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斌 高会会 查国贤 朱秀红 黄亚川 陈雪琴 彭 青*
(1. 江苏省昆山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江苏 昆山 215300;2. 苏州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 苏州 215006;3. 苏州市吴中区农技植保推广站,江苏 苏州 215006;4. 苏州市常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5)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L.)为茄科茄属番茄亚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14%。我国是番茄种植大国,其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34.7%,番茄是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江苏昆山市番茄种植面积约170 hm2,其中设施番茄面积约136 hm2、年产量8 195 t,主要供应本地市场。随着番茄生产向规模化、设施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番茄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现将近年来昆山地区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2],为番茄灰霉病病原。春季为昆山地区设施番茄灰霉病的高发期,尤其是3月份气温高、连阴雨天气多,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率较高,需注意防控。据统计,2016—2023年昆山地区春季番茄灰霉病的病株率分别为30%、47%、34%、30%、13%、27%、53%、54%,发生程度分别为2 级、2 级、2 级、2 级、1 级、2 级、3 级、3 级。可见,2016—2023年昆山地区春季番茄灰霉病的病株率和发病程度相对平稳。
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3],对设施番茄危害较大。番茄晚疫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越冬,翌年成为初侵染源侵染植株,早春多雨或梅雨季节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
烟粉虱是设施番茄的主要害虫,寄主广泛,繁殖力强,冬季可在温室大棚内越冬,在昆山地区每年可发生10 多代。烟粉虱的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枯死,同时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昆山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监测发现,每年7月中旬~9月中旬为烟粉虱高发期。2016—2018年昆山地区番茄烟粉虱的发生量见图1。
图1 2016—2018年昆山地区番茄烟粉虱的发生量
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昆虫,每年发生10代左右(春秋两季多发),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上午较活跃。
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昆虫,是近年来昆山地区设施番茄的主要害虫之一。蓟马易产生抗药性,繁殖速度快,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每年6~9月为蓟马发生盛期(有虫株率为60%~100%),高温干旱时发生重。
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即采用轮作换茬、高温闷棚、物理诱杀、天敌防控、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措施[3]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茄果类蔬菜的生产安全。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量和发生程度,保障农产品生产和食用安全的重要手段[4]。
(1)清洁棚室:番茄定植前2 周,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对棚室进行全面消毒;清理棚室周边杂草,以减少病虫初侵染源[4]。(2)高温闷棚:夏季休耕期灌水,并密闭棚室,使棚内温度达到70 ℃左右,闷棚2~3 周,杀死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根结线虫等病原体。(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灰霉病和抗病毒病等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市场认可度高的番茄品种,如浙樱粉1号、艳玉、苏粉系列等。
(1)防虫网阻隔:大棚覆盖防虫网,将害虫阻隔在棚外,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有效措施。黄保宏等[5]研究表明,在温室大棚的门口、通风口覆盖50目(孔径0.300 mm)防虫网,可有效防止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蚜虫、蓟马等害虫入棚危害。(2)色板诱杀:烟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具有较强的趋黄性,虫口密度较低时,可在植株上方15 cm 左右处悬挂黄板诱杀,每667 m2悬挂黄板25 张;蓟马具有较强的趋蓝性,高发期(6~9月)可悬挂蓝板诱杀。根据粘虫板上的虫量及时更换色板。
2.3.1 天敌
每株有5~10头烟粉虱时释放丽蚜小蜂,可降低前期烟粉虱虫口基数。丽蚜小蜂释放密度约3万头/hm2,7~10 d 释放1 次,连续释放3 次。丽蚜小蜂建立相对稳定的种群后,其对烟粉虱的寄生率可高达75%。此外,棚室周边种植芹菜有驱逐烟粉虱的作用[6-7]。
2.3.2 生物农药
可选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番茄灰霉病,喷药后需及时降湿;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蚜虫、斑潜蝇等。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是目前农业生产有效而直接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应在科学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药剂。灰霉病和早疫病发病初期,可选用腐霉利、嘧霉·异菌脲、啶酰菌胺等药剂防治;晚疫病可选用丙森锌、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防治;蚜虫、烟粉虱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选用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啶虫脒、吡虫啉等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