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丽 冉 瑾 强 颖
(陕西省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1)
2021年6月24日,文化和游泳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调要“健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培养一批长期扎根基层,有责任心、有能力、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专家型干部和实干型专家。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干部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基层队伍职业素质[1]。”这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图书馆、文化馆人才培养工作确定了目标方向。笔者作为从事多年图书馆在职人员培训工作的亲历者,见证了人才培养工作对基层人员素质提升的效果和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借助各省级图书馆网站、微信平台,通过对西部地区近五年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工作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总结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人才培训特点及存在的差异,探讨改进措施,以期为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符合《规划》要求、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陕西省图书馆人才培训数据由培训工作第一手资料汇总而成;西部其他省份(指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以下将“自治区、直辖市”统称为“省”)人才培训数据则通过各馆官网、官微进行挖掘抓取,逐一梳理汇总。数据获取时间为2017—2021年底。
从培训组织角度,以组织方式、教学设计、培训内容3个单元为调查重点进行数据抓取,每个单元设计若干个调查项目,旨在了解各省组织者在培训次数、培训地点、参训单位、参训人数、师资力量、教学形式及课程内容方面的不同情况。从受训者角度,主要抓取各省图书馆每年举办的读者活动次数和参与人数等,了解各省人才培训工作在读者服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研究采用列表法、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作图法等方法。同时通过CNKI,以关键词及关联词方式查看相关研究成果,以便能更精准地反映西部省份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情况。
从表1数据结果看,12个省中,近五年举办培训次数超过20次的有陕西、广西、云南、甘肃、青海,年均每个省5.3次;居于后3位的是内蒙古、西藏、新疆,年均每个省0.8次。参训单位数排名前3的是甘肃、陕西、云南,排名靠后的两省是青海、新疆,最多与最少相差1822家。西藏没有查到参训单位相关数据,但从5年培训3次、参训143人的情况可见参训单位数量并不乐观。培养人数超过2000人的是云南、甘肃、广西、陕西,年均培养511.9人,重庆、四川年均培养人数也有364.9人。后两位的是西藏、新疆,年均培养25.5人,与前4位年均参训人数相差486.4人。从举办地点看,省内培训最多的是云南(28期),省外交流培训次数最多是陕西(9期),没有组织省外交流培训的省占50%。由此可见,同是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受各种因素影响,培训举办期数、参训单位、参训人数、培训地点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但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较大进步,说明各省文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日渐重视。
表1 组织方式相关数据(2017—2021年)
教学设计方面共有5个调研单元,分别是承办主体、师资力量、培训形式、培训课时及教学反馈。表2显示,5年中,12个省共举办191期培训班,承办主体为省馆的占比较大,为68.6%,基层馆承办占31.4%,说明省级馆在各方面仍占有优势。从聘请师资力量看,副研究馆员或者副教授等专家授课占100%,说明各省聘请师资层次很高,都重视教学质量。培训形式方面,传统面授课占比大,几乎每个省培训都偏重于面授课教学。多元化教学形式占比37.7%,除内蒙古外,其他省在面授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穿插了现场教学、讨论等环节。其中陕西省穿插多元化教学占比最大,为82.1%。培训课时的多少几乎与举办次数成正比,如陕西、云南、甘肃、广西等举办次数多,课时相应就多。从教学考核角度看,陕西、四川、广西、云南4省较为重视培训教学反馈工作,甘肃和新疆没有查到具体反馈评价信息。综合来看,各省培训工作都重视师资选聘,但在培训形式上仍相对保守,且培训课时差距较大。
表2 教学设计相关数据(2017—2021年)
表3数据显示,各类培训内容中业务类专题培训占75.9%,管理类培训占14.6%,图书馆基础知识占5.8%,新技术应用培训占比较少,为3.7%。由此可知,各省都非常重视一线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注重人员专业素质培养,这有利于图书馆业务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业务专题培训期数排名靠前的仍然是甘肃、云南、广西,分别占业务专题总期数的16.6%、15.2%、14.4%。西藏和内蒙古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占比较少,分别是1.5%和3.6%。举办管理类和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内容培训占比相对较少,新技术应用内容的培训更少。由此不难看出,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还处在爬坡上升阶段,从业人员已经具备图书馆的基础知识,管理者也基本具备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管理素养,故培训份额占比较少。但是新技术应用的培训,12个省5年间只有5个省共计举办了7期,其余7个省皆未举办,说明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新技术服务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不仅是由于新服务手段、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接受进程慢,更重要的还是受西部地区经济因素的制约,新的服务设备、设施较少,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推广难以实现。因此,要实现西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服务,还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文化工作管理者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步伐才能走得更快。
表3 培训内容相关数据(2017—2021年)
