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遥
一大早,小姨烙了葱油饼,叫我和表妹一会儿去西岛时带上。想想这画面,多么炫酷—在文艺又浪漫的西岛,别的女孩都在赶海,拎着小桶捡海蛎子、皮皮虾;而同为淑女的我和表妹坐在礁石上,吹着海风,啃着“锅盔”,宛如征战途中的秦军士兵……
我小姨说你们别笑,出去就知道了,还是咱家乡饭实在、顶饱!前几年在海南,小姨和姨父只要去附近旅行,无论是去海花岛还是去呀诺达,走前都会烙个葱油饼,再带两个苹果上路。小姨和姨父如今定居在海岛,老两口每天做的还是家乡饭—臊子面、包子、红豆稀饭、三鲜汤、土豆丝、浆水搅团……
他们未曾改变的除了饮食习惯,还有对乡音的执着。听说姨父刚来的时候,在小区里溜达,用手机放秦腔,“哇哇呀呀”的老生唱腔听上去呕哑啁哳,一个大姐追着姨父批评:“大哥,咱這儿可是文明小区,您这也太吵了吧!”小姨把这件事当笑话逢人便讲,还揭发说姨父其实听不懂秦腔。尽管小姨把这事当笑话,但我还是听出了姨父的些许寂寞—他的怀乡之情无处抒发,潜意识里是想让自己周围多些乡音。
对小姨在海南买房这件事,我妈认为是她妹妹这辈子干过最离谱的事—老了老了,背井离乡跑到天涯海角,过着举目无亲的生活。亲戚们包括小姨的儿女也觉得有点突兀。那几年,小姨常外出游玩,她旅行的目的地越来越远,直至五年前,她跟着房屋中介旅行团到处看房,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县城定居下来。在亲戚朋友眼里中规中矩的小姨,忽然“事了拂衣去”“片叶不沾身”,干了件这么有想象力的事情,毕竟,在这么一个小县城买房,完全没有投资价值,但她还是做了,哪怕仅仅是为了享受阳光、沙滩、海浪、椰汁。这件事对节俭勤恳了一辈子的小姨来说,多少有点儿任性。
小姨有这么一个星辰大海的梦,细细追溯是露过端倪的。
小姨19岁就嫁人了,小姨和她的女儿,头发从来都纹丝不乱。每次小姨给我扎辫子,我头皮都要疼好几天。小姨的婆婆是村里有名的“歪(厉害)老太太”,在那个黄土高原上的村庄,小姨的婆家是村里唯一保持一尘不染的,因此老太太对儿媳也高标准、严要求。我小姨作为大儿媳,只能比婆婆更勤快、更努力,种地种菜、养猪养鸡、洗衣做饭、养儿育女,她一手包揽。记得我年幼的时候看到小姨做饭,跑去帮倒忙,会被小姨习惯性教导:“揉面要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不光的话婆婆会骂的。”小姨如此聪慧、自律,即便这样严厉苛刻的婆婆也挑不出啥刺儿来,更让她获得了“个子碎碎(小),人还挺麻利”的好评。
但被柴米油盐淹没的小姨,骨子里是不甘心的。小姨曾说自己婚后恰逢恢复高考,看见小叔子天天揣着书进来了,出去了,她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自己要不是这么早结婚,也能考大学啊。
没能参加高考的小姨有着比我妈这个大学生还深厚的爱书情结。记得儿时每到过年,我从位于山里的厂子回到老家,在亲戚家暂住,被叫“小书虫”的我最喜欢去小姨家,因为她家床底下藏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闲书”。我经常跟小姨挤在一张床上,深夜还开着灯看书,当看到一些满是骇浪惊涛或令人心旌摇荡的片段,我面红耳赤,担心被不知睡着没有的小姨发现。但她从来都是装作熟睡,任凭我看到天亮。
后来小姨家所在的城中村改造,不用种地了,小姨就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年近不惑的小姨考取了幼教资格证,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小姨自豪地说,她的幼儿园的口碑在附近是最好的。她钻研了很多教学方法,什么启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操作法、暗示教学法,可是什么方法都顶不上一个字—爱。她爱带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她也爱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几乎所有从小姨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上小学后,都会吵闹着要回幼儿园找“莲妈妈”。我印象里,那个阶段的小姨是最精神焕发的,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深深地感染了她,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也给了她很多启发,让她对人生有了无穷的憧憬和幻梦。
对此,我妈的解释是,小姨青年困守家庭、中年创业,一直没怎么出过远门,不像她的兄弟姊妹们不停地在社会上流动,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执念。相形之下,我小姨就像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最小的人鱼公主,心怀对外面世界最强烈的向往,就连她的儿女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海”字。这个叫“海”的种子在合适的时机就会发芽。
我们在吃浆水搅团的时候,邻居老头儿来串门,他让姨父开着“三蹦子”拉他去买东西,被姨父拒绝:“五点不行,五点我要送莲(小姨)跳广场舞。”我姨父拒绝邻居的时候,我小姨掩饰不住她的得意。看样子,现在的姨父变乖了,和从前爱喝酒、打牌,不着家的姨父判若两人。姨父如今天天想着法儿给小姨做饭,骑着三蹦子送小姨去县城中心跳广场舞。这个转变,或许也有住在海岛、远离诱惑的影响,但不管咋样,小姨觉得自己胜利了。这份胜利来之不易,这也是小姨在遥远的海南买房的另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吧。
现阶段小姨对自己的人生非常满意,就像她的手机彩铃唱的“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如今,我小姨会极力向亲戚们证明自己在海南买房的正确性:“让你爸妈也过来!这里空气多好,我们来了五年,一次感冒也没有过!水管里的自来水,比矿泉水还甘甜新鲜!”
其实小姨不必自证什么,与很多患得患失的同龄人相比,与年轻时“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个字”的焦虑卑微的她相比,与中年时期负重前行的她相比,步入老年的她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实现了很多人生梦想,比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年少时的我一直以为小姨拿的是“田螺姑娘”的剧本,任劳任怨却没有回报,反而成了苦守寒窑的王宝钏。没想到老年的小姨把自己过成了小龙女,带着杨过,放下俗事,远离江湖,奔赴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