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荣
摘 要:“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的陈列展览设计涵盖了鸟类学、博物馆学、设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文章从展览特色、展陈方式、展示内容、展览宣传、展览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该展览的陈列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期为今后相关的临时展览策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鸟类;科普展;陈列展览;设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20
博物馆是以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能够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展览展示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展览是博物馆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承载体。因此,展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功能的实现,我们要用创新性的思维去审慎每一个陈列展览的设计方案。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为动员公众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福建博物院举办了以“蓝天精灵”为主题的鸟类科普展走进乡村活动,与公众共享自然鸟类之美,普及生态观鸟理念,倡导自然生态文明,助力清新福建建设。本文从设计者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该展览方案所涉及的展览特色、展陈方式、展示内容、展览宣传、展览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1 展览特色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和谐与生态的绝佳圣境。福建已记录到的鸟类有592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40%,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152种,其中一级保护有黑脸琵鹭、中华风头燕鸥、中华秋沙鸭等36种,这是大自然丰厚的馈赠。
“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走进了闽清东桥镇瓷天下·海丝谷,展厅面积约200平方米。瓷天下·海丝谷位于闽清县东桥镇,这里不仅有积淀4000多年的陶瓷文化底蕴和1000多年的海丝文化底蕴,而且坐拥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奇山异水,是一个寓教于乐、融创于玩的“中国版的海丝迪士尼”,日均接待观众量2000人次。
此次展览共展出鸟类标本35件、高清鸟类展板15幅,其中白鹇、红腹锦鸡、绿孔雀、黑翅鸢、红嘴相思鸟等将集体亮相瓷天下·海丝谷。这也是首次以特征鲜明、种类丰富的景区环境为背景,将鸟类标本带到景区,让标本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场景的仿真布置重点展现了福建鸟类的生物多样性。观众在参观学习鸟类知识的同时,也能在现实环境中更好地捕捉鸟类的影子。此次展览让观众认识并了解了福建丰富的鸟类资源,强化了保护环境、保护鸟类的生态意识。
2 展陈方式
展陈方式是展品内容对外表达的主要手段和方法,直接面向展品知识具体化,包括空间布局、展品类别、展陈分类和技术要素等内容。“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根据展厅的平面图和参观动线图进行展陈设计,因展厅只有一个进出口,设计时考虑左进右出的方式。根据展览大纲的具体要求,将海丝自然科普馆布置成森林场景(图1),尽可能展现鸟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为了提升科普教育的宣传效果,根据展览大纲的要求,结合展览中所需要展示的鸟类标本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作了高清鸟类图版,配以相关文字说明。同时,兼顾标本的安全性以及展厅的现实条件,在外层玻璃墙面布置高清鸟类展板,内层展示标本(图2)。
3 展示内容
鸟类属于恒温动物,是适应于飞翔生活的脊椎动物,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两翼两足,全身被羽,卵生。世界上现存鸟类9700多种,鸟类种数之多,在脊椎动物各纲中仅次于鱼类,通常分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鸣禽等。福建省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每年有大量候鸟在福建省繁殖、越冬和迁飞停歇。据统计,福建省自然分布的鸟类有592种,隶属23目90科,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152种。“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以“蓝天精灵”为主题,共展出鸟类实物标本35件(表1)、高清鸟类摄影照片15幅。
4 展览宣传
展览宣传推广是打造博物馆文化品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手段。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将展览内容视觉化,同时巧借节日热度吸引流量,进而推动展览的广泛传播。通过宣传推广,博物馆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从而丰富观众的科学知识,提升观众对博物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博物馆的宣传推广工作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时代热点,丰富展览内容,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文化需求。
在“藍天精灵—鸟类科普展”展出期间,福建博物院采用了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进行展览宣传。展览正式开幕前,福建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了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进乡村活动启动啦!”为题的推文,瓷天下旅游区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了以“6·1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瓷天下居然来了一群‘蓝天精灵!”为题的推文,向公众预热了展览内容、展览时间等。展览期间,瓷天下旅游区微视频还开展了展览现场的视频展播。这些宣传举措均表现出针对性、时效性、开放性的特点,获得了观众的频频点赞。
5 展览社会效益
5.1 寓教于乐,促进并提升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和自然历史的重要载体,“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它承载着收藏、研究、保护和教育等多重功能。科普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博物馆宣传和科学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福建博物院是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自然类标本9000多件,如何将现有的标本充分利用,并推广普及、强化教育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寓教于乐是博物馆科普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区别于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方式。福建博物院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把“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带进旅游景区,不仅扩大了科普教育的受众面,还有效促进并提升了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实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提升了观众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图3)。
