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红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有效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解决市场体系发展问题及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中依然存在少数不协调的现象,无法获得农村经济发展预测成效,将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需要各级政府认识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农村经济现状,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水平,确保“三农”政策落实到位。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在协调发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将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缺少灵活的融资渠道 在我国农村企业当中,多数企业为了获得发展资金,只能选择民间借贷等高额方式解决,由于在资本、抵押物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青睐。造成融资渠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企业信用与担保的体系不够完善,缺少必要的担保人。例如,对于一些刚成立的农村企业,由于诚信尚未完全建立,金融机构多以风险高而拒绝放贷,或者是故意提高贷款利率,限制了农村企业的发展。
乡村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目前,我国农村企业内部管理的模式依然单一,仍以家庭或家族式的发展为主要形式,基本形成了自己跑市场,亲戚管理账目的落后管理模式。就管理效果来看,这种粗放式的内部管理模式有助于农村民营企业形成凝聚力,特别适用于企业原始积累阶段,但其存在的随意性及老板的绝对权力、自身喜好,容易造成内部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如果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这种管理模式将无法发挥制约作用。
一些政策方面的因素限制农村经济发展 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一些农村民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税收负担依然具有一定的压力,虽然国家在减税降费、营商环境等方面下了大力气,但农村基层落实情况仍有待提升。此外,地方政府没有将稳定收益、高利润的垄断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部分农村企业为了生存,只能选择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企业缺少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首先,目前,我国多数农村的产业层次不高,相关的产业链也没有形成,且投资存在单一性及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能力仍不高。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中仍缺少必要的产业指引与长远规划,产业分布比较分散,缺少必要的集中度,没有在当地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最后,一些农村民营企业缺少必要的品牌意识,没有重视精细加工与生产附加值高产品的重要性,一些核心技术依赖于其他企业或进口,在市场上核心竞争能力没有形成,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将电商与农产品销售相结合 第一,配备电子商务相关人才。农村企业应强化农产品研发、设计,特别是销售方面人才建设,应深入基层去了解农产品特点及生产、销售的先进模式,成立专职的职能部门去做好产品的推广与品牌建设。同时,投入资金去引进管理人才,特别是在大数据、互联网、融媒体建设方面引进相关人才,通过人才来提升经济收益。第二,為农产品销售建立信息化平台。农村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应与网络运营商、政府有关部门及软件公司,积极搭建共享与合作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宣传农产品,并积极与网络销售平台、物流、快递等公司合作,提高产品运输时间,提高产品竞争力。第三,将农产品信息录入信息化数据库。在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多以直播带货为主要形式,这就需要农村企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数据处理、收集等方面的优势,对产品生产、销售、运输、仓储等方面进行数据反馈与跟踪,使农产品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此外,应利用数据库、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有用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为下一步制定营销方案、投资计划提供宝贵的经验素材。
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 第一,对于一些拥有较好农业资源的地区,应结合自身农业经济规模化发展优势,加快当地产业的转型工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个别地区农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将迎来艰巨的挑战。首先,长期受到传统产业模式的束缚,个别地区农村经济缺少创新,只关注服务业的发展。其次,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的产业链条,使农村的经济向着精细化方面不断发展。同时,在发展模式上进行有效的创新,提升农村经济核心竞争力,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最后,应强调农村经济的辐射作用与区域协调发展作用,将科技成果不断进行转化,提升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第二,对于一些自然、农业资源丰富,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应关注农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要重视农业发展人才、科学技术人才。同时,农村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农业发展需要,建立与储备相关农业型、科技型人才,以人才来带动整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此外,农村企业及基层政府应保证农村科技人才的质量水平,应结合农村协调发展的要求与统筹规划的特点,培养一批战略性、前沿性的人才。第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广泛被应用,百姓在购物、生活过程中将受到信息化技术的极大影响,很多消费者基本告别了实体店购物,而选择网上购物、手机购物等新型购物模式。这种购物的最主要特点与优势,就在于它打破了地域限制,使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相关商品信息。同时,网络营销的崛起,还带动了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农村企业,可以通过快递,将农产品销售到任何地方,省去了消费者挑选商品、运输的时间。
强化农村经济统计工作 第一,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统计工作不光是简单地相加或相减,它要求统计人员要深入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关键是发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控制点与风险点,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一套长远的发展战略,为相关数据使用人提供科学、可行的统计数据。比如,根据目前经济管理实际发展、所处环境、面临困境等合理选取统计分析的内容和范围,以市场供求变化以及对手资料为着手点。同时,根据农业发展时间段的不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要进行适当的变换,做到与时俱进。第二,在对农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统计人员应对国家宏观政策、“三农”政策及管理层战略发展目标给予必要的关注,并了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及管理等相关信息。同时,为了使农村企业统计资料更加具有使用价值,需要统计人员深入农业生产者中,详细地获得有关数据,既要包含农业生产总额,还要获得增长幅度、平均值等数据。此外,统计人员在获取到农业数据后,应对同一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使分析的结果更加全面、到位,使信息量不断增加,相应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
强化信息化建设投入 第一,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平台系统。信息化的共享平台是农村经济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农村企业应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将农村企业相关数据与信息录入到系统平台中,实现数据的共享,形成科学与完整的管理体系。而这个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沟通的效率。农村经济企业在完善信息化平台时,可以参考其他行业的成熟技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善,提高农村经济的经济效益。第二,为农产品客户建立服务体系。客户的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评级,向管理者揭示出未来客户需求趋势,以指导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计划。首先,农村企业应完善客户评价制度体系,增加客户体验的项目。其次,将信息化平台等技术与客户评价制度结合,通过线上与客户进行实时的交流,向客户展现农村企业的经营动态、产品与营销方案,获得更多客户的关注。最后,强调客户反馈信息的应用,通过官方微博、手机小程序、手机APP等渠道,收集客户对农产品的意见与建议,以此作为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重要依据。第三,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综合业务能力。农村经济人才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企业管理效率及发展水平。因此,农村经济人才应首先树立起信息化思维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与软件来提高农村经济人才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职业素养。农村企业、基层政府应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国家“三农”政策等要求,制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高团队内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此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入,这就需要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人才吸引政策,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从物流、冷链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品牌效应 农村企业应积极对原有的营销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地增加营销渠道。首先,基层政府应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美丽乡村”等政策来改善农村道路环境,并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农产品特点,建立物流产业园,提高本地区农产品运输效率。再如,与网红、淘宝、京东或拼多多运营商联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当地政府应加大冷链物流建设投入,减少农产品在运输中的损耗,使农产品迅速、保质地送到百姓餐桌。再次,利用广告、市场口碑等途径,为农村企业产品塑造市场品牌,不断地提升客户对农产品的信任。最后,为了使农村企业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应对原有产品进行更新、研发,扩大消费者市场,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增加客户数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且在销售过程中,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加大宣传力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做好产品的推广工作,增加销售额,提升粉丝的信任度。作为農产品电商,应该积极建立本土的特色品牌。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三农”工作中首要应强化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并根据农村实际强化振兴战略作用的发挥。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基层政府及农村企业应积极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梳理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少核心竞争力、相关人才缺失等问题,并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强化统计工作及发挥品牌效应等措施,使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昌图县双庙子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