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备茶图”研究

2024-03-05 09:17:58陈爱东
考古与文物 2024年1期
关键词:墓主墓室茶具

陈爱东 王 曾 李 鑫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宣化辽墓中出现的“备茶”题材壁画,相关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1]。此外,亦有学者对宋、辽、金时期已发现的“备茶”题材壁画进行综合性研究[2]。但就目前已有考古资料来看,唐墓中“备茶”题材壁画仅发现河北平山崔氏墓1例[3],相关研究亦较为薄弱。2022年,西安东郊白杨寨墓地M1373墓葬壁画中发现的“备茶图”,不仅在西安地区是首次发现,而且还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备茶”题材的壁画。因此,本文拟从该“备茶图”入手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该题材出现、发展及在后世的变化与影响。

一、M1373“备茶图”基本情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东郊白杨寨墓地发现壁画墓M1373,推断该墓墓主为刘弘规家族子辈成员,可能为权宦刘行深,墓葬年代在唐僖宗时期(9世纪末)[4]。

“备茶图”壁画位于墓室北壁东侧,仅残存部分画面,其部分主体为一人一桌,为侍者手持茶具,面向桌面的备茶场景,其中东侧为一持执壶侍女,立于风炉旁,风炉上有一茶鍑;西侧为一茶案,其上摆有茶瓶、茶碗、茶瓯、盏托等茶具(图一)。风炉、茶鍑、茶案、茶瓶、茶碗、茶瓯、盏托等均为“点茶法”所用器具[5],说明该幅壁画表现的是侍女侍奉准备点茶的场景。

二、“备茶图”壁画题材出现社会背景

1.唐代的饮茶风尚

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在宫廷和贵族之间流行,随着陆羽《茶经》的问世,饮茶风尚进一步在士族阶层普及。晚唐时期,随着佛教特别是禅宗的繁荣,饮茶风尚更为普遍,相关学者通过对入唐八家之一的圆仁和尚(慈觉大师)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进行梳理,发现近十年(838~848年)间与茶事相关的记录竟有三十四条之多[6]。

唐代饮茶方式主要有煮茶法和点茶法,两者所用器具不同,“‘煮茶法’主要器具为茶釜,是将茶末下在茶釜内的滚水中;‘点茶法’主要器具为茶盏和茶瓶,是将装着开水的有咀(管状流)的茶瓶向盏中注水;一面注水,一面用茶筅在盏中环回击拂”[7]。

2.考古发现及传世的唐代茶具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在考古发掘出土及传世器物中也发现有数量较多的茶具,如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有一整套由唐僖宗所供奉的宫廷茶具(图二,1)[8];唐代黄堡窑窑址出土有茶铫、茶釜、执壶、茶托、茶盏等茶具[9];西安西大街古井内出土有唐代耀州窑白瓷执壶(图二,3)[10];河南巩义市东区天玺尚城唐墓M234中发现由炉、鍑、执壶、茶盘等组成的一套茶具组合(图二,2)[11];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院藏了一套由风炉、鍑、执壶、急须、盏、茶盘等组成的石质茶具组合(图二,4)[12]。

3.唐代绘画中的“备茶”题材

图一 M1373“备茶图”壁画

除了考古发现的各类饮茶器具外,唐代的饮茶风尚在绘画中也有所体现。初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佚名《宫乐图》、晚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卷》等都已有煮茶、分茶、饮茶的场景[13]。其中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时代最早,画中一老年侍者在风炉前以茶鍑煮茶,神情专注,另一侍者手持盏托及茶盏等待煮好的茶汤,体现了唐代煮茶场景。《宫乐图》表现了宫廷仕女在长案上饮茶、奏乐的场景,其中一仕女手持长柄茶勺准备分茶的场景最具特色。《调琴啜茗图卷》绘有一托木盘、一持茶盏的两位侍女形象,中间的贵族妇女则作欲饮之态。从以上三幅画卷中可见唐代宫廷、贵族流行的饮茶风尚。

图二 考古发现及传世的茶具

饮茶之风在晚唐时期逾盛,在器物和绘画中已有茶具及备茶场景出现,而受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墓葬中往往体现墓主生前场景,“备茶”题材壁画出现在晚唐时期墓葬中也是理所当然。

