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治疗美学区前牙缺损效果分析

2024-03-01 04:38吴龑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种植区吸收量骨组织

吴龑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南阳 473009

前牙缺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指各种牙体硬组织出现质地异常、外形损坏,可引起牙周炎、咬合症状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1-2]。楔状缺损、磨损、牙外伤及龋病等均能导致该病发生。前牙缺损发生在美学区(颜面部前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度和身心健康。种植牙技术是临床治疗美学区前牙缺损的主要方法,能够有效保证缺损牙部位的机械支持和美观度。但此方法会损伤牙槽骨,影响牙槽骨吸收而加大手术难度[3]。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材料修复缺损区骨质的新型技术,可解决种植区域骨量不足,达到骨修复再生的目的,且相对并发症较少,在临床较为常用[4]。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分析,以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治疗美学区前牙缺损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12—2022-12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前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X线片确诊为前牙缺损。(2)符合前牙缺损的诊断标准[5]。(3)均为女性,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4)种植牙长度>12 mm。排除标准:(1)伴严重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重度牙周炎、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2)妊娠、哺乳期者。(3)恶性肿瘤者。(4)存在深覆牙合及深覆者。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82例前牙缺损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前牙缺损种植术组(单一组)和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组(联合组),各41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常规消毒口腔、颜面部,阿替卡因(批号:H20090172,法国碧蓝公司)局部麻醉。单一组采取前牙缺损种植牙术:切开牙槽嵴顶,在缺牙区两边做角型切口,掀开粘骨膜瓣,小球钻顶点,常规扩孔,建造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安装螺丝后关闭。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于患者鼻底部刮少许自体骨,混合海奥骨粉,一同放在种植体唇侧。填充完毕后,制作海奥胶原膜边缘超过植骨2 mm,并将其笼罩于植骨区。再次掩盖剩下的膜,龈瓣游离减张后,缝合细密。2组患者术后均加压包扎24 h,常规抗感染治疗,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软组织炎症消除后,修复临时义齿,调整组织面。术后2周复诊,查看伤口愈合情况,拆线。术后6个月,再次入院,用锥形术CT检查患者的牙槽骨在阿替卡因麻醉下,二期手术切开牙槽嵴顶,安装螺丝、封闭,安装愈合帽。2周后,取模,于基台上修复临时冠。3周后,患者再次入院完成冠周软组织成形术。

1.3 观察指标(1)种植区牙槽骨骨壁厚度:术前和术后1 h种植区1 mm、7 mm、10 mm牙槽骨骨壁厚度。(2)术后6个月时的牙槽骨吸收量。(3)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牙龈健康情况: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ocket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4)采用红色美学指数(Red Aesthetics Index,PES)评分评估红色-白色美学:共14分,评分越高,说明美学效果越好。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2组种植区牙槽骨骨壁厚度比较术前2组种植区1 mm、7 mm、10 mm牙槽骨骨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2组患者种植区1 mm、7 mm、10 mm牙槽骨骨壁厚度均较术前升高,其中联合组种植区1 mm、7 mm、10 mm牙槽骨骨壁厚度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种植区牙槽骨骨壁厚度比较

2.32组牙槽骨吸收量比较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为(0.70±0.21)mm,低于单一组的(1.15±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1,P<0.001)。

2.4 牙龈健康情况和PES评分术前2组患者的PD、PLI、SBI水平和P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PD、PLI、SBI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E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而联合组患者的PD、PLI、SBI水平低于单一组,PES评分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牙龈健康情况和PES评分比较

3 讨论

美学区前牙缺损不仅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咀嚼功能和发音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度和心理健康,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6-7]。此外,前牙缺损可造成邻牙移位和骨吸收,导致牙龈软组织萎缩、塌陷,甚至引发牙周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8-9]。临床治疗前牙缺损的主要方法为种植牙技术,其能够恢复牙齿咀嚼和发音功能,改善患者牙齿美观度,有效避免邻牙移位情况,但无法改善骨吸收情况,还可能加重牙周炎症。故需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以加速牙缺损骨再生,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长,进而达到修复目的[10]。

PD指龈缘至袋底或龈沟底的距离,其水平上升,说明龈沟发生炎症细胞浸润,出现炎症反应。PLI可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其水平降低显示具有防治牙周病的效果。SBI是牙龈炎活动期表现,其水平升高表示牙龈炎处于活动期。本研究对前牙缺损患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联合种植牙技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1 h,联合组种植区1 mm、7 mm、10 mm牙槽骨骨壁厚度较单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以及 PD、PLI、SBI水平均较单一组低,PES评分均较单一组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用于种植牙技术的良好效果,其主要原因为:(1)将膜性材料作为屏障,可抑制牙龈上皮生长,避免牙龈结缔组织接触根面,并引导牙周膜细胞占领根面,形成牙骨质,从而促进骨再生。(2)术中翻开粘骨膜瓣,用骨膜支撑骨缺损部位,并避免缺损部位软组织生长,保证了成骨细胞生长空间,进而提高了牙槽骨骨壁厚度。(3)使用过翻瓣、覆盖屏障膜的方法促进骨再生,可避免种植体直接接触牙槽骨,不仅能够使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防止骨吸收,还能够避免其周围发生炎症。同时,还可以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症而造成的骨吸收,促进骨再生,使种植体的稳定性增加[11]。(4)通过自体骨促进骨再生,较强的骨保存作用,能防止二次手术造成的骨流失,降低牙槽骨吸收量。(5)联合种植牙技术,可避免邻牙移位,保证牙齿美观度,改善美学效果。

综上所述,对前牙缺损患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联合种植牙技术治疗,可提高种植区牙槽骨骨壁厚度,降低牙槽骨吸收量,并有利于改善牙周环境、减轻牙龈炎症反应、促进牙龈恢复健康和改善美学效果。

猜你喜欢
种植区吸收量骨组织
骨组织的生物电学特性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菜豆对铜镁钠吸收利用的特点分析
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硅+锌+蚕丝 印度研制出促进骨组织生成的新型材料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河北昌黎县葡萄种植区农业地球化学特征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组织中HMGB1、RAGE、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