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有学问

2024-03-03 13:12肖复兴
小品文选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花糕时令谓之

肖复兴

“不时不食”,是一句老话,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最早说这句话的,是开业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老北京最老的一家叫聚庆斋的糕点铺的掌柜的。那时,聚庆斋恪守这样“不时不食”的规矩卖糕点,老百姓也照这样的讲究吃食物。

这样说是没有错的,一招一式不能乱。比如,元旦要吃驴肉,谓之“嚼鬼”;立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三月要到天坛城根儿采龙须菜吃,图的是沾沾仙气儿;四月要吃京西的大樱桃,谓之“尝一岁百果之先”;五月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新玉米,叫做“珍珠笋”。中秋节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河里肥蟹和湖中莲藕;重阳节吃花糕,过去的竹枝词里说“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到处忙”,那是一种双层三层乃至更多层的点心,中间夹着枣栗等果仁,意思是“层层登高步步高升”;到了春节,团圆的饺子之外,荔枝干、龙眼干、栗子、红枣、柿饼等杂伴儿,是不能够不吃的,意思是“百事大吉”

一个民族所有心里的祈祷与祝福,都蕴涵在那随节气变化而变化的吃食之中了。

再说吃之中的点心,在我们的传统中更是什么时令吃什么,不能乱了套的。比如正月要吃元宵,二月要吃太阳糕,三月开春要吃榆钱糕,四月要吃藤萝糕和玫瑰饼,五月要吃五毒饼,六月入夏要吃绿豆糕、山楂糕、豌豆黄,七月要吃茯苓夹饼,八月要吃月饼,九月十月要吃麒麟酥、蜜麻花,腊月要喝腊八粥,要准备过年吃的“年年高升”的年糕和为先人和佛祖供奉的蜜供

这可不是穷讲究,不是物质不丰富时节品种的单調。那确实是讲究,每一种食物里都可以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是和季节联系在一起的风俗与民风,是漫长农业时代的一种文化的积淀,透着现在越发缺少的和泥土和自然相近的亲切感觉;更是我们民族渗透进肠胃和血液里的隐性密码,表达着我们的先辈对于大地的朴素的敬重情感,依此维系着代代相传的胃的感觉和心的依托。

无论我们走到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的饮食习惯和传统,便让我们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的亲人和伙伴,找到我们民族根性的东西,让我们即使天各一方,彼此语言不同,却因此而紧密地守候在一起。春季里,花繁事盛,尽遇知味之士;冬季里,白雪红炉,畅饮怀乡之情。

如今,物质的发展,科技的发达,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手到擒来,随心所欲,反季节的食物更是随处可见,吃得是越发的花样翻新。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讲究一些我们民族“不时不食”的传统,不应该乱了方寸,将那几百年乃至上千年老茧一样磨出来的讲究和风俗一起渐渐失落。

特别是在我们每一个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阖家团聚的时候,更应该讲究这样“不时不食”的传统,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这个传统,由此唤回我们民族绵长久远的回忆,让我们离乡土和大自然越来越近,让我们心的距离越来越近,让我们民族的情感越来越浓。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民族情感的认同,来自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不时不食”,看似简单,却是联系着我们每个华夏子孙日常生活的文化根系,由此生长的大树才会随时令不同而丰富多彩,四季缤纷。

选自《年食》

猜你喜欢
花糕时令谓之
重阳花糕
重阳花糕
春季时令尝鲜
时令湖——艾尔湖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Jerry&Judy:苏州印象是彩色的,四季分明时令如期而至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一首春季时令菜 差点要了宝宝的命……
花糕,我爱摆弄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