三、“备茶图”在唐墓壁画出现与溯源

墓葬壁画中的“备茶图”主要流行于宋、辽、金、元时期,而在这之前“备茶图”发现较少,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平山王母村崔氏墓,墓葬位于河北石家庄,年代为唐哀帝时期,墓主为博陵崔氏,葬于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14]。稍晚的一座为五代时期十国之一的北汉墓,墓葬位于山西太原,年代为北汉天会五年(961年)[15]。两座墓葬的年代均在10世纪,均属于早期的“备茶图”,与9世纪末的白杨寨M1373的年代较为接近,予以简要介绍。

崔氏墓备茶图绘于墓室东壁的两倚柱之间。画面主体为一人一桌,侍女位于长方形条桌左侧,桌面摆有茶具。侍女面向桌面,双手捧一盏托上有茶盏,桌面摆有曲柄带流茶瓶,茶瓶两侧为带托茶盏。画面上方还有椅子、衣架等(图三,1)。

北汉墓备茶图绘于墓室西南柱间壁。画面为四人一桌的组合,人物围绕中间方桌展开,桌面摆满盘盏,有各类果品,左侧为一男侍,平端一盏托,上有茶盏;相邻为一红衣男侍,手持茶瓶;桌后正中为一女侍,手端果盘;最右侧为一男侍,怀抱盘口瓶(图三,2)。

而新发现的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备茶图”壁画与上述两座墓葬整体风格基本一致,均较完整地体现了备茶过程,其核心构成要素为茶具,表现手法为以桌面为核心展现备茶场景,以手持茶具侍者为核心展示备茶过程。说明墓葬壁画中的“备茶图”最迟在9世纪末已在长安地区出现,而河北、山西等地在10世纪出现的备茶图,应为长安向外扩散的结果,体现以长安为核心区域的文化特征对周边具有一定影响力。

“备茶图”在墓葬壁画中并不是凭空出现的,通过对长安地区唐墓壁画材料的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唐墓壁画往往较为注重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墓室壁画的题材与布局也有一定固有模式。墓葬壁画绘制以墓主为中心,墓主位于墓室西侧,西侧壁画多为屏风,表现墓主所居床榻;墓室东壁位于墓主对侧,绘制乐舞图以供其观赏,则在唐墓壁画中最为流行,也最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墓室南壁多绘制朱雀;北壁多为玄武;墓室北壁东侧与其他位置较为固定的题材不同,题材更为灵活,能够体现出墓主或家人的喜好。正如有学者指出,“当墓室壁画各位置都有了比较固定的内容后,能够有所变化又不影响整体布局的就只有北壁东侧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恰当的显示出个性,可能也是墓室北壁东侧壁画内容存在不同的原因”[16]。

图三 晚唐五代时期“备茶”题材壁画

通过对唐玄宗至晚唐时期壁画墓的梳理发现,墓室北壁东侧题材主要有侍从图、山水图、宴饮图、备酒图等。其中陕棉十厂唐墓中的“几案供果图”、金泘沱唐墓“备酒(食)”与白杨寨晚唐墓M1373的“备茶图”三者之间似有一定联系。

陕棉十厂唐墓位于西安市西郊,为长斜坡墓道单砖室墓。墓葬时代为天宝初年前后(8世纪中叶)[17],之后有学者对墓主身份进行了进一步推断,认为是唐元功臣、龙武军或内常侍中的一员[18]。该墓墓室北壁东侧绘有几案供果图,主题为侧面饰有两个壸门图案的几案(供桌),上放置5个浅腹盘或碟,盘碟之上盛有供果,其后有红花绿叶(图四,1)。

金泘沱唐墓位于西安南郊金泘沱村,为长斜坡墓道单砖室墓,墓葬年代为天宝年间(8世纪中叶)[19]。“备酒(食)”题材壁画位于墓室北壁东侧,壁画内容以四腿长方几为中心,两侧各立一侍女,侍女上半身残损,桌面摆有白色来通和黄色三足盘各一件,盘内置淡黄色高足杯、带盖三足壶各一件;壶右侧有淡黄色高足杯一件;壶左侧有淡黄色平底盘两件,盘内有黄色圆球形食物。壁画中的来通、高足杯为典型的胡人宴饮的酒具,结合左右侍女及桌面盘中实物、器具,其展现的是“备酒(食)”的场景(图四,2)。

