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王丽君,陈义浦,方昊,陈亮,黄鸿兵
(1.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产品种丰富,渔业一直是其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2]。青虾因具有养殖周期短、投入少、病害少、适应力强、价格稳定等优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3],也是江苏水产养殖的传统、特色品种。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青虾产业,202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定。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并已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4]。池塘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亟待解决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剩饵、药残、化肥和生物排泄物,通过尾水排放至周边水系[5],污染环境,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6]。如何净化池塘养殖尾水、改善养殖环境,已成为生态养殖研究的热点[7]。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6月发布《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 32/4043—2021),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2019年8月发布《南京市浦口区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水平。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某农庄于2021年7—12月,实施青虾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方案。
永宁街道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西北部,老山山脉以北,东邻南京高新区,西与安徽滁州接壤,是“跨江发展”“辐射苏北”“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战略要地。区位交通优越,104 国道、宁滁省道和宁淮高速以及宁启、津浦、宁西三条铁路线穿境而过。
永宁街道总面积109 km2,辖11 个社区,总人口3.9 万,农业人口约2.8 万,是现代农业主导型街道。某农庄位于永宁街道北城大圩,圩区总面积40.01 km2。北城大圩涝水主要由圩区内排涝泵站排入滁河、朱家山河、永宁河等,灌溉主要通过底涵及泵站引水。
项目区位于余家湾梅庄桥永宁街道某农庄内,东西向0.27 km,南北向0.45 km,区域总面积约12.67 hm2。养殖池已完成格田成方,约30 口养殖池,单口养殖池面积2 001.0~3 001.5 m2,总养殖面积约8.53 hm2,主要养殖青虾。养殖池边坡为混凝土材质,坡比1∶1~1∶2,年久失修,岸坡上杂草丛生。目前养殖生产、销售、运行等皆由某农庄统一管理。
共涉及河道4 条。其中,河道1、河道4 是项目区外围河道,河道宽10~20 m,梯形断面,土质边坡,坡比1.0∶2.0~1.0∶2.5。河道两岸均零散分布芦苇等水生植物。河道2、河道3 是项目区内部河道,河道宽3~4 m,梯形断面,土质边坡,坡比1.0∶2.0~1.0∶2.5。经2021年6月实地测量,河道2、河道3 有0.5~1.0 m 深淤泥;河道两岸均零散分布芦苇水生植物。
目前进排水未完全分离。进水时,主要采用临时潜水泵,从周边河道提水至养殖池;排水时,主要利用临时潜水泵,将养殖池尾水就近排入周边河道中,以满足排水需求。
项目区周边有余慈线等沥青道路;内部生产道路主要为土路,路宽2.0~2.5 m,两侧杂物堆放、植被杂乱生长。
(1)项目区内进排水不分,进水、排水河道存在共用的情况;
(2)缺少引水泵站、道路,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偏低;
(3)河道淤积严重,水生态服务功能较弱,无养殖尾水处理设施;
(4)信息化程度弱,管理体制不完善。
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方案分为了3 个部分。
进一步细分为进排水分离,高效节水灌溉,沟渠疏浚,尾水收集管道,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合理布局道路,养殖池标准化等。
进一步细分为尾水净化系统构建,尾水区内循环回用,打造适宜的生态景观等。
进一步细分为应用信息化技术,高效管理调度系统、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等。
通过3 个部分的建设,为水产养殖生产实现“高效、节水、增产、减污、智能”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南京市浦口区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实施方案(2019—202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进排水分离、养殖池标准化、生产道路建设、排涝工程、尾水净化系统构建以及尾水区内循环回用等,见图1。
图1 项目总平面
结合项目区现状水系,形成“进水河道——引水泵站(管道)——养殖池——尾水河道(尾水收集管道)——尾水净化区”的水流循环模式。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微灌、喷灌、步行式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等[8]。该工程建设后,项目区仍然以养殖青虾为主,采用低压管道输水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
