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R方法论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的扎根分析*

2024-03-02 03:26杨云松徐艺玲谭春辉
情报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理茧房公共卫生

杨云松 徐艺玲 谭春辉

(1.南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昌 330108;2.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9)

0 引 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加深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害大、传播快等特点,本质上更容易引起并放大大众的恐慌心理,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无法分辨真假,公众更容易陷入负面的信息茧房之中。信息茧房是指人在信息传播中会逐渐聚焦于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而形成并陷入如茧一般的回音室中[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形成往往伴随着群体极化、信息窄化等负面影响[2],从而加大政府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难度。只有深刻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治理。现有信息茧房的成因研究,或者从信息技术作用的角度探究,或者从个体信息选择行为的角度解读[3],但很少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茧房现象,那其成因是否会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应急场景而不同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并消解由信息茧房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社会问题,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回顾

目前,学术界已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茧房现象,并直面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信息茧房会强化负面信息的接收[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负面信息相较于平时而言数量更多,也更易产生。而公众在面对新闻时往往由于其偏见心理而更加偏向于负面新闻[5]。信息茧房的存在会强化这种现象,公众不断接收同质化的负面信息,更容易引发自身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政府难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治理。其次,信息茧房会对公众的知情权产生困扰[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由于信息茧房的存在,公众只聚集于某一领域的信息,信息视角愈发窄化,公众无法全面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真实情况,在算法的加成下,容易被动地陷入不自知的信息茧房中,从而失去选择权和知情权,加大了信息差。最后,信息茧房会阻碍应急信息的传播与流动[7]。信息茧房的存在使得政府发布的相关治理措施、应急信息无法直接有效地传递到受众面前,这让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产生滞后性。虽然,已有学者探究过一般情境下信息茧房的主要成因,如过量化用户的点击行为[8]、逐步成熟的算法[9]、用户的价值认知和情感[10]、用户的信息能力和专业知识[11]等,但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还少有研究聚焦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成因。

WSR方法论是“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的简称,是顾基发等人[12]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旨在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工具。物理指真实、客观的物质运动规律,包含着系统中客观存在的总和;事理则指事物运行管理的机制,即人对系统管理组织的动态过程;人理则是参与系统的所有客观主体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变化的过程。在研究复杂问题时,WSR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其在非结构化数据上的优势,以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思辨思想为基底,从物理、事理、人理3个维度考虑物质客观约束、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系统角度辅助问题的优化与决策。目前WSR在安全情报失误规避领域[13]、应急预防管理领域[14]等场景中得以广泛应用。

WSR核心理念是处理复杂问题时,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工具,努力做到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从而系统、完整、分层次地研究复杂问题。一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成因区别于一般场景,它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是一个复杂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来带的应急场景具备的复杂性、突发性等特殊性质,其中该场景下的信息茧房的治理也是一种系统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复杂的管理过程。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原始数据,运用WSR方法论并与扎根理论相结合,深入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成因,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的理论模型,既可校正扎根理论方法使用中的方向偏差,又能弥补在使用WSR中的主观定性遗漏等不足,让WSR各维度下具体因素定位明确[15],还能系统地发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各成因之间的关系,不仅丰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相关理论,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治理提供方法参考。

2 数据收集

本文采取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收集原始数据。本文选取近三年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便受访者能更好地代入自身情况。访谈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受访者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相关概念和具体表现,从而使受访者能提及其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挖掘出成因。借鉴相关的研究[16,17],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背景,从信息渠道、信息价值感受、信息茧房感知、信息茧房应对等维度,设计相应的访谈提纲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提纲

本次招募的访谈对象共计25人,其中女性15人、男性10人,年龄段在20-50岁之间,学历层次包括专科及以下(6人)、本科(13人)、研究生(6人),职业类型包括在校学生(6人)、自由职业者(5人)、国企员工(4人)、私企员工(6人)、公务员或事业编员工(4人)。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通过线上网络通讯的方式对25个人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访谈时间控制在30-5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向受访对象充分说明研究目的、相关概念等访谈要素。访谈时,以访谈提纲为基准,引导受访者说出其真实感受,从中挖掘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成因。最后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其中21份用于初始的编码,4份用于最后理论饱和度检验。