两座墓葬时代相近,壁画布局基本相同,墓室西壁为屏风图、东壁为乐舞图、北壁西侧为玄武图。墓室北壁东侧壁画略有不同,陕棉十厂唐墓为几案供果图,金泘沱唐墓为侍女和桌案酒具的场景,可视为“备酒(食)图”。白杨寨晚唐墓M1373壁画布局与上述两座墓葬有相似之处,在东壁绘制了乐舞图,西壁绘制有类似于屏风的帷帐,北壁东侧则是“备茶图”。白杨寨晚唐墓M1373年代当在唐僖宗时期(9世纪末),陕棉十厂唐墓、金泘沱唐墓年代处在“安史之乱”前的盛唐,在晚唐墓葬壁画普遍简化的情况下,M1373布局及题材与两座盛唐墓相似,体现了对盛唐墓葬壁画布局和题材的传承。北壁东侧的壁画题材自“几案供果图”到“备酒(食)”图,再到“备茶图”,也可看出较为清晰的脉络(图四,3)。

齐东方认为唐代虽多次公布丧葬相关规定,但每次都在逐渐放宽,步步退让,唐后期厚葬现象日益严重[20]。晚唐时期,宦官势倾朝野,M1373墓主作为刘氏宦官家族成员,墓葬壁画的绘制自主性应可以更强。该墓壁画明显借鉴了盛唐时期的布局形式,但在北壁东侧这一最能体现墓主个性的区域则绘制了“备茶图”。这一现象既是晚唐长安都城地区茶道盛行的反映,也是对长安地区盛唐墓葬壁画布局模式及生活题材的传承和延续。

四、“备茶图”在宋辽变化与影响

随着唐王朝的灭亡,经历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最早出现在晚唐墓中的“备茶图”在宋、辽、金、元时期已成为墓葬壁画中的重要内容,可谓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一时期墓葬“备茶图”大量出现,其“备茶”内容更加丰富,“备茶”程式逐渐完备。

根据这一时期壁画图形信息和文献相关记载,有学者“从茶叶到茶汤的备茶程式作再现与复原,具体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汤、温盏、点茶等步骤”[21]。从壁画中出现的茶具来看,随着“点茶”法在这一时期的流行,以茶盏、盏托、茶瓶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一点在白杨寨晚唐墓M1373和河北平山唐崔氏墓中也有所体现,“备茶图”题材的发展兴盛与“点茶”法“萌于晚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22]的时代特征相符。

此外,在金代礼志中有以茶、酒为祭的记载,如《大金集礼》“今后遇贞懿皇后忌辰祭享祀……一合用物:茶食、香茶、酒果……引使陞殿,诣神位前,搢笏跪,三上香,奠茶,奠酒”[23]。有学者通过对宣化辽墓墓室中备茶题材祭祀性质的考辨,认为“作为祭祀备具的祭器,民间丧葬逐渐形成了以茶酒之器等日常‘时器’为代表的祭器类型”,“‘以茶为祭’是唐宋以降丧祭文化‘祭以时器’的重要表现”[24]。因此,这一时期流行的“备茶图”除了是世俗生活的反映,也是丧葬仪礼的体现。

晚唐时期饮茶之风在都城长安地区尤为盛行,“备茶图”题材壁画也便最早出现于此,随后传播至河北、山西等地,体现了长安地区的中心地位,反映了其对周边的强大影响力。唐墓壁画布局有一定固有模式,但在墓室北壁东侧较为灵活,能够体现出墓主或家人的喜好。通过对西安地区几座典型壁画墓的分析,梳理出“几案贡果图”—“备酒(食)图”—“备茶图”的发展脉络,反映出“备茶”题材是在对已有壁画布局、内容的继承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壁画题材模式,既符合壁画本身发展演变趋势,又反映了当时茶道盛行的社会风貌。宋、辽、金、元时期,饮茶之风在民间更加普及。民间丧葬中,形成了“以茶为祭”的现象,“备茶图”壁画大规模流行且内容更加丰富,这不仅是世俗生活的反映,也是丧葬仪礼的体现,更是对晚唐时期壁画题材的进一步的继承与延续。

猜你喜欢
墓主墓室茶具
“啸”乐考释——以唐太宗妃韦氏墓室啸伎壁画为中心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大众文艺(2022年23期)2022-12-25 03:07:54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收藏与投资(2022年5期)2022-05-31 19:58:15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中国品牌(2021年7期)2021-08-09 21:21:51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墓室探秘
美轮美奂的茶具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6
作品四
丝路艺术(2018年3期)2018-06-23 10:12:30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