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
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交际语境写作”从小作文形式逐渐向大作文形式转换。让中考作文命题基于一个真实的情境,有真实的话题、特定的作者、明确的读者、具体的目的,这些都与“交际语境写作”的要求有相同的旨归,即旨在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专题,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由片段写作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于光荣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立足“交际语境写作”,引导学生明确语境的要素,并在过程中进行多元性评价,对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话题设置情境化
“交际语境写作”不是教师抛出一个简单的话题,学生直接进行创作,而是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从而使话题写作进入一个动态的过程。真实情境的设置和典型任务的创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
于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首先有一个课前的准备任务,基于情境和任务的要求,让学生准备人物类摄影作品。这一环节将任务内容前置,让学生在初步思考、感知的基础上,捕捉人物形象特征。“描述摄影作品中的人物”环节,于老师以更加明确的任务要求,让学生介绍摄影作品,这是立足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运用‘交际语境写作’方法,分享写作思路”环节,于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为摄影作品配上一段人物形象及事迹介绍,并且明确要求在“交际语境写作”五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同样是基于情境设置与任务创设。学生较快地掌握了写作的话题、写作目的等,顺利地完成了片段写作。
二、写作视角多样化
“交际语境写作”要求写作视角多样化,要聚焦五要素:话题、读者、作者、目的、语言。本次写作训练的话题是“身边的好人”,包括助人为乐的好人、见义勇为的好人、诚实守信的好人、敬业奉献的好人、孝老爱亲的好人等。学生通过前置性的任务活动,对话题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写作目的是为摄影作品配上一段介绍性文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读者意识,要用第三人称来写,向全校师生介绍“身边的好人”的先进事迹,同时要让师生感同身受。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学习课本中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而在将片段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以上环节与步骤,均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写作过程进阶化
基于“交际语境写作”的作文指导课,每一个环节的情境设置和任务设计都要体现思维的进阶过程。“描述摄影作品中的人物”主要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用口语表达人物形象,主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品鉴经典文本中的人物”是引导学生向课文学写作,学习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做到读写融通。在学生的逻辑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后,于老师进而要求他们将片段擴写成文,这是思维进阶的重要表现。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过程不单是线性的,更是网状结构的,比如在表达过程中与话题的关联、与目的的关联、与角色的关联、与读者的关联等。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交际语境写作”的作品要通过评价来判定其质量,这也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客观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小组活动展示本身就带有评价意味。小组活动评价的一致性只是展现了本小组的评价标准,其他学生的评价反馈则更为真实,能更好地验证学习效果。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于老师始终参与其中,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习得、认知过程的参与、思维方式的培养,给予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
笔者认为,“交际语境写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表达,真正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走出不知道为什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样写等写作困境。立足“交际语境写作”,让作文在“动态”中生成,于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案例。
(点评人为正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