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价值认知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2024-03-06 04:36陈安琪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运河红色旅游旅游者

陈安琪 侯 兵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也是伟大的世界人类工程之一。大运河遗产是由河道本身,与运河息息相关的水工遗存以及由运河衍生出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村镇及相关联的环境景观等组成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江苏段不仅拥有大运河全线最长的通航里程和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是沿线拥有多类型旅游资源的文旅融合发展区域。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弘扬大运河凝练的历史文化。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是系列革命战争事件的发生地之一,拥有一批纪念地和标志物,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开展红色旅游最宝贵的财富。红色文化与运河文脉休戚与共,为新时代大运河江苏段协同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红色文化精神弘扬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研究大运河红色旅游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利于推动大运河江苏段的遗产价值弘扬和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促进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将为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研究回顾

学界对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一直予以充分的关注,闵庆文等(2022)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文化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1]。刘志宏(2021)聚焦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提出应推动从重视有形文化遗产价值到重视无形文化遗产价值的转变[2]。陈晨和李辉(2021)将哈尼梯田作为人地持续互动的遗产典范,提出其价值辨识始终以原真性的构建与感知关联为核心[3]。李彦群(2021)等认为,在现代文明发展的推拉式作用下,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文化基因重组、变异的价值流变及其衰减风险[4]。吴兴帜和彭博(2021)提出要从价值本元出发讨论文化遗产的价值问题,不同行为体对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的差异性形成了文化遗产价值的层级化[5]。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有机构成部分,李向振(2021)提出非遗保护价值的实现既有赖于政府组织、社会活动家、商业资本方、学者等众多社会主体赋予的外在价值,又离不开文化持有者赋予的内在价值[6]。作为巨型体量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具有典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林秀琴(2020)提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建立于对遗产整体性价值的认知[7]。路璐和许颖(2022)提出大运河文化遗产具有混杂性、被赋予性和当下性的三重价值属性[8]。郗志群和匡清清(2021)在分析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价值时,认为其是涵养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应把握好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多元性、整体性特质[9]。

综上所述,现有大运河遗产价值方面的研究都聚焦于从不同角度解读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如何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西方传统中重视对遗产的物质性保护,东方则侧重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毕玲玲,2021)[10]。对大运河文化体系中的红色基因与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关联性关注较少。本研究致力于揭示大运河红色旅游价值的认知情况,提出提升大运河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希冀能为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在弘扬大运河遗产价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研究设计与结果

2.1 研究设计

大运河流经江苏700多公里,运河沿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底蕴深厚。大运河江苏段分布着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诞生了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的素材。

本研究数据来源包括两类:第一类为官方发布的政策文件,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推出的《2021—2022年度江苏文旅消费白皮书》《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第二类为向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游玩的旅游者发放问卷所获得的数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研究与资料收集相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以及定量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做法,在系统把握分析对象的基础上,面向公众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利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多角度揭示大运河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

2.2 样本分析

为确保问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本研究选择实地发放问卷,问卷受访者主要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游客。共收集问卷170份,剔除未填写完整以及选择同一选项的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94.12%。本研究主要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2.2.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问卷主要收集了受访者的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客源地以及月收入六个方面,分析结果如下(表1)。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数据可知,受访者职业分布中,学生有60.63%,占比较高,这与问卷调查时间有一定关系(周末学生较空闲,有较大的出游意愿)。在年龄方面,18~24岁的受访者占比最大,为52.50%,其次是25~34岁年龄段的受访者,这与上一条信息相吻合,也体现了年轻人对于大运河文化的关注,文化旅游的旅游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在性别方面,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达到63.75%。受教育程度方面,接受大学(本科或专科)教育的受访者占74.38%,体现了高学历层次的受访者对大运河遗产的关注。由于周末短途旅游者较多,在客源地方面,江苏省内的受访者占绝大多数。最后在月收入方面,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受访者占据一半的比例,这与受访者职业多为学生这一信息相对应,剩余收入段分布较均匀。

