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

2024-03-03 15:34高雅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新时代

作者简介:高雅(1989—),女,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在总结河南省禹州市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三生协调”、聚焦“三产融合”、发挥“三种力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分析禹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基层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河南省许昌市被确定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其中位于许昌市西部的禹州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和农业大县、经济大县、人口大县,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 734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813元,同比增长6.7%。近年来,禹州市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突破口,力图谱写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禹州新篇章。

一、禹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经验

(一)促进“三生协调”,让农村有看头

近年来,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禹州市成功打造了1个国家级生态魅力镇、1个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个全国生态文化村、8个省级生态镇、34个省级生态村、2个河南省美丽宜居村庄,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雁阵效应”。

第一,保护“生态美”,留住山水留住根。一方面,全域开启“美颜”模式,确保乡村洁化全覆盖。落实“路长制”“河长制”,建立工作台账,实现全域统筹、全面提高。实施国土绿化提质行动,以“村庄森林”工程为载体,推进果树进村入院,加快城郊公园建设。另一方面,系统重构“美丽禹州”。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每年从城镇土地出让金地方净收益中拿出10%,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奖补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促进“生活美”,留住乡愁留住人。一是创新垃圾处置模式,全链条实施垃圾处理市场化公司化运营。二是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乡镇和农村建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在山区和较落后的乡村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三是创新村貌改善模式。采取不涉及产权和广泛征求意见的方法,把荒芜宅基地改造成“菜园、花园、树园、游园”。

第三,抓好“生产美”,留住质量留住心。一是树立质量兴农导向,大力實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树立绿色生态导向,加快制定农业资源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建立技术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聚焦“三产融合”,让农业有奔头

禹州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发展促进行动”为抓手,成立县级干部牵头的专项攻坚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作为全国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核心区主产县,禹州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严守135.8万亩耕地红线,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时,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调优种植结构,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打造特色品牌。禹州市被称为“华夏第一都”,农耕历史悠久,产业特色十分鲜明。禹州市依托钧瓷、烟叶、中药材、薯制品等传统优势,不断壮大“一泥一叶一药一薯”的“四个一”特色品牌,即钧瓷、烟叶、中医药、薯制品,持续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禹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机遇,多渠道打开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并荣获“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近年来,禹州市打造了10余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周边乡镇发展中医药文化、钧瓷文化、生态循环农业与康养、休闲、体验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家乐”近300家,带动近2万群众参与经营,沿线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

(三)发挥“三种力量”,让农民有劲头

禹州市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工作理念,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倡导乡风文明为引领,以推进法治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一,提升党建力,打造坚强堡垒。一是建强基层组织。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村“五星支部”创建,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促进后进支部转化。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乡联村抓支部”制度,深化拓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二是夯实基层基础。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运行保障,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第二,借重文化力,培育文明乡风。一是注重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加大对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文化古迹、农业遗迹等的保护力度,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二是注重文明乡风。发挥“大禹先锋”智慧党建App和网站平台的作用,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向农村各领域延伸。同时,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每年组织“好妯娌”“好公婆”“新乡贤”等评比活动,真正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

第三,增强法治力,完善治理机制。一是以自治为核心,实现治理有力。充分发挥村(社区)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党务村(社区)务公开。二是以法治为保障,实现治理有序。三是以德治为引领,实现治理有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突出村规民约的观念引导和行为约束作用。

二、禹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欠佳

禹州市农民大多从事农产品生产,处在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底端,农业没有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一是蔬菜水果禽肉食品产品标准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特色品牌,缺乏高端化、规模化的品牌农业发展理念。二是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建立现代农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上的短板制约了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三是大多数村镇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无法发挥龙头效应。

(二)资金保障不够充分

发展资金跟不上,成为制约禹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瓶颈。基础设施投资大、回笼资金慢、盈利周期较长,影响了农业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一部分农村没有足够的财产或资产用以抵押或质押,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难度较大,资金来源受限和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经营规模扩大、产业链延伸、农产品提质升级。

(三)专业领域人才队伍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城市集群发展的强劲势头使人才规模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加之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差、环境条件较苦,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越来越少。有关部门对适合农业农村方面创业就业人员的专项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如何“留住人、培养人、用好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难题。

三、禹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加快产业振兴,促进乡村繁荣

第一,突出发展沟域经济。要坚持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立足当地山岗区的自然资源,以“政府主导、集体搭台、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探索一条构建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发展新模式之路,培育發展林下养殖、人文旅游、三产融合、自然生态、采摘观光等多样的市场经营主体,实现“荒沟变绿沟、穷沟变富沟”的华丽转变。

第二,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传统加工、特色农村种植和养殖、农旅融合、历史人文旅游、三产融合等特色产业,形成资源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增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此外,要充分挖掘农村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培育精品民宿、金牌农家乐、古村落体验游等新业态,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践行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振兴

第一,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对症下药、直击病灶,尽快把农村人居环境这块短板补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来抓,多管齐下、全面整治,真正把农村打造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二,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一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要持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扎实开展“治土”行动,减量化、无害化使用化肥、农药等,把土地的“负担”降下来,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既能解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增加产业链附加值,应重点抓好农户养殖“三进三退”,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

(三)培育乡风文明,加快文化振兴

第一,坚持文化润人,优化软环境。一是保护农村文化生态,重建农村价值体系。大力挖掘村规家训、俗语格言等农村文化资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再造,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文化土壤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二是重塑乡村精神,发挥新乡贤的传承与引领作用。积极发挥优秀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村级道德模范等“新乡贤”的传承与引领作用,激发村民爱乡情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第二,开展移风易俗,引领新风尚。一是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制定完善“四会”组织规章制度,落实议事规则,发挥“四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和村支部群众工作中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二是修订完善乡规民约。广泛开展乡规民约展示活动,全面修订完善乡规民约,力争实现乡规民约全覆盖。

(四)构建治理体系,推进组织振兴

第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在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注重培养群众基础好的领导干部,培养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模范干部。二是经常开展规范有序的组织生活,抓好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以批评和自我批评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服务群众的意识,发挥好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坚持“无职党员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的“一编三定”工作法,与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联系点制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优秀支部书记培育、精准扶贫等工作深度融合,党员积分情况每月统计汇总、每季度上墙公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有力保证党员义务的有效履行。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运行保障,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服务群众经费。

(五)推进人才振兴强化人才支撑

第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计划地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学培育体系,明确培育主体,丰富培育内容,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育方案。二是拓宽培育途径、创新培育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龙头企业、地方院校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鼓励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二,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一是加大农村专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投入。大力优化乡村环境,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好,增强乡村一线对人才的吸引力;适当提高乡村人才待遇,对参与基层工作的乡贤、农技员以及其他引进人才提供相应津补贴等。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拓宽引进渠道,全面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界限;完善相关的激励关爱措施,经济待遇、提拔任用、评先评优尽量向基层倾斜;着力助推人才的自我提升,采取轮岗、挂职、蹲点等形式来提升能力,增强自我认同,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子志月,高欣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22(2):144-149.

[2]岑朝阳,肖香龙.乡村振兴战略中“五个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综述[J].领导科学论坛,2021(10):49-56.

[3]韩广福,叶光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0):136-143.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新时代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