄弱,导致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松散,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训练,能够快速、准确、灵活地完成计算,这也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数学能力。

数学学科涉及很多领域,数学问题千变万化,题目中会存在较多的信息,一些复杂的、隐藏的信息如果不能正确抓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也可以利用反向推理的方式,获取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数学知识和问题紧密捆绑,有一定的严谨性、逻辑性,无论是正向推理还是反向推理,都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头戏,需要教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思考中,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思维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科学设计探究任务,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数学主要专注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水平,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达到一定的思维高度。数学教学的目标主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善于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为学生提供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带领学生摸索数学知识中隐藏的内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培养优良思维品质。

例如,工程队修一长度约300千米的路,前6天修这条路的40%,按照这样的修路速度,用多少天时间才能全部修完?学生答案有:分数解法6÷40%,300÷(300×40%÷6);用份数解6÷2×5;用归一法解1÷(40%÷6);用方程法解假设修完全长共要x天,x×40%=6等。由此可见,在进行数学习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灵活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一个知识点能够引出多种题型、多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注重解题过程的严谨性。多种方法都能回归到唯一的结果,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数学的魅力。教师应带领学生尝试解决不同数学题目,培养学生迎难而上、攻克难题的精神,引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在一次次破解答案中提升自信,取得进步。在数学世界中,盲目刷十道题,不如发动思维认真解决一道题的效果好,只有真正体会数学内涵,掌握正确数学方法,自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方法促思维,思维促方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并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化差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达到数学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完善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领域上开疆拓土,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和知识视野,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数学知识中燃烧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拓展思维,使数学课堂不断优化和提升,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