2.2.2 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检验。本文的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首先分析Cronbach’s α系数,若此值高于0.8,则说明问卷信度高。本文使用SPSS对问卷信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信度系数值为0.851,大于0.8,说明研究数据信度高。

(2)效度分析。效度分析是对测量有效性程度的检验,效度指标越理想,问卷设计得越合理。本研究首先分析KMO值:如果此值高于0.8,则说明非常适合信息提取;其次进行bartlett检验,显著性应小于0.05。由上表可知,KMO值为0.829,高于0.8,说明该问卷非常适合提取信息,Bartlett检验显示显著性小于0.05,因此该量表通过了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具有良好的效度。

2.3 研究结果分析

2.3.1 受访者对大运河遗产价值认知度不高

受访者几乎都认为大运河遗产价值重要程度高,但调研结果发现,受访者中61.30%的人不了解大运河遗产价值,66.30%的人认为大运河遗产和生活紧密程度不高甚至没有任何关系,可见大运河遗产价值正悄无声息地离我们渐行渐远,大运河遗产价值宣传弘扬上,人们对于历史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上仍存在不足。

2.3.2 红色文化旅游利用形式单一

由图1可知,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八地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利用中存在明显不足。不少受访者表示,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多为建造纪念馆、陈列馆、革命旧址等,馆内展示红色文物,如照片、书信、文件等,再配以简短介绍,缺少对于文物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导致展示陈列的模式过于传统、单调,没有创新性以及生动立体感,难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与好奇心。一些规模小的红色景点存在着档次低、馆藏文物过少、游客难以停留等问题,而一些红色景点面积大但是展示内容过于单调,运营方式呈现单一化,缺少许多叙述红色文化的渠道以及技术,缺乏互动性,未能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游览模式。导致游客不能产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共鸣,缺少对于红色文化的深刻感受,这些红色景区难以成为大运河遗产价值的有效载体。同时,各红色景区景点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这就导致各个景区难以展现其特色,不能充分且生动地阐释该地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度也会下降。

图1 受访者对于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旅游利用中不足的认可度

2.3.3 红色旅游价值影响较低

通过图2可知,半数受访者对革命纪念地、纪念馆以及战争发生地等红色旅游地的了解程度不高,近半数受访者从未去过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八市较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可见,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八市红色景区景点宣传力度不够,旅游者对其了解较少甚至闻所未闻。尤其是许多红色景点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且没有利用正确的宣传手段,以致前来游览的旅游者过少。这些规模小的红色景点缺少曝光,难以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又因知名度较低,也降低了游客进行游览的兴趣。缺乏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展示,未能展现景区内独有的红色资源。这很不利于大运河文化中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扬。

图2 受访者游览过的红色景区景点

3 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可持续利用研究

3.1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彰显红色教育价值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为6类:(1)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沿线地区拥有13处基地。(2)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沿线地区拥有12处基地。(3)A级旅游景区,具体分布为5A级3家、4A级6家、3A级12家、2A级15家。此外,根据《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分类和名录,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八市红色文化资源分为三种类型,即革命遗址遗迹、归葬地(陵墓和陵园)、纪念场馆(名人故居)。数量上,依次占比为:革命遗址遗迹数量171处,占比58%;归葬地(陵墓和陵园)87处,占比29%;纪念场馆(名人故居)37处,占比13%(表2)。

江苏省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根据《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八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计295处,其中,扬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体量最大,苏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体量最小,总体来讲差距较小,地域分布较为均衡。江苏省是革命时期党活动和斗争的重要区域,孕育诞生了“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红色文化资源的文献研究、资料整理及实地考察,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组织相关领域人才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文化基因的丰富内涵与价值,讲好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将其统一整合,连线成面,如以“新四军铁军精神”为主线,连结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常州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新四军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建立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集中宣传各地红色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更明晰的信息和更便利的服务。并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升级,推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更具有红色教育价值的旅游产品。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大运河文化带的关联性,融入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突显大运河遗产中的红色教育价值。

