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楠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0
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增强,中部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1],交通运输业推动了经济发展,为经济繁荣提供支持,同时经济增长也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中部6省(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西、河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中部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因此,剖析中部6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推动中部6省之间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内容[2]。肖红 等[3]运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得出运输对经济影响较大的结论;彭晗 等[4]将环比系数法和熵值法结合,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河南省各地市协调进行了分析;陈果 等[5]运用多种工具模型对湖北省及其17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Hao et al.[6]在物流系统和交通基础设施两者间,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者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并且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文献[7-13]研究交通运输、运输子系统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给出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交通运输或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有关2个系统的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时空演变及定量分析较少。基于此,本文以2010—2022年中部地区6省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可视化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中部地区6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和障碍度因子,旨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参考相关学者研究,遵循科学性、可获得性、可靠性原则,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等,并以此构建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2.1 熵值法及耦合协调模型
1)无量纲化:
(1)
(2)
式中:s为样本的数量;t为指标的数量;Lst为第s个样本的第t个指标值。
2)权重指标计算:
(3)
3)各指标的信息熵:
(4)
4)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5)
5)综合得分:
(6)
6)耦合度的计算公式:
(7)
7)协调度的计算公式:
T(t)=A×F(t,a)+B×F(t,b)
(8)
8)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公式:
(9)
式中:C为耦合度,显然介于0到1之间,如果值越大,说明有序发展;T为综合协调度指数,反映两者动态影响;D为耦合协调度,介于0到1之间,D值越大,耦合协调程度为越高,反之越低。
国际耦合协调度的标准评价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评价等级划分
1.2.2 障碍度模型
1)计算F值(W为准则层权重,P为指标层权重)。
Fst=Wt×Pst(s=1,2,…,n;t=1,2,…,m)
(10)
2)计算R标准化值。
Rst=(Xst-minXt)/(maxXt-minXt)
(11)
3)计算I值:
Ist=1-Rst
(12)
4)计算指标层O值(s是代表某准则层,共t个指标):
(13)
式中:Fst为因子贡献度;Wt为第t项指标的权重;Pst为第t项指标下第s个准则层在此指标中所占的比重;Rst为指标采用极差法而得到的标准化后值;Lst为指标偏离度;Ost为第t个指标对第s个准则层的障碍度值。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0—2022年中部地区6省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
表3 中部地区6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中部6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自2017年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领先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指数。我国2017年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经济发展。
从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水平看,总体呈现出缓慢递增趋势,增长速度低于区域经济。“十三五”时期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但路网格局仍不健全、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技术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
2.2.1 协调准则层障碍度分析
中部地区6省的交通运输障碍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其中,河南省交通运输系统障碍度增长幅度最大、影响程度最高;江西省和山西省变化幅度较小;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近10年,中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而交通运输业发展动力不足、网络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凸显,交通运输系统的障碍度增加。中部地区6省的经济系统障碍度变化呈稳定下降趋势(见图2)。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程度始终保持高位,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河南省经济系统障碍度水平下降幅度最大,下降近70%,其余省份区域经济障碍度水平稳定下降,说明中部6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取得一定效果。
图1 中部地区6省交通运输准则层障碍度
图2 中部地区6省区域经济准则层障碍度
2.2.2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指标层障碍因子分析
本文列出了综合排名前8的障碍因子及障碍度(见表4)。障碍度指标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系统,货物周转量障碍度水平稳居首位,是制约耦合协调度的最大障碍度因子。2006年起中央将中部定位为全国重要粮仓、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内河航道里程障碍度逐年提升,在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具有成本小、污染小的优势,中部6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加快补齐内航道运输短板,打造更好支撑中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新航道。进出口总额的障碍度持续增加,进出口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动能,近3年由于政策调整,国家加强了检验检测管理,对中部6省带来一定的影响。
表4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指标层要素障碍度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纬度上,中部6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能力越来越强;区域经济综合指数和交通运输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区域经济提升速度快于交通运输,两者之间的区域差异在研究期间持续缩小,呈现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态势。在空间纬度上,各省份之间的耦合协调逐年递增,由于时间上发展不充分、空间发展不均衡等原因,耦合协调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江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
从区域经济障碍因素来看,制约各省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进出口额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量。因此,加快贸易建设步伐,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关键点;其次,邮政业培养人才队伍和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从交通运输障碍因素来看,货物周转量是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最大瓶颈,2020—2022年内河航道里程超过货物周转量。中部6省应在现有的综合运输架构基础上,建立覆盖整个中部地区的空、陆、网、海贸易之路,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融合发展。
中部6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区域差异,为实现中部6省之间协调共同发展,需要达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共识。高质量协调发展省份应当发挥辐射作用;各省份之间可以借鉴其他省份宝贵的经验,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