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时仙 周雯雯 王丽萍 黄传英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公民身心健康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卫生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预计至2030年我国将有3亿老年人群罹患脑卒中疾病[1]。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理解认知较差,适应能力降低等原因,在漫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生理痛苦,还会因经济负担、生活能力受损、情感缺如而消耗其更多的心理资源[2],从而减弱其自我调节和管理能力,影响其正常的身心预后[3]。自我调节疲劳是指患者在面对各种压力应激,需要进行自我调控时,自身调节资源的耗损和意愿的降低,具体表现为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失调[4]。有研究[5]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康复和适应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自我调节疲劳的出现及加剧,往往会影响其患者正常的心理社会适应,导致其健康行为的缺失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疾病的正常转归。目前,国内对于自我调节疲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护士、青少年和2型糖尿病患者[2],鲜有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相关报道。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本研究分析拟探讨其自我调节疲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的临床干预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课题组讨论后自行编制,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配情况、人均月收入、患病次数、病程时长、有无并发症。
1.2.2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elf-regulated fatigue scale,SRF-S) 由国外学者Nes等[8]编制,国内学者王利刚等[9]将其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该量表包括认知控制(6个条目)、情绪控制(5个条目)和行为控制(5个条目),共3个维度、1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总分16~8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信效度良好[9]。
1.2.3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and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该量表由国外学者Connor等[10]编制,国内学者于肖楠等[11]汉化修订。量表包括坚韧性(13个条目)、自强性(8个条目)和乐观性(4个条目),共3个维度、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信效度良好。
1.2.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该量表由肖水源[12]编制,包括主观支持(4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和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共3个维度、10个条目,总分6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6,信效度良好。
1.3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在征得科室理解支持以及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和3名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调查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前,由研究者向被调查对象解释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问卷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获得其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量表和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对于识读和书写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患者,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口述问卷问题,根据其选择代其完成填写。全部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其完整性。本研究实际发放问卷370份,有效回收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6.5%。
2.1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得分情况(n=357)
2.2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得分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得分的单因素分析(n=357)
2.3自我调节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3 自我调节疲劳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r,n=357)
2.4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自我调节疲劳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表,见表4。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表
表5 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357)
3.1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35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得分为(53.58±14.07)分,明显高于王利刚等[9]对于国内健康人群的调查,同时与吕文梅等[13]对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脑卒中作为一种迁延不愈,负担严重的高死亡风险的慢性疾病,患者在罹患疾病后,不仅仅会因疾病症状和各种并发症的困扰而出现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因社会角色功能的丧失、自理能力的下降和高昂的治疗费用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负担,从而导致患者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消耗。Baumeister等[14]自我控制能量模型认为个体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是一种动态且有限的资源,老年脑卒中患者长时间的正常心理资源消耗,破坏了其正常的自控平衡状态,从而出现自我调节的疲劳感。因此,医护人员应注重老年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变化,重视其自我调节疲劳状况,适时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平衡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其以积极的状态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
3.2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2.1年龄 本研究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脑卒中患者,其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调节能力和感悟能力均有明显下降,使其缺乏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不能及时识别和利用来自家庭、社会的情感和医疗卫生支持,使之在应对疾病急性应激时缺乏可利用资源,失去对于疾病的可控感,从而更容易出现身心调节疲劳。因此,护理人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当中,可适当增加关于老年脑卒中自我预防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其能对于脑卒中这一疾病进行良好自我照顾和管控行为,强化其对于疾病的自我可控感。
3.2.2婚配情况 本研究发现:婚配情况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往往更为严重。分析其原因,配偶作为老年患者生活照护、日常陪伴以及心理慰藉的最重要成员,失去配偶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往往在疾病康复过程中不能得到较好的照料,同时在精神心理上也失去了安慰,使其因同伴支持的缺失或破坏,在面对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时更为消极和被动,造成压力调节能力的降低[15],从而更容易产生调节疲劳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于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同时鼓励老年患者子女与其多沟通交流,使其积极应对疾病,合理调节压力。
3.2.3病程时长 本调查结果提示:病程时间长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程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在漫长的疾病周期中,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以及各种不良后遗症的出现,老年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和症状负担愈发增多,从而容易引发患者的负向情绪,造成其失去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和意义感,从而使其在疾病管理和情绪调节上更容易产生自我疲劳[16]。这提示医护工作者应对于经常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对于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预后的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合理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和心理鼓励,从而让其适应和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
3.2.4心理弹性 本研究中,心理弹性与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呈负相关,与周丽芳等[17]研究结果一致,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患者,其自我调节疲劳感往往越轻。分析原因为心理弹性能够使老年脑卒中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善于倾听疾病的相关建议,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行为去解决和调节因疾病带来的身心问题,降低自我调节疲劳感[18]。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将心理弹性作为切入点,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预防自我调节疲劳感的产生。
3.2.5社会支持 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这与张玉环等[4]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良好的社会支持对降低患者自我调节疲劳感有着积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社会支持水平高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往往能够获取更多的有效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使患者能够拥有更强的积极性和动力去进行疾病应对和情感调节[18]。因此,医护人员应在为老年脑卒中患者提供疾病照护之余,帮助其积极寻找并合理利用来自家人社会的支持,加强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关心和帮助,预防自我调节疲劳感的出现。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问题不容忽视。临床护理人员在为老年脑卒中患者构建心理干预方案时,应重点关注其年龄、婚配情况和病程时长,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弹性的保护作用,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早期预防并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发生。但本研究仅选取了本医院患者进行调查,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仅代表当地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结合质性和前瞻性等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影响自我调节疲劳的其他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为预防和减轻老年患者自我调节疲劳感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