5.2 文旅融合,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能够依托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多层次科普教育服务,构建科普教育与旅游协同进行的文化和旅游科普体系,对当下新时代科普工作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福建博物院一直将科普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博物馆热”是近几年的大趋势,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职能成为当下博物馆工作者的重要思考方向。“科普+旅游”是新形势下衍生出的一种集科学传播和旅游为一体的、全新的旅游方式,游客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无形中增加了科普教育含量,還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瓷天下·海丝谷(图4)是一个坐拥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奇山异水的热门旅游景点,广受青少年和家长的青睐,森林资源丰富,因地制宜打造“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围绕“蓝天精灵”主题,深化了科普与旅游的融合,打造出科普、娱乐于一体的优质科普旅游路线,有利于观众在畅玩海丝谷的同时,实地捕捉各类鸟类的影子,有效地巩固了鸟类科普教育的效果,为游客带来了更新鲜、更有趣的体验。
5.3 强强联手,加强博物馆与自然旅游景区的联动
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博物馆再一次升级的重要契机,是新时代下的一个创新发展。博物馆与旅游相互交融,二者发展互为补充。首先,博物馆能够带动自然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其次,自然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将为博物馆带来全新的发展平台。博物馆与自然旅游景区的联动,有利于打造精品旅游服务,从不同层次向外界宣传和展示博物馆独特的文化资源,能够推动博物馆成为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休闲场所。最后,博物馆蕴藏着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引入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使游客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还能开阔游客的视野。游客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增长见识,还能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从而提高个人的科学修养。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也赋予了博物馆科普教育新的内容、新的方式。“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在瓷天下·海丝谷展出,一方面在景区的游客能够了解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无形中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为博物馆提供了潜在的观众资源;另一方面,本展览在宣传过程中,也扩大了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带动了市民的旅游出行计划,让旅游变得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6 结论
6.1 展品内容教育功能的核心定位基本实现,能够联系大自然实现具象知识形象化
展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也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实现难以脱离展品而独立存在。“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展示内容从展品本身出发,与鸟类科学知识标准对接,以鸟类标本群和高清图版的形式对观众进行鸟类科学知识教育,其教育功能的核心定位基本实现。展览场地设置在自然旅游区,观众参观完鸟类科普展,能够马上进入大自然去寻找和发现鸟类,从而加深对场馆内鸟类科学知识的认识。
6.2 展陈方式基本满足自主体验,寓教于乐
一个展览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一个非正式课堂的情景化场馆,而展陈方式是塑造展品环境的有效手段,沉浸感的打造可以极大地提升观众的学习兴趣,增强观众的体验感。科普教育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兼顾的过程,注重结果的同时还要考虑过程的体验性。“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模拟森林场景,尽可能展现鸟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能够基本满足观众的自主体验,能够较好地实现科普教育功能。
6.3 科普教育基本达到以人为本,但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展示内容从鸟类科学知识出发为观众打造学习路线,鸟类标本“串联”形成标本群,以场景模拟的形式将内容衔接,同时通过鸟类科普展板传播科学知识,引导观众进行知识理解,加深知识存储,基本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教育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科普教育的实现依托于标本但不能局限于标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尝试从更大的范围利用标本回应科普教育,如通过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在今后的展览中多加考虑。
总之,“蓝天精灵—鸟类科普展”陈列设计方案,以“蓝天精灵”为主题,模拟森林场景,运用摄影与实物标本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与高光旅游景点瓷天下·海丝谷合作,试图将丰富的鸟类资源、鸟类知识更广泛、更合理、更科学地展示给公众,发挥博物馆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展览的社会效益。现代博物馆的展览已经突破了单纯传授科学知识的界限,好的展览、优质的服务是吸引公众必不可少的条件。专业人员只有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才能缔造出更优秀的陈列设计方案,让陈列展览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公众需求。
参考文献
[1][佚名].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博物馆的最新定义[J].客家文博,2022(3):2.
[2]曹岳森.最大公约数语境下博物馆定义的中国化表达探讨[J].中国博物馆,2022(6):9-12.
[3]刘伟男.科学技术馆展品内容与展陈设计现状研究:基于对国内14家科技馆的观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4]王立明,王法东,张月侠.浅谈“湿地精灵—鸟类标本征集成果展”的陈列展览设计方案[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6):136-137.
[5]经赟,吕晓萌.展览视觉传达与宣传推广的叙事性探索[J].文化产业,2023(8):154-156.
[6]曹燕凤.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推广策略与实践探索[J].文化产业,2023(11):82-84.
[7]余瀚静.关于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几点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5):114-115.
[8]康蓉婷.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推广模式与实践探索:以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8):134-135.
[9]董剑桥.博物馆临时展览宣传策略:以河北博物院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110-111.
[10]缪蓓蓓.浅谈自然博物馆在科普活动中的定位[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S2):77-81.
[11]张波.浅析深圳博物馆野生动物标本展览的陈列设计方案[J].大众文艺,2011(24):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