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腔——来自白族最古老的声腔

2024-03-01 14:50:17张涤
现代妇女 2024年1期
关键词:声腔唱词唢呐

张涤

“吹吹腔”又名吹腔,俗称“唢呐戏”,是中国少数民族白族传统的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据老艺人回忆,吹吹腔能数出的剧目达三百余本。白族戏剧家杨明1961年著文指出,源起于“弋阳腔”中的“罗罗腔”,随明初屯垦军民带来,并在大理地区生根开花得到发扬。

作为一种古老的白族民间剧种,吹吹腔有古装戏和现代戏之分,行当分工非常细致,生旦净丑齐全,讲究手、眼、身、法、步,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身段谱,步法与唢呐旋律相适应,舞蹈性强。吹吹腔以唱、吹为主,吹又以唢呐为主要器乐吹奏过门,故又称“唢呐戏”。四句为一段,唱词格式为“三七一五”,即前三句为七字,第四句为五字。第一句为起板,二三句为中板,四句为落板,其间以唢呐间奏,击乐配之。吹吹腔以上引、咏诗、作对、表白、做功为基础,有“一吹、二唱、三敲打”的说法。唱腔则有九板十三腔,唱词和对白一般都用白语,特别吸引人的是杂戏“一字腔”,属自编自演,语言通俗诙谐,十分贴近生活,在唱腔音乐上除传统唱腔外,还有白族的山歌小调,显得十分生动有趣。

据史书记载,吹吹腔的发展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古代文化中的一个古老民族剧种。白族吹吹腔在明清时期比较盛行,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白族吹吹腔退守到了交通不便的山区,因此至今尚能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吹吹腔的风貌。

吹吹腔演出的剧目以传统剧目居多,这些传统剧目有些取材于历史章回小说,有些出自白族民间故事。吹吹腔生于乡野,演于民间,愉悦心灵的同时,还传递着社会的道德伦理与价值取向。在这些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演绎中,正邪忠奸,善恶美丑,尽显其中。悠悠的声腔,既有儿女情长,也有家国情怀。吹吹腔是白族的文化印记,是白族儿女心中浓浓的乡愁、深深的乡情。

2021年5月24日,白族吹吹腔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摘自“文旅中國”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辛彩霞)

猜你喜欢
声腔唱词唢呐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戏友(2021年5期)2021-04-04 09:43:14
又听唢呐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黄梅戏艺术(2020年3期)2020-10-19 09:21:16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10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戏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54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华人时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4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幼儿100(2016年35期)2016-03-11 19:47:09
唢呐(短篇小说)
红豆(2016年2期)2016-02-16 07: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