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在早产儿NRDS中的疗效

2024-03-04 02:02张磊范志刚许彬龚志敏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早产儿插管气管

张磊,范志刚,许彬,龚志敏

(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死亡率较高,常见于早产儿,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胎龄小及出生时发生窒息或宫内感染等致使肺表面物质(PS)缺乏,引发困难,且呈进行性发展,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故PS替代治疗在NRDS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常规PS是借助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进行,其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存在一定弊端,如对早产儿支气管、声带及肺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增加治疗风险[2]。故需要寻找创伤性小、操作简单的治疗方式。文献[3]报道,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将气管插管替换成细管,并借助微创技术注入PS,以此减少治疗风险。现阶段国内尚未广泛普及LISA技术,故相关临床数据较少,为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本研究旨在分析早产儿NRDS应用上述两种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早产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28周≤胎龄<34周;(2)参照相关指南[4],均符合其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入院时间为出生6 h内;(4)患儿监护人自愿参与,且获得其签署的知情同意书;(5)未见明显心、肺畸形。排除标准:(1)有任何一项不满足纳入标准者;(2)入院前已使用过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者;(3)存在任何危及受实验者安全的因素;(4)由于胎粪吸入综合征引发呼吸窘迫的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1例、2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治疗,包含暖箱保暖、营养液供给、无创通气等,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其中无创通气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分析患儿病情变化,并调节初始呼吸支持参数,其中吸气压力及呼气末正压分别对应15~25 cmH2O与4~6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分别为21%~40%、25~40次/min、0.3~0.5 s。A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LISA技术治疗:取患儿仰卧位,置于辐射台上,持续性进行无创通气操作,使用喉镜,直视暴露声门,将吸引导管(LISA管)快速置入,其置管深度(cm)=身体质量(kg)+6,将LISA管固定,移除喉管;注射器抽取溶解的PS,剂量为100 mg/kg,连接LISA管端后,快速注入气管内,时间控制在60 s内,推注完毕后将LISA管拔除;整个过程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无需球囊加压供氧。B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患儿体位选择仰卧位,气管导管的选取依据其体质量,插管深度同A组,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操作,完成后向气管内推注PS,用量同A组,持续加压通气3~5 min,等待患儿肤色红润,再拔除气管插管,需球囊加压供氧,并持续给予经鼻持续正压无创通气。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参照上述诊断标准,①显效:治疗12 h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呻吟等完全消失,且呼吸处于平稳状态,血氧饱和度(SpO2)≥85%,胸部影像学资料显示双肺纹理清晰;②有效:患儿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SpO2在70%~85%,胸部影像学资料显示异常阴影面积有所减少;③无效: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SpO2<70%,或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2)统计两组患儿用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包括再次使用PS、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心动过缓、72 h内机械通气发生率。(3)记录两组患儿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4)统计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发生率;通过眼底镜检查证实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通过腹部X线平片等影像学资料确诊;颅内出血依据头颅B超、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为患儿出生后28 d仍需要氧气支持而定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6%,高于B组的72.4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用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比较

A组SpO2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及72 h内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再次使用P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用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比较[n(%)]

2.3 两组患儿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A组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患儿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近年随着围产期救治技术及早产儿综合管理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数量在新生儿中的比例呈升高趋势[5]。NRDS多发于早产儿,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等,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早产并发症一直是临床面临的挑战[6]。当前PS替代治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疗效已得到证实,能有效改善肺泡萎缩及塌陷,此类患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7]。

INSURE技术是一种成熟的传统给药方式,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8]。但研究[9-10]表明,该技术存在不足之处,包括气管插管对患儿机体有侵袭性,可损伤气道黏膜及声门;除此之外持续正压通气致使压力过高或肺部过度膨胀,继而造成肺损伤。现阶段引进国外的LISA技术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应用,该技术是微创治疗,在患儿自主呼吸的情况下,使用喉镜将微导管置入其气管内,注入PS;无需球囊加压,继而避免对患儿造成创伤[11]。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临床总有效率(93.56%)较B组(72.41%)高,说明早产NRDS患儿应用LISA技术治疗,其疗效更为明显。另外,A组SpO2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及72 h内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B组,两组再次使用PS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LISA技术是通过患儿自主呼吸对PS进行弥散及分布,达到改善肺顺应性的目的,让PS在肺组织中融合更为迅速;借助细微的导管给药,可减少对气管的损伤,继而能减轻疼痛,减少用药过程中的心动过缓、SpO2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2-13]。Halim等[14]将100例胎龄<32 周的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LISA组的机械通气需求显著下降,与本研究结论一致。随着机械通气使用情况的改善,也促进患儿病情稳定及恢复,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本研究中,A组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表明LISA技术可加快患儿恢复进程。在并发症方面,A组患儿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陈志君等[15]研究结论一致,表明总体安全性均良好。而A组并发症均低于B组,其原因可能在于LISA技术机械通气使用率低,能缩短患儿用氧时间,继而减少视网膜病变风险;且该技术能避免对气道的损伤,肺部并发症随之下降,继而减少肠壁缺血、感染导致的肠粘膜损伤,可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及减少因肺部损伤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16]。INSURE技术在注入PS过程中需球囊加压供氧,依靠医生经验控制压力,有可能造成血压及血氧大范围波动,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7]。而LISA技术无需球囊加压供氧,可减少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8]。

综上,相较于INSURE技术,LISA技术对NRDS早产儿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疗效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早产儿插管气管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输液器用于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