3 研究过程

3.1 开放式编码

根据扎根理论,先将原始访谈数据打乱,并且将与扎根目的无关的语句剔除,同时根据原始语句进行提炼,从而凝练出相关概念,并对其进行范畴化。借助Nvivo软件进行编码,根据初始资料,提炼出97个初始概念,将这97个概念进一步归纳总结,提炼相似的概念形成29个初始范畴,部分结果如表2所示。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提炼出来的初始范畴进行分析、归类,旨在探索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到主范畴。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的主轴编码时,为确保主范畴内容在理论构建方面的合理性,遵循“物理-事理-人理”分析框架的指导,以实现扎根理论分析成果与WSR方法论维度的融合。主轴编码最终得到8个主范畴,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主轴编码结果

3.3 选择性编码

根据扎根理论,选择性编码是在开放编码和主轴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阐明核心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关系结构。本文依据WSR方法论来探究其核心范畴,将主范畴纳入“物理-事理-人理”的分析框架中,使解释型数据高度理论化,提炼出物理、事理、人理等引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核心范畴,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选择性编码结果

根据WSR方法论,物理(W)强调事物的客观性[18],即事物的客观存在,本研究的物理要素指能展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客观存在的表征;事理(S)强调组织管理机制、系统管理方法以及内外部环境等方面[19],本研究的事理因素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带来的环境因素以及相关主体制定的组织与管理政策带来的影响;人理(R)强调表示个体的特征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20],本研究的人理要素则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各个主体归于此类。三个核心范畴要素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具体关系如表5所示。

表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选择性编码关系结构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文使用多名研究者对4份未编码的原始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验证结果显示没有出现新的概念或者范畴,此时可以说明本文通过编码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模型的饱和度检验通过[21]。

3.5 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三级编码以及访谈资料可得,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的因素互相影响,由于环境作用导致不同情绪特征的产生以及信息呈现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有属性,紧接着反馈至各个主体,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协同加剧信息茧房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扩大环境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成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成因模型

4 成因分析

4.1 物理成因

物理层面的因素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存在的客观事实,包含情绪特征和信息属性两个因素。

首先是情绪特征,该因素表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带来的直观情绪状态。由访谈的记录可知,这种情绪状态大多是负面的,如焦虑、恐慌、无助等,同时,公众会对信息接收呈现出两种不同形式的反馈,一是公众出于自我保护的逃避心理会降低其积极性从而避免一些信息的接收;二是公众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敏感,从而搜集相关资讯的积极性增强。有受访者就表示:“相对于无疫情期间,我觉得解决问题变得更加麻烦复杂了。我会主动关注我们当地疫情以及我工作的信息。”这种情绪特征是切实存在的,体现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感知,会直接作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形成。

其次是信息属性,该因素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客观存在的信息茧房的信息特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信息会呈现出区别于一般情景的特殊表征,具体表征为信息过载、信息内容、信息渠道以及信息质量四个方面。信息过载指信息量过大从而超出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一种状态[2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事件相关的信息呈海量式爆发,该信息特征进一步得到加强。信息内容则是指在此期间,相关的信息的内容均为事件相关且内容越发呈现趋于同质化。例如,有受访者说:“在疫情中我经常会看到类似的观点或者重复的信息,比如说哪里有疫情了,多个账号平台都会发布,就会在各个渠道看到这样的信息。”除此之外,事件中信息呈现冗余、不及时以及可信度变低的状态,这些状态共同构成信息质量这一属性。同时,在事件发生时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出行方式受到限制,从而更加依赖网络获取信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窄。这些信息属性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切实存在的信息特征,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信息表征。

4.2 事理成因

事理层面的因素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所带来的环境因素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平台和有关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其中包含平台环境、社交环境和疫情环境三个方面。

平台环境主要包含平台的大数据推荐技术以及平台的功能易用性两个方面。大数据算法技术会根据用户的信息行为不断推送相关信息,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众的信息行为会被加强,从而使人陷入信息茧房之中。因为大数据推荐算法窄化了网络用户的信息视野,固化了网络用户的信息思维和价值观[23]。而公众会根据平台的功能易用性选择获取信息的平台,久而久之只关注该平台上的信息,主动形成信息茧房。有受访者就表示:“我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信息网中,长时间不主动搜索或者主动去关注去了解其他信息。”

社交环境主要包括社交圈层以及社群影响。社交圈层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人们依赖身边的人以及网络获取信息,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话题相聚一起从而形成新的圈层。如访谈资料中提及:“那个时候什么信息都是通过街坊领居了解,一传十十传百散播的,即使你个人不相信,但是大家都在说,你的步伐很难不被带偏。”社群影响主要指以亲戚、朋友为主的社交圈层带来的影响。有受访者说到:“我觉得一些重复的信息如果是在朋友圈当中是一些通知的话,这些还是可信度比较高的。”两个因素构成公众社交环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加剧圈层的紧密性,将人们困在自己兴趣领域内,而由于信息茧房中都是同质群体,很可能会导致圈层分化[24],公众在该社交环境中选择信息,长久以往会群体极化[25],导致信息茧房。