在项目区西侧新建引水泵站,引河道1 水源进入项目区。泵站规模按照清塘后首次补水的需水量计算,补水定额为300 m3,补水周期为5~10 d。进水主管设置在东西两侧养殖池中间的塘埂上,主管径De400,在每个养殖池设置De110 放水管1 个,配套给水蝶阀。引水泵站采用一体化智能泵站,集成水泵、真空泵、变频恒压供水装置、控制柜、蝶阀、逆止阀等设备。
该工程建设完成后,新建的引水泵站、进水管道等皆由某农庄统一管理运行,设备使用产生的电费、设备维护费用等也皆有某农庄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设后泵站、管道的长期正常运行。
沿西侧养殖池新建尾水收集管道,按清塘收获时项目区整体排水周期30~45 d 计,尾水管道管径De400,每2 个养殖池中间设置1 座排水检查井。项目区位于平原圩区,上、下游高差难以满足尾水完全自流排放的要求。该工程尾水收集管道结合地形、养殖户以往生产习惯,主要利用临时泵辅助的方式进行排水,减少了管道深埋与开挖量,节约了部分工程成本。
西侧养殖池内尾水,通过临时泵排入尾水收集管道,最终输送到项目区东侧的河道2 内。东侧养殖池,通过临时泵排水入河道2 内。
此外,对河道2 清淤,边坡采用木桩+竹篱笆的生态处理方式,设计河底高程低于青虾养殖池0.8~1.0 m。河道2 设计宽度4.0~5.0 m、深度1.5~2.0 m、常水位低于养殖池约0.5 m。
改造养殖池边坡刷坡至约1∶2,常水位以下30 cm至岸坡顶铺设聚乙烯网片,利用锚固沟固定;将聚乙烯网片[9]铺设在岸坡上,可以阻碍杂草生长并防滑,便于养殖池日常管理。
平整养殖池内土方,设计深度1.3 m,水深0.8 m。每个养殖池设置1 条口宽5 m、深0.4 m 的集虾沟,在集虾沟末端预留1 个直径6 m 集虾坑,便于捕获青虾,集虾沟临排水检查井或河道2 侧。工程建设后,共28 个标准化养殖池,合计养殖面积约7.93 hm2。另有2 个原养殖池,约0.6 hm2,改造为尾水净化池。
将养殖池四周土路建设成生产道路,其结构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瓜子片、泥结石路面、碎石垫层等,宽度1.5~2.5 m。配套道路新建涵闸3 座。
目前采取的养殖尾水处理净化方式,主要分为池塘容纳量控制净化模式、原位净化模式和异位净化模式3 种[10]。该工程结合现场实际,采用原位净化模式和异位净化模式。
青虾养殖池内种植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等,覆盖面50%~60%。养殖过程中,保持养殖水体ρ(溶解氧)为4~5 mg/L,形成养殖池原位净化功能[11]。
该工程利用河道2、河道3 以及2 个原养殖池共同建设尾水净化区,合计面积约占养殖面积的9%。尾水净化工艺为:生态沟渠——增氧过滤坝——洁水池。经过理论计算,尾水停留时间达5 d以上。
该工程养殖尾水从池塘原位净化——生态沟渠净化——末端洁水池,进行分级处理。与孙增峰等[12]研究的源头——过程——末端三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一致。
3.6.1 生态沟渠
对河道2 进行生态化改造,设置人工浮床,上面主要种植净化尾水的先锋植物粉绿狐尾藻[13],辅以美人蕉、常绿水生鸢尾。生态沟渠作为养殖尾水收纳的第1 级河道,可以对养殖尾水初步沉淀。
3.6.2 增氧过滤坝
在生态沟渠末端设置增氧过滤坝。过滤坝内部主要填充由火山岩、煤渣、木屑、果壳、黏结剂组成多介质生物填料,其按比例混合后,经机械一次性挤压成型,粒径10~50 mm。填料外侧由玻璃钢网格板和碳钢箱体等固定。填料内置不锈钢材质的空气穿孔管,可以通过外部鼓风机对填料内部进行曝气,实现对尾水增氧。
3.6.3 洁水池
对河道3 以及2 个原养殖池进行土方平整,形成水深0.5 m 挺水植物种植区及水深1.5 m 沉水植物种植区,挺水植物区与沉水植物区面积比约1∶1。
水生植物选用抗污染、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品种[14]。其中,挺水植物区主要种植水芹、旱伞草、水生美人蕉、菖蒲等;沉水植物区主要种植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区边坡种植挺水植物,利用水生植物拦截、过滤、吸收作用净化水体。在洁水池放养鲢、鳙、螺蛳等水生动物。并在沉水植物区内设置太阳能喷泉曝气,人工浮床等,进一步改善水质。
洁水池的常水位低于生态沟渠0.7~1.0 m。常水位以上边坡,主要采用生态连锁砖护坡,便于现场管理。
在洁水池的末端设置太阳能水质在线监控系统,24 h 连续监测洁水池末端的氨氮、pH 值、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水温等参数。每日监测频次可以本地设置,也可以远程设置;监测数据与状态信息实时发送管理端口。
该工程引水泵站设2 处引水管,可分别引外围河道1 以及洁水池中经净化后的尾水。日常情况下,青虾养殖池用净化后的尾水进行循环补水,当水量不足时,引外围河道1 水源进入项目区。
在洁水池与外围河道1 交界处,设排涝泵站1 座,连通涵1 座,可实现在圩区水位低时通过连通涵,洁水池内的水可自流入河道1;圩区水位高时,利用排涝泵站将项目区涝水强排入河道1。流量按照农村圩区排涝标准,达20年一遇、雨后1 d 排出进行计算。
目前,该工程已经验收,并经过1 个完整年度的实际生产运行。工程中各项建设内容运转良好,改造后,项目区年度实现每667 m2增产15 kg,节水1 万m3。经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多次检测,尾水均能达到《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 32/4043—2021)一级标准。
通过新建引水泵站、尾水收集管道、河道清淤等工程,实现养殖池塘进排水分离;通过生态沟渠、增氧过滤坝、洁水池等工艺实现养殖尾水达标处理。该工程建设后,所有设施均由某农庄统一管理、运行,并承担设备使用产生的相关费用,保证了泵站、管道、尾水处理设施的长期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