众所周知,经济水平是制约和影响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表1反映的培训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间,各地政府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对公共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公共图书馆管理者也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培训工作力度。如每个省年均举办培训3.18次,有89家单位、298人参加培训,而且有10%的培训班出省交流学习。说明西部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已经重视人才的培养,这些都为文化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过去公共图书馆培训多以面授课为主,培训效果差强人意。图1显示,近五年,西部各省培训形式呈现多元化,面授课占62%,面授课+现场教学占38%,说明各省在培训中都不同程度穿插了其他模式的培训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很受学员欢迎,这种培养方式能让学员真正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与专家当面交流讨论,开拓眼界,启迪办馆思维,这对培训学习很有必要。总之,西部地区图书馆无论是发展步伐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已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图1 2017—2021年培训模式占比
随着全民阅读工作的不断推进,公众对于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需求远超以往任何时期。需求的不断升级对图书馆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帮助馆员获得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成为各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图2不难看出,在职人员的业务类专题培训已经在同期总培训中占比达到了76%。陕西、重庆两地图书馆的地方特色资源、古籍修复技艺,四川、甘肃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视障文化服务,新疆、西藏图书馆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各类专题培训占比大。说明各省更加关注读者需求,注重提升一线馆员的专业技能,向提高社会服务效能方向迈进。
图2 2017—2021年培训内容比例
由于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经费由政府拨付,所以各图书馆的人才培训工作受到地方经济水平的严重制约。表1中,陕西、广西、云南、甘肃、青海年均培训次数达到5.3次,远高于其他省份,而内蒙古、西藏、新疆年均培训次数只有0.8次,相差4.5次。参训单位最多的是甘肃共1836家,最少的是新疆14家,相差1822家(见图3);参训人数最多与最少,相差2839人次。出现这种情况除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外,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也是造成人才培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图3 2017—2021年各省参训单位比较
培训模式的传统化会拉低培训的预期值。除陕西、宁夏和广西多元化培训形式达到总培训数的50%外,其他9个省份多元化培训形式占比都较小,内蒙古甚至全部采用传统面授课培训模式。此次调查还发现,个别馆近年未组织管理类培训,管理者更应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拓宽视野、学习业界前沿知识。
新设备购买、新技术应用都需要充足的经费做保障。图2显示,业务类专题培训占76%,管理类培训占14%,基础知识类培训占6%,而新技术应用培训只占4%。经费不足导致图书馆的人才培训内容中端化,大多数图书馆员无法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的服务模式,导致服务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读者对图书馆期望值降低。
读者服务活动场次与参与人次是检验图书馆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根据抓取的数据可以看到,西部各省5年间都举办了数量不等的各种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发挥了馆员各种业务技能。如,陕西省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分别举办28期和15期培训,参训单位1385家和340家、参训人次2019人和1666人,馆内举办读者活动分别是34569场次和840场次,读者参与活动人次分别是11912484人次和1907171人次;新疆举办培训两期、参训单位14家、参训112人次,举办的读者活动189场次。可见,凡是举办人才培训频繁的省份,馆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开展线上线下读者服务频次就高,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就发挥得好;各种数据都较低的省份,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服务职能就发挥相对不足。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借助《规划》中“加大中西部人才支持力度”[1]的东风,做好人才培训长远规划、近期调研培训计划及经费预算。只有保障培训专项经费,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划才能有效实现。
组织者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对照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理念、实质和要求,打破思维壁垒,创新培训理念和方式。针对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西部省馆之间要克服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面子薄”等问题,主动加强交流合作,互通有无,共享资源。还可以向东部发达省份邀约,取得合作支持。如,陕西省图书馆近两年主动和江苏省的图书馆联系,达成苏陕公共图书馆合作框架协议,采取“走出去”方式,组织各馆长去江苏交流培训,选派业务骨干挂职学习;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江苏专家组团来陕西培训基层馆员。这种方式有力推动了陕西省图书馆在服务理念、馆舍改造、新馆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和合作。
注重馆员公文写作、服务礼仪、个人修养基础课程培训;增加文化发展政策和图书馆行业理论前沿培训;增设新技术应用与服务课程;创新新媒体宣传推广、多终端协同创作、视频资源编辑制作等线上服务培训课程;尝试文创产品设计和图书馆空间再造等方面培训,激励馆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与未成年人教育融合新路径。
图书馆培训组织者要转变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远程教学手段,采取云端课程软件、慕课、腾讯会议培训等方式,适时举办线下课培训,定期举办大规模线上课培训,不断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需要一批专业的馆员队伍。吴建中先生说过,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图书馆员的核心技术展现出来的,因此图书馆员要善于掌握数字时代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同时胸怀社会、心系读者,利用专业技能为图书馆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3]。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图书馆管理者,都必须持续性地做好此项工作,不断为图书馆培育专业化、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各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