表2 大运河江苏段红色资源赋存情况

3.2 创新红色资源旅游利用方式,加强多元业态融合

大运河遗产价值弘扬与红色文化教育需要旅游这一有效手段推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统筹“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互联网”等多元业态融合。政府部门与旅游景区管理者应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大运河遗产价值与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根据上文问卷数据,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对文物资料展示展览、打造“互联网+旅游”新形式、话剧戏剧表演、打造真实红色文化体验场景等旅游利用形式。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应以创新思维和手段,加强业态融合。

首先是对文物资料进行宣讲介绍,可以运用在文物展示时设计二维码等智慧方式对文物进行介绍,旅游者扫码可阅读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抑或是设计相关动画或播放相关影视剧以吸引旅游者的兴趣。江苏是教育大省,发展研学旅行具有成熟的环境和条件,红色旅游景区可以系统整合景区内红色遗迹、红色故事等,培养专业从事研学旅游的讲解员,增强互动体验元素,推出系列研学产品,吸引更多旅游者进行研学旅游。

其次,打造“互联网+旅游”的新形式,提升5G覆盖水平,推动景区智能化,引入数字展览、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旅游者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实现身临其境的观赏效果,深刻感知运河遗产与红色文化,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再次,景区景点也可增设小剧场,打造红色文化经典节目,通过舞台剧、话剧、短视频的形式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融合当今时代背景,对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旅游者对于红色文化的深刻体验,从而让游客感悟红色精神,产生情感共鸣。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利用方式有多种选择,比如相关部门可以推动非遗与当地红色资源更好地结合,苏州评弹、扬州清曲、昆曲、徐州梆子等各种非遗艺术都可以进行创新性发展,编排红色曲目进行演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非遗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者进行红色旅游的意愿。

最后,政府部门应统筹管理安排,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并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打造鲜明的红色旅游品牌,规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造红色文化体验馆、红色非遗体验馆等场馆,进行全方位的红色文化赋能与模式创新,从而为旅游者带来红色旅游的崭新体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3年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中,沿河八市中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的共有11个,如扬州三湾大运河休闲旅游度假区、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一期、常州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等项目,该名录为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利用方式提供了参考,对于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 创新宣传方式,多方共促提升红色文化影响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八市共有A级红色景区36处(表2),但总体知名度偏低,宣传方式亟待创新。对于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旅游热度较低的城市如宿迁、淮安等,可结合区域内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共同宣传,联动发展;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稍欠缺但旅游热度较高的城市如苏州、无锡等,可重点宣传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抑或是进行跨区整合,共同发展,丰富旅游者的选择。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红色旅游的旅游者的年轻化趋势,新媒体平台在宣传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相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如对景区官方网站进行创新设计并及时维护、采取直播或制作短视频等形式对景区景点进行创意介绍,向大家介绍旅游景点,也可以利用官方账号定期宣传红色文化,拍摄红色短剧、邀请相关学者进行采访,抓住旅游者的眼球,为旅游者提供精神文化滋养。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博主来拍摄vlog、打卡宣传,吸引潜在旅游者。

未成年人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开展红色研学旅游的主力军。首先,将大运河遗产与红色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中,在思政课上进行重点讲授,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教育,引导学生们去了解并亲身接触红色文化,体会红色精神。其次,学生也要走出校门,走进红色文化,学校可以组织研学旅游,与当地红色景区进行联系,开发设计适合青少年的研学旅游产品。再者,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家长应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刻把握,假期带领孩子进行红色旅游,学校也可不定期举行家长培训班,让家长的言传身教成为未成年人了解红色文化最好的途径。最后,全社会要营造重视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不断创新改良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方面的宣传,提高对于红色文化的社会讨论度,弘扬促进红色教育的社会化。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促进红色教育,使得红色文化教育得到更好发展。

4 结语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人文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一部承载江苏历史文化的宝典。大运河缔造了辉煌的红色历史,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各自实际,加快对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和科学利用工作,以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猜你喜欢
大运河红色旅游旅游者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放歌大运河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