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老年脂肪肝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03-01 11:31邱睿睿宋慧东温凌伍淑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2期
关键词:多烯胆碱二铵

邱睿睿 宋慧东 温凌 伍淑英

脂肪肝的诱因是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肝细胞内过多脂肪蓄积引起的一组病理改变综合征, 病情进展最终可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病变, 还可并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1]。轻度脂肪肝患者多无明显症状, 通常在体检中被发现;重度脂肪肝患者多以明显的疲倦感为主, 病情加重后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等症状[2]。临床治疗多采用护肝药物、降脂药物、抗氧化剂等。护肝药物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代表, 稳定和保护肝细胞的细胞膜, 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但不宜长时间使用, 会引起胃肠道反应、皮疹等, 且单药治疗脂肪肝的效果欠佳, 无法明显逆转肝功能损伤。甘草酸二铵是甘草提取物和卵磷脂的复合制剂, 可发挥类固醇样作用, 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 具有保肝抗炎的功效, 可有效治疗肝病肝损伤所致的肝功能指标升高, 疗效确切, 无皮质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3]。相关研究指出[4], 多烯磷脂酰胆碱与甘草酸二铵联用, 可有助调节脂代谢, 提升保肝效果, 同时促进症状缓解, 缩短疗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对老年脂肪肝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月1 月~2023 年5 月间收治的82 例老年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 体质量指数(kg/m2)平均病程(年)腹部彩超诊断分类基础疾病男女中度重度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观察组41231872.35±3.08 25.23±2.293.22±0.79271417159对照组41251672.32±3.31 25.21±2.253.19±0.64291219148 χ2/t0.2010.0420.0400.1890.2250.434 P 0.6540.9660.9680.8510.6350.66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5], 即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胆汁淤积、门静脉高压、恶心、食欲下降、呕吐、疲倦乏力、体重减轻等, 重度脂肪肝可伴低钾血症、下肢水肿、腹水;腹部彩超检查肝区可见弥漫性的点状高回声, 肝横膈、右叶包膜回声不完整, 肝前缘变钝, 肝脏明显肿大, 肝内管道结构不清晰, 肝内血流信号难显示或减少, 肝内血管走行正常;体质量指数>23 kg/m2;ALT>40 U/L;②经腹部彩超、实验室检查等确诊;③存在疲倦乏力、食欲下降、肝区疼痛等症状及体征;④年龄≥65 岁;⑤病程1~6 年;⑥近期未接受过保肝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治疗;⑦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或障碍;②合并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肝细胞癌等;③有酗酒史;④保肝药物禁忌证或药物过敏史;⑤合并乙型、丙型等病毒性肝炎;⑥存在肝硬化、肝功能不全;⑦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饮食运动指导、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9010, 规格:228 mg/粒]口服治疗, 456 mg/次, 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628, 规格:50 mg/粒)口服治疗,150 mg/次, 3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00 型), 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脂功能指标(TC、TG、HDL-C、LDL-C)、肝功能指标(ALT、AST)及炎症因子(TNF-α、IL-6)。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6]评估疗效, 显效:治疗后腹部彩超检查脂肪肝声像消失, 肝功能指标检测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腹部彩超检查脂肪肝声像提示好转, 肝功能指标检测值降低幅度>50%, 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改善;无效:腹部彩超结果、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 或进一步进展。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脂功能指标(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 均较治疗前上升, 且观察组TC、TG、LDL-C均较对照组低, HDL-C 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功能指标比较( ±s, 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功能指标比较( ±s, 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TC T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16.59±0.98 4.30±0.65ab2.69±0.36 1.38±0.25ab对照组416.37±0.735.09±0.78a2.58±0.421.74±0.31a t 1.1534.9821.2735.788 P 0.2520.0000.2070.000组别例数HDL-C LDL-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11.07±0.21 1.48±0.18ab3.82±0.69 2.13±0.38ab对照组411.03±0.161.24±0.11a3.74±0.562.61±0.46a t 0.9707.2850.5765.151 P 0.33350.0000.566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TNF-α、IL-6)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s, 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s, 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TNF-α IL-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134.83±5.59 21.44±4.23ab43.98±5.19 10.36±2.38ab对照组4135.39±6.9529.79±3.34a45.01±4.9718.02±2.69a t 