疫情环境则主要包括疫情政策以及疫情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相关应急部门会对该事件进行治理管控。相关应急部门的管控力、执行力以及信息协调能力以疫情中的政策为表征。疫情影响主要指除应急部门的其他组织由于疫情来临所带来的规制。相关的疫情政策、疫情影响构成疫情环境这一因素。有受访者说:“我觉得这种现象有所加强,毕竟疫情在家天天无聊。我因为疫情离职了,每天在家就是刷手机,原因就是太无聊了,而且看多了相似的信息,也没有力气去接受一些其他的信息。”人们在疫情环境中选择信息,在该环境中公众的信息选择受到一定的导向和规制,从而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

4.3 人理成因

人理层面的因素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导致信息茧房形成的多方协同的主体,其中主体包括社会公众、官方媒体和意见领袖。

社会公众主要体现其主体特征,包括个人兴趣、价值认同、情景状态、信息素养以及需求偏好。其主体特征是造成信息茧房的根本原因[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这种个体特征会进一步加强,公众会根据当时所处的任务情景来选择信息,也更偏向于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信息,久而久之,人们会沉浸于自己创造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可能错失一些重要的紧急信息。例如,有受访者表示:“我是防疫支持者,网络上也有一部分声音是希望国家开放的,我对于系统推送到的这类希望开放的言论很讨厌,看了就心情不好,我就会把这种博主屏蔽或者取消关注,时间长了,系统就不会给我推送类似言论了。我看到的都是支持国家防疫的言论。”

官方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官方媒体的权威度、以及人们对官方媒体的信任度是导致信息茧房的重要原因。如访谈资料中提及:“我就比较信任官方的消息、就只看那些公众号就行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更加信任官方媒体,其对官方媒体的关注度更高,带来了选择的同质化[27],更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与此同时,公众和公众之间传递信息,公众和意见领袖之间存在信息的互动,正如访谈资料中有所提及:“我关注了一些博主,他们的论点就比较能影响到我的思维,并且影响我对某件事的看法。我就会很少去关注其他人发布的不同观点。”因此意见领袖的导向力、权威度、影响力也会造成信息茧房。

5 研究启示

关于信息茧房的成因,现有研究已有涉及,特别是立足于网络环境或社交媒体环境,或认为信息兴趣、信息素养、信息算法[28],或认为价值认知、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因素[10],或认为算法推荐技术[9],或认为选择性接触信息[29],或认为内容的选择性接触、个性化推荐的使用与满足、从众心理的驱使[30],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或打破)信息茧房现象的出现。而本文立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于WSR方法论,得出了物理维度的2个因素(情绪特征和信息属性)、事理维度的3个因素(平台环境、社交环境和疫情环境)、人理维度的3个因素(社会公众、官方媒体和意见领袖),与现有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也带来了不同的启示,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5.1 物理层面

①加强信息整合,优化信息质量。2011年修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25条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要求“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31]。但事实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信息呈现信息冗余、信息同质化、信息传递不及时等情况,容易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因此,首先要加强信息的整合,优化信息质量,从改善信息本质特征做起,这样才能从根本出发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茧房。同时,有序高质量的信息会大大加强信息的可读性,能够使人更加直观地获取正确信息,降级信息的获取难度,优化信息的质量,从根本上破除信息茧房。

②突破渠道限制,丰富信息获取渠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渠道相比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产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人会更加依赖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局限于网络渠道,该信息渠道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可从来源上打破信息茧房的桎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25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众既要关注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还应加强自身与社区、疾病控制部门、非盈利组织等基层组织的联系。同时有关部门也应置身于基层,及时传递正确的信息,从个人到社会架起有用的信息沟通渠道,多方携手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打破信息茧房。

③响应公众情感需求,加强情绪引导。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在社交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相较于平时,公众的情感更加偏向负面,如焦虑、恐慌、烦躁等,负面情绪传播速度快,感染能力强,更容易引发群体共鸣,公众容易忽视事实放大情绪,从而陷入信息茧房中,走向群体极化。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方各面要积极响应公众的情感需求,构建良好的社交环境,同时意见领袖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切身实例加强对公众的情绪指引;有关部门可适当放权至基层,以便更好地建立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案;相关媒体可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正确播报疫情相关信息,这样才能从情绪层面打破信息茧房带来的负面影响。

