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秀 胡 婕 牟文雅 林双喜 常亚文 徐 龙 龚伟荣**
(1. 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 南京 210036;2. 江苏省沭阳县植保站,江苏 宿迁 223600;3. 江苏省东台市植保植检站,江苏 东台 224200;4.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100)
江苏地区的西瓜栽培设施以中、小拱棚为主,目前面积达10.7万hm2,利用中、小拱棚栽培的西瓜占西瓜总面积的80%左右。蚜虫(Aphis gossypiiGlover)别名蜜虫、腻虫,为半翅目蚜科昆虫,西瓜棚内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蚜虫繁殖,近年来蚜虫已成为江苏地区设施西瓜主要害虫[1]。蚜虫常聚集在西瓜植株叶片背面、嫩茎吸食汁液,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若防治不及时,会导致西瓜植株干枯死亡;另外,蚜虫也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2],导致病毒病大发生,严重影响西瓜的品质和产量,制约了西瓜产业的发展。目前瓜农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西瓜蚜虫,受登记药剂品种少、种类单一等因素影响,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掌握江苏省的东台市和南京江宁区(西瓜主产区)西瓜蚜虫发生特点和消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药剂防控西瓜蚜虫的效果试验,以筛选防效较好的新药剂,综合运用各项防治技术保障西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蚜虫对西瓜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是指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西瓜植株叶片和茎秆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整株枯死。间接危害是指蚜虫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西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外,蚜虫取食染有病毒病的植株后,短时间内便可导致棚内大量健株感染病毒病,造成植株大片死亡。
我们在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近年来蚜虫危害较重的设施西瓜种植基地进行蚜虫田间消长规律调查。在西瓜棚内种植行选2 行各取3~5 株,并在其主蔓上间隔1~2 片叶取1 片展平叶,调查记录每张叶片上的蚜虫若虫及成虫数量,7 d调查1次。江苏省东台市和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的消长规律见图1、图2。
图1 东台市药剂防治前后西瓜蚜虫的田间消长动态
图2 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的田间消长动态
由图1可以看出,东台市大棚西瓜蚜虫4月底开始零星发生,5月初开始大量繁殖,5月19日百叶虫量达到峰值(1 720头),当日用药后,蚜虫数量明显降低。
由图2 可以看出,南京市江宁区大棚西瓜蚜虫5月20日开始发生,因未用药防治,蚜虫数量逐渐增多,6月下旬百叶虫量达到2 823头。
试验设铺设银灰色地膜和未铺设银灰色地膜2 个处理,调查各处理西瓜植株上的蚜虫数量。铺设银灰色地膜防控西瓜蚜虫的效果见图3。
图3 铺设银灰色地膜防控西瓜蚜虫的效果
由图3 可以看出,与铺设银灰色地膜相比,未铺设银灰色地膜处理西瓜植株上的蚜虫数量较多、增殖速度快;蚜虫发生前中期(5月),铺设银灰色地膜处理西瓜植株上蚜虫数量较少,且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未铺设银灰色地膜处理蚜虫数量于5月24日达到峰值(每10 株为800 头),铺设银灰色地膜处理蚜虫数量在6月3日达到峰值(每10 株为200 头)。可见,铺设银灰色地膜可有效控制大棚西瓜蚜虫数量。
我们于4月20日采用培养皿离体叶片的方法,在西瓜棚内释放龟纹瓢虫(溧阳益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进行蚜虫防效试验。试验设2 个处理,即投放益害虫比分别为1∶5(3 头龟纹瓢虫,15 头蚜虫)、1∶20(3头龟纹瓢虫,60头蚜虫),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用笼罩隔离。分别于释放益害虫后3 d、5 d、7 d、14 d、21 d、28 d调查记录存活的蚜虫数量,并计算防治效果。
龟纹瓢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龟纹瓢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1 可知,释放龟纹瓢虫后3 d、5 d、7 d、14 d、21 d、28 d,益害比1∶5 处理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26.17%、52.61%、66.33%、67.46%、61.65%、56.88%,益害比1∶20 处理蚜虫的防效分别为11.20%、12.86%、33.48%、33.03%、34.98%、16.81%。可见,益害比1∶5处理蚜虫的防治效果高于益害比1∶20处理。另外,随着释放龟纹瓢虫时间的延长,蚜虫防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供试药剂有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宁波三江益农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江苏东南植保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分别设在东台市、常熟市的大棚西瓜种植基地。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每667 m2用量40 mL、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每667 m2用量5 g、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每667 m2用量16 mL、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每667 m2用量4 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 m2用量10 g、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12 g,每种药剂为1 个处理,以清水作对照(ck),每个处理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0 m2。施药前调查各处理虫口基数,分别于药后3 d、7 d 调查各处理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不同处理西瓜蚜虫的防效见表2、表3。
表2 不同处理西瓜蚜虫的防效(东台)
表3 不同处理西瓜蚜虫的防效(常熟)
由表2 可知,东台市试验点药后3 d,各处理西瓜蚜虫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处理,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9.60%、99.56%、99.37%、96.93%、96.76%、95.13%;药后7 d,除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处理外,其他处理蚜虫的防效在95%以上,其中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效在99%以上。
由表3 可知,常熟市试验点药后3 d,各处理西瓜蚜虫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处理,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9.73%、96.38%、85.01%、72.32%、68.35%、62.72%;药后7 d,除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处理西瓜蚜虫的防效达97%以上,其他处理蚜虫的防效均明显下降;药后14 d,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西瓜蚜虫的防效仍在96%以上。可见,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蚜虫的速效性好、持效期长。
应综合应用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进行西瓜蚜虫的防控。根据江苏地区蚜虫的发生规律,建议在4月下旬开始密切关注蚜虫的发生情况,做好调查和监测工作,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可在育苗大棚和早春大棚内悬挂黄板、蓝板诱杀蚜虫,降低棚内虫口基数;棚内释放龟纹瓢虫等捕食蚜虫,控制蚜虫数量。本次利用天敌捕杀蚜虫的试验效果一般,这可能与龟纹瓢虫释放量低有关,建议适当增加龟纹瓢虫的释放量来提高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的效果较好,同理若在大棚通风口悬挂银灰色塑料条也可驱避蚜虫[3]。
目前,喷施化学药剂仍是防治西瓜蚜虫的主要措施。化学防治应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的药剂。目前已登记用于防治西瓜蚜虫的化学药剂仅有12 个(以烟碱类为主)[4],缺少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种类。建议农药登记部门简化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手续,出台用药指导意见,以提高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结合试验结果,可以示范应用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等药剂防治西瓜蚜虫[5]。蚜虫繁殖能力强、发生世代多、抗药性强,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注意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以延缓其产生抗药性。
农业技术指导部门要联合科研、推广、生产等机构人员到实地调研西瓜蚜虫的发生情况,在蚜虫发生与防治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加强宣传培训,重点在种植基地、家庭农场建立挂钩联系服务制度,跟进、掌握西瓜蚜虫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农户在防治蚜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江苏省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一般在每年4月底开始发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程度。铺设银灰色地膜、释放龟纹瓢虫(益害比为1∶5)可有效控制蚜虫数量,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蚜虫的防控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