0.4029.9200.91813.656 P 0.6890.0000.361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U/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U/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ALT AST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188.23±10.46 42.56±6.51ab75.19±5.87 38.86±4.69ab对照组4186.89±12.3963.91±7.89a73.76±7.1958.02±5.92a t 0.52913.3650.98616.244 P 0.5980.0000.3270.000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n(%)]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规律和饮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30%, 在肝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 且呈年轻化态势[7]。脂肪肝的发生原因为饮食不节制、长期酗酒、不良生活习惯等引起脂肪在肝脏细胞内堆积, 超出肝脏的负担, 导致肝功能受损。以内分泌失调、肝脏肿大、肝区疼痛、呕吐恶心、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若病情继续进展, 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8,9]。相关学者[10]指出, 脂肪肝患者血清LDL-C 往往异常增高, 血流负载发生超负荷时会大量沉积于血管壁, 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胰岛素抵抗、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老年人群因其自身功能开始退化, 加之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日常运动频率和强度也明显减少, 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容易诱发脂肪肝, 且容易为中、重度脂肪肝, 而脂肪肝又会加重原有基础疾病, 因此, 老年人群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 需及早诊断、及早干预, 以控制脂肪肝病情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研究发现[11], 脂肪肝患者从发病至病情进展中炎症指标TNF-α、IL-6 均处于高水平表达, 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 诱导相关促炎递质异常增多, 从而诱发和加重肝细胞病理性损伤。其中炎症因子TNF-α具有肝毒性, 在脂肪肝中往往高表达, 可诱发脂肪性肝炎及促使其进展。IL-6 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产生, 属于一种促炎因子, 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促使肝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刺激炎症细胞加速生长[12]。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临床常用的保肝治疗药物, 可通过与肝细胞及其细胞器主动结合, 抑制胶原合成和脂质过氧化, 加快肝细胞膜的再生和维持其稳定, 起到保护和修复受损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生物膜的作用;同时能通过对脂质代谢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进行激活, 加快体内的脂类代谢, 并加速胆固醇向高密度脂蛋白(HDL)转化, 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13-15]。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中的维生素 B、E 也可增强肝功能, 有帮助受损肝细胞加快修复的作用。相关研究指出[16], 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而升高HDL, 有助增强组织摄取胆固醇, 脂代谢得到调节, 从而使肝胶原纤维的生成和沉积减少, 有助促使肝细胞膜再生, 修复受损肝组织和肝功能。另外, 还有研究中指出[17], 多烯磷脂酰胆碱所含的不饱和胆碱成分可有效提升膜蛋白酶的生物活性, 有助抑制和阻碍肝细胞的炎症纤维化变性, 从而预防避免疾病进展。但临床实践表明[18], 多烯磷脂酰胆碱单一用药效果欠理想, 长期用药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通常不建议治疗时间超过6 个月。甘草酸二铵具有类固醇的化学结构,可阻滞醛固酮和可的松的灭活, 抑制磷酸酶A2和脂加氧酶等活性, 同时抑制前列腺素E 等致炎因子形成及诱导炎症介质释放, 对受损肝细胞进行修复, 起到抗炎护肝的功效, 但是单独使用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欠佳[19,20]。药理学研究显示, 甘草酸二铵可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促进微循环, 使ALT、AST 水平下降,抑制多种氧化应激相关因子释放, 抗氧化应激反应, 有效减少肝损伤, 同时促进其修复, 抑制肝损伤病理改变[21, 22]。

本研究中发现, 两组治疗后的炎症指标TNF-α、IL-6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后, 炎症指标TNF-α、IL-6 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提示观察组中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的方案更利于尽快控制炎症反应, 降低肝细胞炎性损伤。同时, 本研究中, 两组治疗后血脂功能指标(TC、TG、LDL-C)、肝功能指标(AL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 HDL-C 均较治疗前上升, 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 疗效更理想, 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可协同提升改善脂代谢和肝功能,减轻氧化应激, 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 促进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老年脂肪肝的疗效显著, 可协同改善脂代谢和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 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多烯胆碱二铵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壮医针刺、刮痧疗法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旺季扫尾二铵市场走势如何?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波澜不惊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甲亢性肝损伤的疗效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