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源构建平台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

2024-03-08 04:13杨汉山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旧址红色劳动

杨汉山

立足挖掘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借助周边的红色文化,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劳动教育,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设置校内劳动岗位,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做到学科有机融合,重视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充分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

一、借助周边红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新時代的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精华所在,是劳动思想与红色文化资源融汇的结晶,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学生劳动观的培育需要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

近年来,我校大力挖掘学校周边红色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扩大劳动教育的空间。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毗邻我校,这一红色资源为我校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文化阵地。我校与一劳大旧址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学校大队部成立红领巾“邓中夏中队”。

我校注重挖掘“一劳大旧址”这一红色资源的劳动教育内涵,依托“一劳大”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打造富有红色教育意义的劳动基地,成为学生提升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的场所,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高涨,从中也感受红色文化的宝贵精神。

学校大队部以“邓中夏中队”为主角,定期到“一劳大旧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述的革命故事,耐心仔细地参观历史文物;有参加“一劳大旧址”的定期清扫工作……

学校与“一劳大旧址”共建共享,携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党支部利用“一劳大”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建带队建活动,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契机,党员老师和少先队员建立“1+1”红色成长联盟,携手走进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春节前夕“一劳大旧址”邀请知名书法亲临现场挥毫,与我校学生共同创作“福”字,一起一落之间劳动的收获满满,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这样借助当地的本土红色文化,打造富有红色教育意义的劳动基地,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劳动,确保劳动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并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宝贵精神。

二、设置班级劳动岗位,成为班级小主人

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形成、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比较稳定而持续的过程。班级的固定性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劳动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劳动习惯的持续养成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因此,我校每个班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样多元的班级劳动岗位,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

不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各不相同,班主任因班而异设计班级劳动岗位清单,以满足学生的劳动需求,享受劳动的快乐。比如,低年段班级劳动岗位设有晨午检记录员,负责开展晨午检工作;开窗管理员,负责课室开窗通风等。高年段班级劳动岗位设有节电小能手,负责课室的各种物品的管理摆放;垃圾分类检查员,负责督促垃圾分类的情况等。

班级设置的劳动岗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岗位和合作伙伴,在日常劳动过程中学生践行“我要做、我爱做、我会做”,不知不觉中学生劳动的意识、能力不断提高,责任感、荣誉感也不断增强。

三、设计年段家务劳动清单,树立家庭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它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使其和谐幸福;家庭又是孩子的第二课堂,通过家务劳动能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劳动是生活的必需,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对家庭都有应尽的义务,都要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树立对家庭的责任感。

为了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唤醒劳动意识,激发劳动兴趣,培养劳动习惯,我们设计的家务劳动清单分为三大类:自助类、责任类、自选类,不同年段的学生立足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劳动能力,选择不同类型的劳动内容参加家务劳动,以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高劳动技能,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我们重视家长在学生家务劳动中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致家长信、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明确,家长要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倡导者,要抓住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烹饪帮厨、美化家庭等各种机会,培养孩子自觉参与劳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开展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家长全程参与评价,通过观察、沟通、交流、评价,家长也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学校还根据家长的评价,班级的评价,每月评出学校的劳动小达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与同学分享亲情故事和劳动感想。

四、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多渠道劳动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标(2022年版)》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学段目标提出了以“热爱劳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在爱劳动、知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劳动价值观。

如《大自然,谢谢您》一课,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馈赠实际上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大自然的美好。我校是海珠区第一批小农田实验学校、有广州市3A小农田,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的小农田资源,种植简单而且收获快的农作物,让学生亲手进行种植、浇水、除草、施肥,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劳动成果。

教学必须“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了解劳动者的真实生活。”

《美好生活哪里来》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以及他们的工作,明白劳动者工作的艰辛,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设计了“劳动岗位体验”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家长、亲戚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体验。学生们走近各个行业在真实的劳动过程中体验,感悟不同职业劳动的艰辛。

五、挖掘节日资源,丰富劳动实践体验

我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特殊纪念日传承着美德和精神,这些都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劳动节、植树节、学雷锋行动日、志愿服务月……我校都精心组织开展系列行的全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掀起劳动实践教育的高潮。

例如,每年的3月份是志愿服务月,这个月又有学雷锋行动日、植树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还有惊蛰、春分这些美好的节气。我校大队部以劳动教育实践为载体,结合少先队争章活动对劳动内容和形式进行挖掘,设计了内涵丰富的争章项目,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奉献爱心、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我校的劳动教育立足校园、家庭、社区,借助周边红色资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教育平台,引导学生愿意参与劳动、喜欢参与劳动,并在劳动中拥有体验感和成就感,通过帮助他人服务集体,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旧址红色劳动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红色是什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红色在哪里?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热爱劳动
追忆红色浪漫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