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
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其自然”的思想,有人认为《庖丁解牛》主要强调人要“保全天性”。在我看来,凡事须顺应自然,还须积极实践,才能达到至高境界。
顺应自然,掌握规律,才能带来更大效益。世界上存在两种人:一种是只知道做事不去探求事情背后规律的人;另一种是做事前研究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办事,最终将经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人。这两种人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前者是苦干型的,只懂得埋头苦干却不懂总结经验教训,这样的人自断自己进步提升之路,一生碌碌无为。后者是智慧型的,先研究规律,然后从容做事,事后亦懂得总结,这样的人才能掌握全局和命运。可见掌握规律,并顺应规律带来的效益之大。
顺应自然,需要脚踏实地,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东野圭吾曾言:“没有脚踏实地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精神力量和物質支持上的支撑。”庖丁便是在不断实践中脚踏实地地积累,掌握牛的身体结构,明晓何处应该下刀、何处不能下刀,最终掌握规律并应用规律,做到了游刃有余,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他人看起来如此复杂的事情。
顺应自然,需要有所作为,以期更好的发展。外部世界错综复杂,我们应尽力掌握其发展规律,但是也要学会避开暂时不能解决的尖锐矛盾。有人说这是“逃避”,但是此时的“逃避”并不是“躺平”、不作为,而是一种沉淀积累经验的过程。蚕作茧自缚,将自己包裹在茧中,这是一个韬光养晦、完成自我修炼的过程,若蚕在茧中不做任何的努力,那它怎么也不会“破茧成蝶”,实现质的飞跃。所以,有所作为的“逃避”,只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汉代大儒孙叔通在汉朝建立初期制定了简便可行的礼仪制度,果断舍弃了儒家的繁文缛节,待社稷稳定后,又增加各种礼法制度,使儒学在汉朝扎根。逃避只是表象,真正的内核是有所作为,以期更好的发展。
顺应自然,不是镜花水月的空谈,而是脚踏实地、有所作为的实践。当我们真正做到顺应自然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才能走得更顺,才能提升自我,才能“人也舒坦,身也舒坦”。
【江苏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点评
本文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通过对两种人的分析,得出懂得顺其自然、掌握规律才能效益更大的结论;接着引用东野圭吾的话,将问题引向深入,顺其自然需要脚踏实地;紧接着强调顺应自然需要有所作为,以期更好的发展。最后,总结强调顺其自然与积极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作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引用、举例等来证明论点,层层递进,首尾照应,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