5.2 事理层面

①优化网络平台算法,增强网络平台服务能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众更加依赖网络平台获取信息,相关算法更容易捕捉用户的同类型的信息行为,从而加剧信息茧房的形成。因此,从平台层面优化网络算法,增加网络平台的服务能力是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重要路径之一。一方面,平台可以提升算法精度,“个性化推送”的同时进行“共性化推送”[32],目前算法顺应用户的使用逻辑进行计算从而推送相关信息,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众兴趣或关注点不能迅速产生变化和推移,所以提升算法的精度,适时推送合理且重要的紧急信息,可以拓宽公众视野,从平台层面打破信息茧房。另一方面,平台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充分利用平台功能性,对平台信息源做出合理的资源分配与整合。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平台也可以优化界面,做好指引,从平台功能性上破解新信息茧房。

②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保证公众知情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众更加依赖政府的信息公开,若政府没有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公众则容易陷入虚假信息的茧房之中。因此,为了减少疫情环境对信息茧房造成的影响,政府应该建立公信力,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如实报道事件真实情况,防止公信力缺失。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对随意散播不实言论者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为真正的重要紧急信息传播清理道路。另一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情绪更容易被调拨,因此相关的政策应该有温度,应急预案应提前部署,切实了解公众的信息需求,保证公众的知情权,避免让公众被动地陷入信息茧房之中。

③加大社会支持,构建良好社交环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会公众的情感需求、信息需求的满足仅仅来源于身边的亲戚、朋友或者依赖网络形成的社交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之中。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要破解社交环境带来的信息茧房,不仅仅需要从公众个人的角度出发,社会支持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大社会支持,一方面扩大目前社交网络资源,尤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通过对资源的充分调动与利用来构建良好的社交环境,加大应急信息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公众的负面情绪,助力应急信息的传播,从而破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茧房。另一方面,加大对原本社交网络薄弱或社会网络资源匮乏群体的支持,使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简单且高效地利用现有社会资源,从社交网络的层面上打破信息茧房。

5.3 人理层面

a.提升公众信息处理能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通常呈现杂糅冗余等状态,信息的无序性加剧了公众筛选辨别信息的难度,同时公众情绪状态更容易加剧影响公众选择信息的偏好,长久以往公众会处在一种封闭的信息环境中,从而导致信息茧房。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公众作为信息茧房成因中人理层面的主体,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提升对流量信息、过度推荐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主动的信息搜寻能力[33],从而能更好地利用现有媒体资源获取有用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假,这样能从根源上阻挡虚假信息的传播。其次,外界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数字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是提高信息能力的基石,只有着眼于基础的数字素养教育才能长久稳固地提升公众的整体信息素质素养。从自身出发加以外界的辅佐共同努力综合提升个人能力,这样才能从人理层面的基础,即社会公众层面打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茧房。

b.完善意见领袖监管制度。事实上,网络意见领袖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意见领袖对相关信息的引导力还有待考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因公众已对意见领袖进行筛选,大多数人不愿再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关注新的意见领袖,吸收新的观点,因此公众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之中。因此,从人理层面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茧房,不仅要从社会公众的角度上提升其自身信息处理能力,更要完善目前社会对意见领袖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让意见领袖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是让只为谋取流量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肆意散布博眼球、引流量的话题信息。这样才能起到意见领袖的表率作用,有效发挥人理层面的意见领袖的权威引导力,从而改善信息茧房现象。

c.加强官方媒体内容把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官方媒体被给予强烈的社会关切以及坐拥了较高的权威度,也应承担回应社会关切的责任。如对输出内容稍有不慎,为了短期利益谋取流量而放松对内容的把控,则会产生恶性循环,不仅会使自身丧失权威和公信力,更会使大众陷入负面的信息茧房中。因此,官方媒体要加大对输出内容的把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更应理性、客观地报道事实内容,多方位、全方面报道疫情信息,时刻关切舆论走向。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不同媒体的规制与把控,完善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协同能力,及时制止谣言的传播,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助力社会公众走出信息茧房。

6 结 语

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拟订的访谈提纲,对25位公众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的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的成因模型,并得到了相应的研究启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茧房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访谈样本的选取上,虽然考虑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的代表性,但访谈对象均来源于武汉市,地域代表性有所欠缺,未来可以收集不同地域的访谈资料进行验证。二是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定性角度进行质性分析,部分结论形成有经验成分,后续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猜你喜欢
人理茧房公共卫生
智媒时代生态环境舆论特征与建设性叙事策略
信息茧房
材料作文“信息茧房”阅卷实录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谁 啊
生来孤独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