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承
史传文又称“历史散文”,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类型,是用文学的笔调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史传文在叙事时就会体现出曲折有序的特点,在写人时往往注重使人物生动传神。
了解史传文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史传文的内容,更好地解读文本。
一、史传文叙事的曲折有序
1.详略得当,注重主次。
史传文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在剪裁历史。史传文叙事往往有详有略、主次分明、不蔓不枝。
例1: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这两段文字就很好地体现了史传文详略得当的特点。首先一笔带过,赵国得到了和氏璧,而不纠结于得到的具体过程;然后省略了秦王书信的具体内容,因为这与主要事件无关;最后又详细叙写了在使臣人选商议未果的时候,缪贤出场,介绍了他和蔺相如的一次交往过程,为后文蔺相如使秦作了铺垫。
2.围绕线索,突出重点。
史传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也有依据物件、事件等为线索的。线索在叙述中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有助于体现核心内容,揭示主要矛盾,展现事件重点。
例2:
(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于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有删节)
这里的线索就是荆轲的谋划,在这个过程中荆轲需要先得到“樊将军之首”,然后再去刺杀秦王,这里隐藏了两项内容:一是刺杀的工具,二是行动的助手。只要我們读懂了荆轲的整个计划,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文章接下来几段文字的价值。
3.注重节奏,舒缓得当。
把握叙述节奏的舒缓可以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在史传文中可以通过场景、对话、书信等加快叙事节奏,也可以通过反复、延迟等减缓叙事节奏。
例3: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节选自《鸿门宴》,有删节)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通过张良一句“甚急”,揭示出情势的紧急。反复的对话减少了不必要的叙述和铺垫,将矛盾逐渐激烈化。
4.穿插叙事,丰富内容。
在叙事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可以让事件更全面,也可以让叙事暂时脱离正常轨道,形成曲折的效果。
例4: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节)
在汉武帝准备派遣苏武出使之际,缑王与长水虞常正在匈奴内部谋划造反。但缑王是谁,读者并不知晓。在这里,作者就插叙了缑王的相关经历。因为缑王与长水虞常的存在,以及他们与张胜的交情,让苏武的出使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
二、史传文写人的生动传神
1.点面结合,突出主体。
史传文特别是纪传体文本注重刻画人物形象,但是在叙述过程中往往涌现出众多的人物,协调好不同人物之间的笔墨,才能突出主体人物。
例5: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有删节)
这段文字表现的主角是荆轲,因此作者在其身上注入了许多的笔墨,而简单刻画“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的形象——“白衣冠”,这样在不破坏整体氛围的情况下,主要人物形象自然生动传神。
2.对比映衬,彰显品质。
史传文中常使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主体人物的精神品质。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来强化主体人物的形象。
例6: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节选自《司马穰苴列传》,有删节)
庄贾是景公的宠臣,身为监军,却视军纪如儿戏,与亲朋好友饮宴,约定“日中会于军门”,竟日暮才到。穰苴作为一位身负重任、治军严谨、与战士同甘苦的将领,在与庄贾的对比中,其形象更加鲜明。
3.立体塑造,个性鲜明。
史传文中的人物,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格存在,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注重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维度表现人物的个性。
例7: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节选自《李斯列传》,有删节)
作者选取了李斯早年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他看到了不同环境中的老鼠,由此认识到人也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表现了李斯胸怀大志、想要出人头地的心理。一个“度”字又表现出李斯对时局的准确把握。
4.细节描写,真实可感。
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等作用。
例8: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有删节)
“秦王怫然怒”一句,笼罩全段。一个小国的使者如何治服大国暴君的盛怒?进一步引导我们读下去。到后面秦王“色挠”至于“长跪而谢”,“先生坐,何至于此”,此时此刻秦王的所做所言,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还是刚才那个气焰嚣张的秦王。这些就是细节描写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